每頁顯示
認識瑜伽墊上的甲酰胺 市面上的瑜珈墊採用不同物料製造,而其中一種就叫做乙烯或醋酸乙烯酯(ethylene vinyl acetate,簡稱EVA)。為何特別提到EVA?因為在2011年,法國食品、環境、職業健康及安全局(ANSES)的研究報告提出,以EVA物料製造的發泡拼圖墊,檢出含有甲酰胺(formamide,又稱甲醯胺),並認為甲酰胺釋出量應受到限制。 那什麼是甲酰胺呢?它被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簡稱ECHA)歸類為生殖毒性物質第1B類(toxic for reproduction category 1B)。在動物測試中顯示,經過長期接觸,甲酰胺對動物造血和生殖等系統會造成影響。有不少研究更指,甲酰胺對不同物種以及經由不同途徑接觸,都顯示具有胚胎毒性(embryotoxic)甚至有致畸形(teratogenic)。試想想,練習瑜伽時,你不時需要將面部貼向瑜伽墊並深呼吸,如果瑜伽墊釋出有害物質,你就變相經由呼吸大大力「吸毒」! 檢測瑜伽墊中的甲酰胺,我們發現 30款瑜伽墊測試樣本中,竟有28款都檢出不同含量的甲酰胺,當中9款瑜伽墊的含量,更超過歐盟玩具安全指令中所指的含量上限(200mg/kg)!這些瑜伽墊樣本都需要進行額外釋放量檢測,看看在28日內,樣本的甲酰胺釋放量會否超過每立方米20微克(20μg/m3)。可幸是在額外測試中,全部瑜伽墊均符合歐盟玩具安全指令中甲酰胺釋放量的規定。 怎樣才能減低使用瑜伽墊時,吸入毒物的風險? 其實在正常室溫情況下,瑜伽墊所含的甲酰胺揮發程度或許有限,但在溫度較高(如進行高溫瑜伽)、空氣不流通或擺放了多張瑜伽墊的環境下,有機會提高了室內空氣中的甲酰胺濃度。可能會刺激眼睛及呼吸道,引致短暫不適。 同時,法國ANSES的研究亦指,發泡墊的甲酰胺釋放量一般於開始使用首數天最高,數天後快速下降;放置一個月後,釋放量會下降至對人體屬安全的水平。所以假如你剛買了瑜伽墊,最好將它打開放置在空氣流通,嬰幼兒和寵物接觸不到的位置數天後才使用,理論上就可以有效減低用瑜伽墊變毒物吸入放題的機會。 除了甲酰胺,原來瑜伽墊上還可能含有其他雜質?即看看消委會【520期《選擇》瑜伽墊檢出多種有害物質 9款甲酰胺含量較高】,裡面詳細報告了坊間瑜伽墊的測試給果,讓你多加注意!
微塑膠實際上是什麼? 根據歐洲食物安全局2016年的文獻,微塑膠是不同形狀材料的混合物,當中包括:碎片、纖維、球體、顆粒、小球、薄片或小珠,尺寸範圍為0.1至5,000微米(μm)。 微塑膠當中又可分為原始和次生微塑膠: 原始微塑膠:當初直接製造成該尺寸的塑膠,例如清潔磨砂用品內的小膠珠; 次生微塑膠:較大型的塑膠經歷海浪沖刷、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過程後,產生的 塑料碎片。 而在市面上驗出有微塑膠的食鹽中,塑膠種類就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丙烯(PP)最為常見。 食物中的膠從何來? 無論是甚麼種類的微塑膠,它們的大小及外觀都與沉積物和浮游生物相似,以致現時的污水處理系統未能完全清除微塑膠,所以海洋生物很容易會「食錯膠」,而令微塑膠進入食物鏈。同時,食物的塑膠包裝亦有機會是微塑膠的來源之一。 而上述食鹽樣本中的微塑膠,可能就是來自受污染的原料或產品的塑膠包裝。如果是來自受污染的原料,這可能與原料污染的程度、不同種類塑膠的使用率、回收棄置率、化學結構在不同環境包括熱力、紫外線及氧化等的穩定性有關。 微塑膠對我們的影響 重點來了,這些食物中的微塑膠其實會吸附有害化學物質,及釋放微塑膠裡面本身的添加劑。雖然現時進食微塑膠對人體的影響仍未有定論,但只要想想也知道,長期進食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一定不會有什麼好的影響。 如何能在進食時「走塑」? 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從源頭做起。當我們以可持續消費為原則,減少使用塑膠用品、轉用可降解塑膠,甚至探討實行措施如擴大塑膠徵費、增加回收率等,去降低塑膠污染對環境和生物所帶來的傷害,自然也對我們有益。 還是沒有概念微塑膠在食物中究竟有多常見?只要看看【522期《選擇》月刊 逾6成食鹽檢出金屬污染物 兩成海鹽檢出微塑膠】,消委會對市面上的食鹽所作的測試,就能明白我們絕不能輕視環境污染問題。
