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預防家居意外,衣物可能燃著只是家居意外的其中一種。
衞生署的統計數字顯示,部分家居意外的後果可以非常嚴重。
以2003年為例,共585人因家居燙傷或燒傷事故需在公立醫院留院治理。另外有5人因家居燒傷事故死亡。
長者較容易涉及燙傷或燒傷事故。上述個案中有91名傷者為60歲或以上的長者,而有2名長者則死於燒傷。
但意外並無年齡限制,數字顯示,不少家居燒傷或燙傷(126人)發生在年齡介乎30至50歲的人士身上。
另外,香港中文大學近期有關燙傷或燒傷意外的研究顯示,在15歲以下的年齡組別中,6歲以下的幼童屬最高危。
消費者宜留意家居燙傷及燒傷意外的3大黑點:
- 客廳:電熱水煲、燙熱的食物和飲品、香煙及打火機、蚊香、電燈泡、熨斗和電暖爐等。
- 浴缸:花灑、水龍頭、熱水管和具腐蝕性的清潔用品等。
- 廚房:煮食用具和其手把、微波爐、多士爐、水龍頭、熱水喉管、熱食和飲品等。
若不幸發生意外,切記急救時要留意的事項:
- 切勿使用黏性敷料如棉花或膠布等直接包裹傷口。
- 切勿用冰直接敷傷處。
- 切勿胡亂塗上藥物、藥油、牙膏、豉油、肥皂、食油等物質在燒傷處。
- 切勿弄破水泡。
- 切勿除去黏在傷口的任何東西或衣物。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