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冰冰嘅冬天,唔想成身包到隻糉咁,著返件又薄又輕嘅保暖內衣,就算幾COOL都可以變暖男!
想知點揀保暖內衣?即刻睇睇消委會嘅測試結果。
消委會揀選咗市面上20款聲稱保暖、防寒的長袖內衣,
包括15款內衣,同5款運動或戶外活動時著嘅底層衣,測試佢地嘅保溫值,即係clo係幾多。
測試結果發現,15款日常穿著的保暖內衣,最高同最低嘅保溫值相差約一倍。
其中呢款樣本嘅保溫值最高(0.23 clo),但呢兩款嘅保溫值,足足比佢少一半。
考吓你,D保暖衣洗咗30次後,會唔會變得無咁保暖呢?
答案係,絕大部分樣本的保暖程度無減少,部分更高於未洗之前!
呢款喺無洗過前,保暖值包尾嘅樣本,洗咗30次後,竟然變成第2位,保溫值增加咗1.8倍,
估計係清洗多次後,布料蓬鬆度增加,纖維間能夠keep住更多空氣。
不過呢款就相反,洗完30次,佢嘅保溫值反而跌咗6成!
保暖衣唔單止要夠暖,想著得舒適,仲要睇佢排汗快乾嘅能力,尤其於寒冬時做運動,
否則一旦出汗,著住佢喺室內,會覺得又焗又濕;出到戶外,俾D涼風吹吓,隨時涷到打冷震!
測試發現8款保暖內衣吸水能力比較弱,布料需要多於一分鐘,先可將布料上的水珠完全吸收。
其餘樣本的吸水時間則由1秒至12秒不等。
買保暖衣,仲要睇布料嘅透水氣度,度數愈高,代表越快將人體新陳代謝產生嘅「濕氣」送走,
唔會黏喺皮膚同件衫之間,著起嚟自然通爽舒服D啦。測試發現各樣本嘅透水氣度差唔多,其中呢9款表現較好。
衫著得愈耐,愈易起毛球。今次測試,考驗布料分別磨擦咗125次、500次及2,000次後嘅表現,
睇吓邊款最襟磨!
答案係呢4款表現最好,喺多次磨擦後,樣本外觀無明顯分別。
其餘樣本表面就出現唔同程度的毛球,磨擦次數愈多,表面愈多毛球。其中呢6款表現較差。
保暖衣洗得多,唔單止會起毛球,仲有機會縮水或變形,不過今次大部分樣本,洗咗多次後情況都唔算嚴重。
想今個冬天幾時都暖笠笠,睇吓消委會有咩好貼士:
想知更多揀保暖內衣嘅貼士,記得留意495期,選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