慳電大法一【慳住電,嘆冷氣!】 夏天返到屋企,第一件事肯定是開冷氣。如果又想歎冷氣,又想長遠慳電費,下次換冷氣就先要花多點錢,選購一部變頻式冷氣機了! 省電的變頻式冷氣機,或許比定頻式冷氣機貴15-20%,但就算機價較貴,使用2到3年省下的電費已足夠彌補差價。全因變頻式冷氣在起動後,會以高轉速運行,到室溫調節到接近預設溫度後,便會自動調低轉速運作,所以更能節省電源。 購買變頻式冷氣機時,記得考慮使用空間的大小和環境,例如若要放在碩大的客廳,便要確保購買製冷量足夠的冷氣機,以免機器長時間於最大負荷下運作,消耗大量電力。另外,「1級能源效益」認證標籤也是個一看就明白的慳電指標。即使產品的能源標籤均屬一級,因反映能源效益的製冷季節性表現系數各有不同,慳電程度都有高下之分,故消費者不妨參考本會測試得出的製冷季節性表現系數。 冷氣機型號五花八門,哪一款最高效最慳電?詳細評測盡在 487期《選擇》月刊:嘆冷氣如何慳電?高效變頻式冷氣機節省逾兩成電費。選擇省電型號只是第一步,不要忘記要定期清洗保養,才能讓冷氣機保持最有效率、最慳電的狀態! 除了考慮電費,你也能透過選擇冷氣機為環保出一分力,實行可持續消費。我們可以透過全球暖化潛能值(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來判斷冷氣雪種對環境的影響,數字越大則越容易造成全球暖化。目前最普遍的冷氣雪種R410A的GWP值高達2088,但新型的R32雪種的GWP值則只有675,對環境的影響遠遠減少。立即看看那些冷氣機比較環保:523期《選擇》月刊:3/4匹窗口機大測試 環保雪種型號表現出色! 慳電大法二【洗衣機昂貴的溫暖】 家中洗衣頻密的你需要加倍留意了,因為常見的前置式及頂揭葉輪式型號,慳電程度足足可以相差80%! 第一個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真的需要用暖水洗衣嗎?一定溫度的暖水的確可以殺死塵蟎,甚至分解油垢、去除汗臭,但除此以外,室溫水洗衣的差別可謂非常微小,而且室溫水也能更呵護衣服纖維、避免褪色和縮水。如果你根本用不上暖水洗衣,那麼葉輪式便可以為你省下一筆了。葉輪式雖然以室溫水洗衣,但平均潔淨效果比以高水溫洗衣的前置式只是稍稍落後。讓人驚訝的是,部分葉輪式洗衣機的潔淨效果,甚至比個別前置式洗衣機更好呢! 整體而言,沒有加熱功能的頂揭葉輪式比一般前置式慳電約8成,也由於脫水轉速較低,洗衣程序需時較短,但要留意用水量會相對較高。 不要忘記你的洗衣機其實非常先進!洗衣前,先按種類和骯髒程度,再以洗衣機內適合的洗衣程序清洗,或者你可以考慮常見的「節能」程序,也不失為慳電的好辦法。 除了慳電,你更要考慮慳水、寧靜、尺寸等問題,才能全方位選出適合自己的洗衣機,立即看 488期《選擇》月刊:葉輪式與前置式洗衣機 哪種較慳電慳水? 慳電大法三【慳電的LED燈泡…和更慳電的LED燈泡!】 相信你家中已經換走了那些又費電、又燙手的鎢絲燈泡,換上慳電的LED燈泡。但哪一款LED燈泡才是最慳電?原來黯淡未必慳電,光亮也未必一定是浪費,判斷慳電程度不能只看「光度」,重點要看「光效」! 「光效」指每度電,可以產生多少光,光效越高就等於越慳電。一個黯淡無光的燈膽(光度低),和一個光得刺眼的燈泡(光度高),理論上可以有同等「光效」,關鍵在於它們要消耗多少電力才能製造出同等的光度。選購時可留意盒上的流明值(LM),流明數值愈高,代表燈膽愈光;當兩者輸出光度一致,可選功率較低的一款,也就是「光效」高,相對就會較為慳電。消委會測試市面上10款LED燈泡,包括7款傳統燈泡及3款智能燈泡。 3款智能燈泡聲稱可發出1,600萬種顏色,用戶可透過相關的應用程式調較燈泡的顏色及光度,2款智能燈泡在不同燈光顏色下「光效」差異頗大。 除了考慮「光效」表示的效率,也要考慮燈泡的壽命。市面上燈泡聲稱的壽命,可以從15000小時到25000小時不等。LED燈當輸出光度跌至70%時,其壽命一般會被視作期滿。2款型號使用6,000小時後仍能維持最初光度,韌力強勁,其餘8款型號略為減弱,平均跌幅由1.1%至6.2%。 想以最快方法知道自己用的LED燈泡是否慳電,不妨購買《選擇》月刊的詳細測試:512期《選擇》月刊:3款LED燈泡光效較高較慳電 及521期《選擇》月刊:嚴選性價比高、韌力強勁的LED燈泡 省電是終身工作。我們除了要選購高效、長壽又慳電的電器,也要試試改變自己小習慣。近年不少創新的產品和意念,例如用「智能拖板」,預設起床前1小時關冷氣,將用電時間縮短,更有網友表示這個方法不僅省電,自己更少了賴床呢。你又有甚麼獨門絕招?不要吝惜跟家人和朋友分享哦!
