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發現,奶粉商免費供應初生嬰兒配方奶粉予在醫院出生的嬰兒,是相當普遍的。
奶粉商在所有公立醫院輪流提供初生嬰兒配方奶粉,每家奶粉商均有大約一至兩個月的時間作「獨家」供應。大部分在市面上的初生嬰兒奶粉都參與這輪流安排。
母親當然可以自備奶粉,但一般來說,除非有醫生按特別情況建議採用某些產品,新生嬰兒飲用的奶粉牌子都會按醫院當時的安排。
輪流安排令嬰兒住院期間有免費奶粉供應,但也確保了奶粉商的市場佔有率,因而減少了奶粉商的價格競爭壓力。
此外,大部分奶粉商都成立「BB會」或「媽咪會」,免費派發初生嬰兒配方奶粉試用裝。入會表格和單張大都擺放在診所或在報章及雜誌上刊登。
入會禮品大多包括奶粉試用裝、育嬰資訊、優惠券,及免費專題講座等。
這做法可能違反了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訂定的《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
消委會認為公眾和各有關人士可就這些事項進行討論,尋求能顧及母親、嬰兒、公立和私家醫院利益的可行方法。
奶粉商若不供應免費奶粉,節省了的開支應把奶粉的零售價調低,令消費者受惠。
消委會一向推廣母乳餵哺,認為沒有比母乳更好的替代品。
母乳含有抗體和免疫細胞,能保護嬰孩免受感染,亦含有嬰兒出生後首6個月所需要的養分,是嬰兒一歲前最重要的食物,而且有助嬰孩在體格、心理和情緒方面的長遠發展。
消委會亦進行了初生嬰兒配方奶粉價格調查,資料來自9個奶粉商於上月提供的零售價。
根據資料,不同牌子的初生嬰兒配方奶粉價錢有別,900克的平均零售價差距介乎$125.9至$167.9之間;1000克的平均零售價為$137.40。
獨立藥房的售價較低,比大型超市和連鎖零售店低3.4%至15.5%(由$5至$22不等)。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