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咭2號」的SIM咭,是否穿梭中港兩地手機用戶的最佳選擇?
消費者委員會於今年上半年共收到20宗有關「1咭2號」流動電話服務的投訴。「1咭2號」即一張SIM咭內有一個本港號碼和一個內地號碼。
「1咭2號」SIM咭的收費模式繁多,視乎用哪一個網絡商、打出地、接收地、使用哪一個號碼。消委會收到的投訴不少都是涉及收費爭議。
亦有投訴關於服務延遲啟用,例如開戶時間由承諾的三小時,拖延至24小時。
盡管如此,「1咭2號」SIM咭仍有其優點,能方便經常往來中港的人士:
- 用戶在內地時,即使香港親友致電其香港電話號碼仍可接通,而不用繳付昂貴的漫遊費。
- 用戶在港時,部分服務商可讓其接聽內地親友致電其內地號碼,而致電一方毋須用IDD。
- 用戶過關時,毋須更換電話SIM咭。
消費者要盡量利用「1咭2號」SIM咭的優點,宜先清楚了解其服務和收費模式。
不同網絡商提供的服務有別。舉例說,不是所有「1咭2號」SIM咭都可讓用戶在港接聽致電其內地號碼的來電。
不同的通話模式的收費不同。例如在內地接聽致電香港號碼或內地號碼、從香港以IDD致電內地親友等。
此外,要選擇適合的SIM咭登記地,例如深圳、東莞或廣州。用戶若在發咭地以外省市通訊,可能須另付費用。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