同時會提供一系列保持個人及家居衞生的資訊,以至涉及疫情的重要消息,和社會各界一起同心抗疫,守護大眾的健康! 【林欣彤X口罩實測】 DIY防疫口罩-防護套裝製作8部曲 一文看清各種殺菌除垢產品 口罩未發貨? 防疫網購危機4伏 「抗疫門神」: 選購口罩、消毒搓手液7大指標 重用口罩?自製口罩? 保險包唔包? 退款賠償特集 食米穩定咪搶購! 信用卡退款保障你要知! 機票退款:退票/延期/退款 防範疫情 切勿鬆懈 全城防疫懶人包 漂白水必讀十招 疫情下善待寵物 全城抗疫 個人家居衞生必讀貼士 咪囤積廁紙! 外科口罩勿重用! 酒精消毒有秘訣 留心U型去水渠隔氣 咪用工業酒精製作搓手液! [PDF] 最新30款外科口罩效能大測試 助消費者齊心抗疫 [PDF] 花錢求心安?除菌掛卡掛章七大疑點 [PDF] 6款消毒酒精含有毒甲醇 逾8成濃度或容量不足 [PDF] 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存「假陰性」風險 勿胡亂自行檢測 [PDF] 社交平台網站購防疫用品風險高 保持理性免招損失 [PDF] 測試29款口罩 3款過濾細菌效率高於99.9% [PDF] 檢視37款消毒搓手液及濕巾 部分成分安全性受關注 [PDF] 多款洗手液驗出可致敏防腐劑或污染物 殺菌效能高下懸殊 [PDF] 漂白水濃度不足 1比99消毒殺菌成疑? [PDF] 如何揀選酒精消毒用品 [PDF] 5款廚房紙含菌量超標 吸水量參差 [PDF] 3款盒裝面紙韌性好吸濕快 每盒張數可相差逾100張! [PDF] 全城抗疫 個人家居衞生必讀貼士 衞生防護中心熱線電話: 21251122 (早上8時 至晚上9時) 衞生防護中心 - 本地情況互動地圖 「安心出行」應用程式 政府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及延長《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規例有效期[2020年12月8日] 疫情概覽 2019冠狀病毒病的本地最新情況 過去14天內曾有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大廈名單 過去14天內曾有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在出現病徵期間乘搭過的航班/火車/船/車名單 更多資料將陸續上載 ... ...
