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嬰孩來說,沒有比母乳更好的替代品。
消費者委員會一向提倡母乳餵哺,使嬰孩健康成長。
倘若母親由於種種原因選擇以嬰兒奶粉餵哺嬰孩,必須小心選擇初生嬰兒奶粉。
內地劣質奶粉導致嬰兒嚴重營養不良甚至死亡,令本港市民亦關注初生嬰兒奶粉的品質;同時有不少內地旅客在本港購買嬰兒奶粉。
調查為以奶粉餵哺嬰兒的母親提供兩方面的重要資料:
(一) 按聯合國與世界衞生組織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訂立「嬰兒乳粉標準」,初生嬰兒奶粉的營養成分是否達到該標準。
(二) 奶粉包裝上的標籤資料是否足夠和有用。
消委會檢視了市場上9款初生嬰兒配方奶粉,包裝上標示的營養成分和其他重要資料。
所有樣本標示的營養食分,都符合Codex的標準。
有8個樣本標示每100千卡的鐵質含量不少於1毫克,但只有其中5個依照Codex標準的規定,在罐上寫明含鐵質嬰兒配方奶粉或以類似字眼標示,好讓家長知悉奶粉是添加了鐵質。
所有樣本在包裝罐的標示,大致上可算詳盡,其中一個樣本更列出各種成分的百分比。此外,大部分樣本都標示「生產日期」和「保存期」。一個樣本同時以中英文標示上述字樣,消費者可即時明白所示資料。
不過,在產品來源地和廠商經銷商資料方面,部分樣本的標示資料不足夠,甚至可能令消費者混淆。這包括;
- 1個樣本只列出香港郵寄信箱,沒有廠商或經銷商的地址,可能違反本港的法例規定,資料已交予食環署跟進。
- 4 個樣本的產地標示只用英文,其他資料大部分則中英並用。
消委會指出,盡管法例沒有規定標示資料要中英兼用,但經銷商若能自發提供中文資料,就能營造更多商機,吸引內地消費者購買。中英並列的方式,特別是關於原產地等重要資料,是公平對待消費者的做法。
此外,現時在公立醫院分娩的母親大約有四分一至三分一是來自內地,以中文標示奶粉資料,對消費者和奶粉商都有好處。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