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每枝手杖都差不多,由握把位到底部膠墊都有考究,一旦有問題,隨時影響用者的安全。
消委會測試了30款手杖和10款手杖傘,其中這些一物二用的手杖傘樣本,9成表現不理想。
30款手杖樣本中,有17款,即超過5成半,未能通過所有安全測試項目。
手杖首要功能是幫助用者平衡,同時支撐人體約1成半重量。
若手杖的支撐力不夠,隨時令人失重心跌倒。
今次測試,主要參考了台灣的CNS標準。
在靜態負重測試中,有17款樣本,負重後,
杖身變形幅度超出相關標準上限,當中包括3款摺合式和6款非摺合式手杖。
10款手杖傘中,亦有8款負重後變形超出標準上限,其中這4款更永久變形。
按CNS 標準,這11款,握把與杖身接合處強度不理想,有機會因杖身受重力,令握把鬆脫、損壞或變形。
此外,按標準手杖在調校至最長時,伸縮套管的重疊部分不應小於65毫米,否則可能影響杖身的穩定性。
但這5款手杖,在調校到最長時,套管重疊部分,比CNS標準要求少10至25毫米。
再看手杖底部膠墊的防滑效能,若膠墊與地面摩擦力不足,容易令人滑倒。
測試發現11款手杖的膠墊,摩擦力未能達到ISO的標準,防滑效能較差,當中7款是手杖傘。
另外按CNS標準,膠墊須有深度不少於2毫米的坑紋,而膠墊接觸地面的外圍直徑,須比內徑至少寬10毫米。
測試發現,這4款手杖傘樣本的外徑寬度,低於相關標準。
其中2款,同時有膠墊坑紋深度不足,可機會影響抓地的效果。
最後膠墊耐磨程度,亦直接影響手杖抓地效果。測試膠墊磨擦40米後,各樣本的磨損量極為參差。
其中這款膠墊的磨損量最少,只有75立方毫米,但這款磨損量比它多近10倍 。
其實揀手杖仲有好多學問:
想知更多揀選手杖的資訊,請留意496期,《選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