例如消費者透過旅行社訂購機票,即使航空公司因應特殊情況,甚至全數退款,旅行社亦可能按條款收取行政費;又如航空公司決定如期啟航,拒絕消費者退票或延期,大家亦要衡量風險,咪倉卒起行;另外,喺香港持牌旅行社單獨購買機票的交易,不屬於旅遊業賠償基金的保障範圍,只有經香港持牌旅行社購買機票加酒店或景點的旅遊套票,才獲發旅行社發出的印花,並受到旅遊業賠償基金的保障。 想了解更多,可按退款賠償特集或齊心抗疫。
1:被隔離有傳染病現金津貼嗎? 受保人因被懷疑或確診感染傳染病而於旅程期間或於返港後7天內被強制隔離,保險公司將按隔離日數向受保人按條款提供現金津貼,而受保人須提供文件證明因感染或被懷疑感染傳染病而遭政府機關強制性隔離。 2:染病後有醫療住院保障嗎? 不一定。受保人須留意,保單一般都有不保條款,若受保人購買旅遊保險前,有關行程作目的地已被「政府」或「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傳染病的疫埠,受保人很可能不會獲得醫療保障。 3:坐郵輪中招有無得賠? 就旅遊保險而言,若旅客被懷疑或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因此被迫強制隔離於郵輪上 / 指定強制隔離的地點,一般旅遊保險均有提供強制隔離現金保障。但假如旅客因此導致更改或取消原定停泊口岸,則由於並非郵輪旅遊保險的指定風險,而是郵輪公司純粹為防禦疫情已取消原定停泊港口,屬服務提供者未能提供服務,一般不是保險的保障範圍,旅客應向營運商查詢退款或賠償。截至3月初,消委會暫未接獲拒絕向於郵輪上被隔離的客人提供「傳染病引致的隔離現金津貼」的相關投訴。 4:旅遊保包新冠病毒肺炎嗎? 政府已於1月8日把『嚴重新型傳染性病原體呼吸系統病』 (即新型冠狀病毒)納入為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以提高本港加強監測此疾病的能力。消費者須留意保單條款有無將傳染病列入受保範圍。受保人須留意,有機會因為指定機構(「政府」或「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對指定地區作出公佈,而令受保人未能獲得期望的保障。 2018年5月消委會曾發表有關旅遊保險的調查報告,翻查當時所得的16間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有以下觀察: 11間公司的保單有為「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作出定義 7間要求須由「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由人傳人感染及已在有關當地人口中廣泛傳播的傳染病。 3間要求為「政府」公佈並需要實施隔離的傳染病。 1間訂明必須為「香港政府」根據香港法例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所公佈的傳染病。 5間公司的保單沒有為「傳染病」作出定義 5:因應旅遊警示取消行程有保障嗎? 不少旅遊保單對黑色 / 紅色 / 黃色外遊警示,提供不同程度的保障,例如:取消行程,或外遊警示現金津貼等。假如港府對其他地區 / 國家發出旅遊警示,有部份旅遊保險保單對取消行程提供賠償,通常保障部分不能退回的旅遊費用。但必須注意,由於部份保險公司已將是次新型冠狀病毒廣泛傳播情況定為已存在的風險,在特定日期後購買的保單,即使有外遊警示保障,也未必會提供賠償。詳情應以保單條款為準。而投保人應向旅遊營辦商先索取取消行程的費用,未能取回的支出,可根據保單條款,向保險公司索償。 ( 摘自香港保險業聯會:https://www.hkfi.org.hk/covid19/ ) 6:旅遊期間在目的地染病有保障嗎? 假如受保人於旅遊期間在目的地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需要前往當地註冊醫院就醫,就可得到海外醫療費用保障。如因此要更改行程,額外的住宿及交通費會有保障。假如受保人於旅遊開展前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不能開始旅程,便可獲取消旅程保障。由於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會有差別,投保人應注意自己所購買的保單條款,亦可向中介人或保險公司查詢。 ( 摘自香港保險業聯會:https://www.hkfi.org.hk/covid19/ ) 7:取消行程或家居隔離有保障嗎? 若因為疫情取消行程,須留意以下保障: 調查的14間公司保單會為需要接受強制性隔離的受保人提供取消行程保障,但亦有個別保單列明不會為「家居隔離」提供保障;11間公司的保單列明,受保人於預定出發日期前7 天內,已計劃前往的旅程目的地突然爆發不可預見的傳染病,受保人若取消行程,可獲得保障;留意條款一般只保障旅程目的地的突發情況,不包括香港本地的情況,須為「突發」及「不可預見」。若受保人購買旅遊保險前,有關行程作目的地已被「政府」或「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傳染病的疫埠,受保人很可能不會獲得保障。 為方便消費者瞭解各保險公司就新型冠狀病毒提供的紓緩措施,請瀏覽: 消委會《齊心抗疫》網頁及《選擇月刊》Facebook 專頁 消費者亦可登入香港保險業聯會製作的「全城抗疫-保險顯微鏡」查閱相關資訊:https://www.hkfi.org.hk/covid19/
