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與泰國消費者委員會簽訂合作協議書 為兩地消費者建立投訴互通機制

  • 2024.10.24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與泰國消費者委員會今天(10月24日)在香港簽訂跨境消費爭議合作協議書,建立兩地訊息及投訴個案互通機制,藉以加強跨境處理消費糾紛的合作。這是香港消委會繼2017年與韓國消費者院、2018年與日本國民生活中心,以及2019年與新加坡消費者協會簽署合作協議書後,第4度與亞洲地區的消保組織簽訂同類協議,攜手為區內的消費者締造更有保障、更安心的消費環境。

根據合作協議,不論是香港消費者在泰,又或泰國消費者在港,與當地商戶發生糾紛時,可以在回到自己的居住地後,向居住地的消保組織投訴。在取得投訴人的同意下,居住地的消保組織可將投訴的詳情、相關文件等送達對方消保組織,由該組織協助消費者解決糾紛。若商戶提出和解方案或有任何回應,該組織會將結果轉達至居住地消保組織,再知會投訴人。互通機制可解決兩地消費者以往因為言語不通、消費者已返回居住地及司法管轄區不同,而未能處理的消費糾紛。

泰國一向是港人旅遊熱點,近年泰國和香港兩地居民的跨境旅遊和消費需求在疫後亦見強勁反彈。根據泰國政府旅遊局的數據,2023年共有80多萬人次的香港旅客造訪泰國,較2022年增加4倍,亦已回復至疫前約8成,而2024年首9個月到訪泰國的香港旅客人次更已超過66萬。與此同時,搜尋引擎的搜索量趨勢分析顯示,2024年泰國位列港人「最高需求的旅遊目的地」第三位,首都曼谷更是港人最熱門的旅遊城市第二位。至於香港,亦是非常受泰國旅客歡迎的旅遊目的地,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去年有450,372人次到訪,按年上升逾34倍,回復至接近疫前水平。

能成為深受歡迎的熱門旅遊勝地,除了因往返兩地交通便利,更因為兩地皆提供非常多元化的購物體驗,消費類別廣泛且豐儉由人。港人遊泰,喜愛選購小至特色土產手信、美容護膚品、水療及按摩服務,大至度假酒店住宿、甚至置業等,涉及的消費金額可以相當可觀。加上香港與泰國於去年底合作推出「轉數快 x PromptPay」跨境二維碼支付互聯,為兩地互訪旅客提供便捷安全的跨境零售支付服務,便利消費。然而,各類消費均有發生爭議的風險,一旦遇上消費糾紛卻申索無門,或會令消費者損失慘重,當中以大額購置境外物業的個案尤甚。於2020年至2024年9月期間,消委會接獲與港人在泰國置業相關的投訴達33宗,涉及金額逾港幣$600萬元。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陳錦榮表示,旅客即使遇上消費糾紛,礙於緊密的行程等種種因素,未必能即時向當地的消保組織投訴,返回居住地後又可能因跨境問題難以跟進,最終只能放棄追究:「一些涉及龐大金額的個案,例如境外物業交易,即使消費者欲追討賠償,但受跨地域、語言、文化,以至法律、營商習慣等差異的限制,令索償變得極具挑戰性。」

泰國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Ms Saree Aongsomwang亦表示,是次雙方建立合作機制,為促進兩地消費者的保障邁出重要一步:「兩地消委會的合作將為消費者帶來重大裨益,確保其權益獲得保障,並可以為損失追討合理的賠償。今天簽訂的合作協議,彰顯我們對提升消費保障的決心,攜手為消費者創造最有利的消費條件,以及持續發展具效益的合作關係。」

根據香港消委會的數字,2022至2024年9月共接獲6宗泰國旅客的投訴,當中有一半涉及更改/終止合約(3宗),其次涉及營商手法(2宗)。泰國消費者委員會於過去3年則未有收到來自香港旅客的投訴。

香港及泰國消委會均深信,通過是次協議建立兩地訊息及投訴個案互通機制,不但讓消費者於返回居住地後仍能尋求協助,有助排解消費糾紛,長遠而言,亦對促進兩地的旅遊及零售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