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夜診-急症室以外的選擇
提供夜診服務的私家診所逐漸增多,令夜診服務巿場多了競爭。無論是私家醫院或私家診所,它們的夜診服務,為巿民提供了政府醫院急症室以外的選擇。
消費者委員會搜集了12間私家醫院和15間私家診所的服務和收費資料。
調查發現,其中一間診所的長者(60歲或以上)優惠診金低至$100,有少部分收取$120。收費水平與去年11月起政府醫院實施的急症室收費相若。
一般來說,私家夜診收費較公營醫療機構高,但輪候時間卻較短,平均為五分鐘至一小時。
私家醫院夜診服務不同時段有不同收費。午夜前介乎$150至$400,午夜後則加至$200至$800之間,兩時段相差$30至$260不等。
只有兩間私家醫院的收費包括兩日或三日的藥費,其他私家醫院的藥費要另計。
三間私家醫院列明長者優惠,60歲或以上的長者可獲一至兩折的醫生費、藥費或化驗費折扣,或者直接扣減$20診金。
15間私家診所的收費由$150至$260,包兩日或三日藥。其中九間向60歲或以上長者收取較廉宜的診金,由$100至$198,便宜了$10至$100。
15間私家診所中,八間提供通宵門診服務,另外七間則服務至晚上10時以至零晨一時半。
除一間診所在午夜後的收費較午夜前高$50外,其他診所的夜診均劃一收費。
消費者意見調查顯示如何改善寬頻上網服務
消費者選擇寬頻上網服務時,上網速度快和收費低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消費者委員會訪問了二千名寬頻上網用戶,近九成表示最著重上網速度及收費,另外有12%認為贈送禮品是重要因素。
至於為何揀選現時使用的服務商,31%是因收費低或有優惠,25.7%受訪者由親友推介或憑口碑。亦有不少用戶是因推銷員游說而選用,當中12.6%被上門或電話推銷員游說,8.2%被街頭推銷員游說。
調查發現,經推銷員游說而選用服務的用戶,對服務的整體滿意程度較低。
回覆者表示在申請服務時,推銷員或文件上並無清楚說明或列明部分重要資料,當中近一半(48.7%)表示服務商並沒清楚說明「合約完結時的處理方法」。
約三成(33%)被訪用戶於調查前三個月內曾使用服務商提供的電話技術支援服務(例如查詢有關安裝和瀏覽問題、電子郵箱設定等)。
成功接通電話支援的被訪者中,71%認為電話技術支援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不過有42%被訪者表示難以接通電話支援,反映這項重要服務頗為不足。
消委會接獲有關寬頻服務的投訴包括:服務質素(速度、服務、熱線服務)、沒有事先通知即自動延長服務合約、不良銷售手法和收費紛爭等。
消委會於2002年收到超過2,800宗有關上網服務的投訴(包括寬頻和撥號上網),今年首兩個月已有472宗。
今期三月份《選擇》列出了兩宗因延長服務合約而出現紛爭的投訴個案。
有投訴人以優惠月費選用了為期一年的無限上網服務。合約完結後,服務供應商在未得投訴人同意下將合約轉為原價的服務計劃。
原價的上網計劃,雖可隨時終止合約,但再不是無限上網(收費為$298享用100小時上網,之後每小時$2)。若消費者不清楚這新計劃的收費,隨時會因超額使用而大失預算。
第二個個案則剛好相反。投訴人原先選用了標準的上網計劃,合約期滿後,服務商表示將計劃改為無限上網,但職員卻沒有清楚說明要簽一年合約,客戶若要更改計劃便須繳付罰款。
消費者宜在合約完結之前問清楚期滿後的收費,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計劃,並通知網絡商約滿後是否繼續。
留意手機短訊的不同收費
現時本港平均每月發出的手機短訊數目約 2,300萬個,相信數目還會不斷上升。
消費者委員會進行了手機短訊價格調查,手機用戶無論是發放或接收短訊都應留意,現時接收一般短訊,不論是私人或宣傳性質短訊,都是免費。但下述情況則例外,接收短訊亦要收費:
- 特別短訊例如運程、星座、資訊服務、賽馬資訊等,是要收費的。
- 在外地漫遊時接收短訊,少數服務商會收取費用。
- 有服務商提供手機收發電郵服務,接收這些短訊(包括電郵提示)需要收費。用戶宜設定郵件過濾功能或密碼,以防止接收一些濫發的短訊。
調查顯示發放短訊的收費亦有不同的計算法:
