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美白保濕面膜含菌量超標-《選擇》月刊第350期

  • 2005.12.15

市面部分美白和保濕美容面膜的細菌含量,超出標準。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40款面膜樣本,發現兩個樣本的總細菌含量,不符合衞生標準。

一樣本每克液體含有330萬個細菌菌落,另一個則檢出36,000個。

兩個樣本的總細菌含量,都遠超內地《化妝品衞生規範》所訂的1,000個菌落上限。

此外,這兩樣本的霉菌和酵母菌含量亦超越該規範所訂的100個上限,分別為110萬及3,500個。

霉菌和酵母菌含量高,反映了產品受污染和衞生程度。

使用面膜人士必須留意,用細菌量超標的面膜敷面,若皮膚有傷口,或面膜接觸到眼睛,都有可能受感染。細菌量越多,受感染的機會越大。

部分面膜可能含有熒光物質。有消費者懷疑使用面膜後,在特殊燈光下面部出現熒光效果,引起尷尬。

3款樣本檢出含可遷移熒光物質,敷面膜時,熒光物質可能會轉移至皮膚上。皮膚科醫生指出,皮膚接觸熒光增白劑可能引致皮膚敏感。

將該3款面膜敷在皮膚上15分鐘後用水沖洗,其中兩款面膜敷過的皮膚於紫外線下仍出現熒光效果。

3款樣本都沒有在標籤上註明含有熒光物質,或聲明產生熒光效果,消費者沒有資料作選擇。

測試亦檢視樣本是否含有水銀、水楊酸、糞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結果全部不含以上物質。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