不過大手入貨嘅朋友注意,雖然廁紙外嘅包裝,以及每卷紙,一般用塑膠袋包著,但如果包裝封口唔完整,或備有透氣孔,以至開封後,廁紙都容易吸濕受潮,甚至發霉,滋生微生物,影響衛生同品質。所以大家咪一次過買大量廁紙,如果買咗,亦要儲存喺乾爽、通風同潔淨嘅地方,唔適宜大量存放喺比較潮濕嘅洗手間,以防濕氣入侵,影響紙張品質。其實早前廁紙供應商表明,貨源充足,維持正常供應,大家毋須太擔心同一窩蜂搶購。 想知更多防疫資訊,即刻登入消委會《齊心抗疫》專頁
1: 漂白水都會過期? 消委會過去調查發現,一些漂白水產品的主要殺菌成分次氯酸鈉,低於聲稱的標示含量。其後有製造商解釋漂白水不穩定,經過一段間,次氯酸鈉有機會漸漸分解。雖然部分產品配方會加入穩定劑,以減低次氯酸鈉分解速度,不過消費者買漂白水前,記得留意它的生產或有效日期。例如一些產品,會列明保存期限為樽身標示日期起計的3年內使用。 2: 漂白水濃度大不同? 衞生署提示,以1:99或1:49比例稀釋家用漂白水(即以10毫升漂白水來調製1公升或0.5公升溶液),是基於漂白水內的次氯酸鈉濃度為5.25%來釐定。但消委會過去測試22款同類產品,發現有15款樣本的次氯酸鈉低於這個濃度。所以使用前,應先看看產品的次氯酸鈉濃度標示。 附上過去的報告: 393期《選擇》月刊: 漂白水濃度不足 1比99消毒殺菌成疑?,謹供參考。 3: 何時以1:99 或1:49稀釋? 如以家用漂白水含 5.25% 次氯酸鈉計,正確地稀釋漂白水以達到合適的濃度,方法如下: 1 比 99: 用於一般家居清潔及消毒,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 1 份 5.25% 漂白水與 99 份 清水混和); 1 比 49: 用於消毒被嘔吐物、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表面或物件: 1 比 49 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 1 份 5.25% 漂白水與 49 份 清水混和); 1 比 4: 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 1 份 5.25% 漂白水與 4 份清 水混和)消毒被血液濺溢污染的表面或物件。 4: 如何計算稀釋分量? 若使用的漂白水中次氯酸鈉濃度高過或低於 5.25%,所用分量便要相應調整。 一、 計算方法:漂白水分量倍數 = 5.25÷漂白水的次氯酸鈉濃度。 二、 舉例說,使用的漂白水只含有 5%次氯酸鈉,所用分量倍數 便是 5.25÷5=1.05 倍。即是用 10 毫升 x 1.05 = 10.5 毫升漂白水來調校濃度。 5: 用樽蓋分量來開漂白水? 不要貪方便,用樽蓋容量來開稀漂白水的分量,消委會過去調查發現,不同品牌樣本的樽蓋分量差異頗大。例如2公升以下樣本的樽蓋容量介乎8至40毫升,容量相差可達4倍!至於2公升以上的則介乎8至15毫升,建議使用湯匙或量杯準確地量度所需漂白水的份量,或先瞭解清楚樽蓋容量,再行調配比較準確。 6: 混合其他清潔用品可提高效能? 未必!相反,化學作用可導致漂白水的氧化能力大減,隨時有機會失去漂白和殺菌功能!例如混合使用酸性清潔劑或潔廁劑,更可能產生有毒氣體。故建議用完清潔劑,用水過清後,再用漂白水消毒。 7: 漂白水抺甚麼都行? 避免用於金屬、羊毛、尼龍、絲綢、染色布料及油漆表面。除不锈鋼外,不應用漂白水來抺拭金屬,或浸泡金屬製品;另外,切勿亂倒高濃度及未經稀釋的漂白水到水渠,以免腐蝕金屬管道,日積月累,造成洩漏。 8: 預先開定大量漂白水? 為達致有效消毒,經稀釋的漂白水應該在準備後24 小時內使用。 因存放時間越長,次氯酸鈉分解量越多。 9: 大量入貨? 不應大量囤積,未經稀釋的漂白水在陽光下會釋出有毒氣體,所以應儲存於陰涼、 有遮蔽及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另外次氯酸鈉會隨著時間而分解。為確保其消毒效能,應購買近期製造的漂白水和避免過量儲存。 10: 使用和存放都要小心? 由於漂白水會刺激黏膜、皮膚及呼吸道,所以稀釋及使 用漂白水時須佩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如口罩、手套、護 眼罩及膠圍裙),並在空氣流通的地方稀釋或使用漂白水。另外要避免接觸眼睛。一旦漂白水濺入眼睛,須立即以清水沖洗最少 15 分 鐘和向醫生求診。 資料來源:綜合第319期《選擇》月刊 (2003/05) 及衞生防護中心網頁:漂白水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