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油膩碗碟自動洗至光潔亮澤,使用洗碗碟機只能解決問題的一半。
消費者委員會收到消費者意見,指碗碟在洗碗碟機清洗後留有濃烈的洗滌劑氣味,即使將洗滌劑用量減半,情況仍持續。
問題除可能出於洗滌劑用量過多,與洗滌劑的標籤說明不清晰亦有關係,令用家選用了不適合操作程序和水溫。
消委會搜集了四款洗碗碟機專用洗滌劑和一款漂洗劑,發現樣本在包裝上的使用說明非常不足。
第一, 缺乏清晰使用量指引。有產品以洗碗碟機機種說明應使用分量,亦有以人數計算劑量,沒有統一的標準。
一般洗碗碟機的使用說明會顯示其容量,最高可容納碗碟數量等資料,洗滌劑亦應依據這規格清楚指示正確用量。
第二, 缺乏適用溫度及操作程序指引。一般家用洗碗碟有三種操作程序(經濟、正常和特強)。不同程序可能採用不同水溫、清洗次數、過水次數和時間。
如水溫過低未能將洗滌劑徹底溶解,便會造成浪費和不能達至理想清潔效果。相反若水溫過高,洗滌劑中的酵素可能被破壞,無法發揮最佳去污功效。
調查樣本中沒有一個列出理想水溫,或適用操作程序的說明。
第三, 沒有列出產品成分和使用期限。四個樣本沒有說明有效成分,三個樣本沒有清楚指出最佳使用期限。
這些資料都有助消費者選擇合適的洗滌劑,特別是對香料和色素過敏的人士。
消費者使用洗碗碟機,宜留意以下環保指引:
- 一般三至四人家庭,手洗碗碟可能較節省用水和電量。
- 要有足夠碗碟才開機清洗,同時按情況選擇經濟或半機操作程序。
- 可選用含磷量較低的洗滌劑,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整體來說,要有效使用洗碗碟機,必須使用合適和適量的洗滌劑、操作程序和水溫。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