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價格過去兩年沒有向上調整,不過,今年可能是加價期的開始。
消費者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小學和中學的教科書價格平均上升了1.8%和1.5%。
消委會自80年代開始,每年都進行教科書價格調查,除了2002和2003兩年凍結價格,甚至輕微下調外,每年的平均書價都上升。
價格調查是根據262本小學和390本中學教科書的價格而計算。兩個組別的價格都上升,是3年來首次出現升幅,學生和家長今年要負擔較重的買書開支。
小學教科書價格升幅最大的是英國語文(2.3%)、中國語文(2.3%)和數學科(2.1%)。
中學教科書價格升幅最多的是英國語文(3.7%)和化學科(3.2%)。
但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以過去12個月的平均值計),較之前的12個月下跌了2.4%。
部分出版商的加價理由為:
紙張、運輸、資訊科技配套等成本上升,但部分印刷商表示今年書本印刷費維持不變,部分甚至下調 5%至15%。教科書出版界則表示本年印刷成本沒有調減,且絕大多數輔助教材都是向學校免費提供,無法收回成本。
學生人數下降令印書量下降,印刷費及製作成本相應上升。
出版社亦指由於要因應課程改革,由定稿至呈審教科書只有很少時間,出版社要增加編輯和製作人手應付。
但教育統籌局對此並不同意。該局表示,在課程指引公布後,出版商平均有12至14月的時間編書,在目前資訊科技和印刷技術的配合下,出版商應有足夠時間編寫教科書。
就教統局的回應,教科書出版界表示近年推出的新課程,不論是從課程諮詢稿或課程定稿公布日期算起,多沒有 12 至 14個月讓出版社編課本。而出版業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出版社在編書時間不足下必須增聘人手,令成本上升。
此外,教統局亦指出,在該局編訂的「課本編印設計簡約指引」中,已呼籲出版商使用廉宜的紙張、不要在包裝印刷上浪費成本,令書價上升。
而輔助教材應與教科書分開出售和獨立訂價,個別學校可視乎需要而購買。
家長和學生買書時要留意標榜新書八折優惠的書店。一般來說,出版社多以書價八折售給書局。故此,新書折扣多由九折至九五折不等,零售書店才有利可圖。
消費者對過大折扣應特別小心。除非書局十分可靠,否則不宜先付按金後取書,取書時才付款的方法最穩妥。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