各服務商提供不同短訊計劃,附有定額短訊用量或逐個計。平均來說,發送和接收者使用同一服務商,短訊的費用由$0.19至$0.43。傳送跨網短訊則要付額外每個短訊$0.4至$0.5。若用戶沒有參加短訊計劃,每個短訊費用則為$1.0至$1.5。
用戶可在香港發放國際短訊到外地,費用為每個1.5至$3.0。不是所有地區及網絡服務商都能接收國際短訊,使用前宜先向本地服務商查詢。此外,即使傳送失敗,例如所傳的號碼是無人使用、或固網電話、不同制式網絡(即TDMA或CDMA)等時,也可能要付傳送費用。
在外地漫遊時發短訊有兩種收費模式,分別是固定費用(例如每個三元)或固定費用另加漫遊費,漫遊費視乎不同國家及當地網絡服務商而定。
多功能打印機墨水開支差異大
集影印、掃描、傳真功能於一身的打印機,實在是 SOHO ( Small Office Home Office〡在家中辦公∕小辦公室 )一族的好幫手。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10款多合一設計,售價介乎$1,200至$3,700的打印機,比較它們的功能表現。
消費者要注意打印機的墨水開支,長遠累積下來甚為可觀,不可忽視。
測試顯示各樣本的墨水開支差異大。假設每星期打印50頁黑白和10頁彩色文件。每年使用墨水的支出介乎$936至$3,328,相差達至2.5倍。
打印越多,墨水的開支便越大,價錢的相距亦越大。打印量多的用家選購打印機時應同時考慮日後墨水方面的支出。
測試亦檢視了「低墨量提示」發出時時間是否適當,避免墨盒被過早棄用,造成浪費。四個樣本過早發出提示,其中兩個樣本在用戶不理會提示繼續打印時,「提示」訊息仍會頻頻出現,「提示」甚至指墨已耗盡。測試發現在第一次「提示」出現後,若繼續打印,黑墨可多印約15%,彩墨更可多印25%。盡管如此,此兩個樣本仍是眾樣本中墨水開支較低的,但有改善空間令其操作更加經濟。消委會認為製造商的指示應更為準確。
消費者可考慮在低墨量提示發出後繼續打印。
此外,半數樣本具獨立傳真功能,不需要接駁電腦便可傳送或接收傳真。除了一個樣本外,其餘都是平台式(Flatbed)設計,可以掃描立體實物和已釘裝文件,靈活度較高。
比較吸塵機吸力安全及好用程度
消費者委會員測試了13款罐筒型的家用式吸塵機,售價由$298至$2,680。
幾乎所有樣本在木地板上的吸塵效果理想,但只有五個樣本在地毯上和在有罅隙的木板上的吸塵效果較其他的優勝。
大部分樣本都通過安全測試,只有兩個的電源線於拉力測試中移位超過容許極限,使用時要避免過度拉扯電線。
吸塵機一般吸力頗大,開動後切勿讓小孩玩,或將吸頭接近頭部,免生意外。
樣本開動時發出噪音介乎73至83分貝,短時間使用雖不會影響聽覺,但應避免嬰兒或小孩子接近。若須長時間吸塵,可考慮於適當時間稍作休息。
其他使用要點包括:切勿讓吸塵機吸入高溫或正在燃燒的物件,如灰燼或煙頭。除特別型號外,吸塵機不能吸水。
購買吸塵機亦應考慮日後更換塵袋的支出。11個樣本屬於有塵袋型號,其餘兩個是較新型的無塵袋型號。
紙塵袋平均每個售價由$7至$18,視乎吸塵機的牌子和型號。吸塵機吸力減弱時,表示塵埃已大量堆積,需要更換或清理塵袋,定期更換塵袋亦可減少細菌滋生。
此外,三個樣本配備了HEPA空氣隔塵網,防止塵埃釋出能力明顯勝於沒有同類配件的樣本。不過其中兩個型號隔塵網需每年更換,每片售價為$90和$250,著重室內空氣質素的人士可能會覺得物有所值。
人體穿環可感染病毒
穿環要剌穿皮膚,若處理不當,有可能染上一些透過血液或液體傳播的過濾性病毒,例如乙型肝炎、愛滋病等。
本港現時沒有特定法例監管穿環服務,消費者要清楚了解穿環對健康的潛在危險。
消費者穿環前應肯定所用的穿孔儀器已徹底消毒,所有飾物和利針應預先獨立包裝和滅菌。店員進行穿環前後均應洗手,並且穿環時最好戴上已滅菌的手套。
消費者可瀏覽衞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的健康地帶網頁 http://www.cheu.gov.hk ,了解更多有關穿環的健康資料。
今日(3月14日)選擇月刊記者招待會主持: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吳馬太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