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測可摺合矽膠食物盒及杯 如何嚴選助走塑?

近年巿面出現不少可摺合的矽膠食物盒和杯,除其耐熱、柔軟和耐用的優點,亦能節省空間,外出時既輕巧又方便攜帶。如逐步管制即棄膠餐具,可重用的矽膠食物盒和杯可以是有效代替品之一。但矽膠食物盒和杯接觸食物和飲品時,會否釋出過量雜質?應如何清洗和保養?

測試結果

參考內地標準GB4806.11-2016的規定,全部樣本於遷移測試後的浸泡液均沒有着色、渾濁、沉淀或有異味,矽膠主體對3種模擬食物(包括4%醋酸、10%乙醇及模擬油性食物)的總遷移量,以及矽膠主體和密封圈物料的高錳酸甲消耗量,均符合內地的標準要求。


參考德國LFGB針對矽膠物料的總鎘量和總鉛量限值要求,全部樣本均符合有關標準要求。


另外,全部樣本的矽膠摺合部位於摺合1,000次的試驗後,均沒有損壞。

9款樣本檢出的可揮發性有機物質含量超出德國規限

有外地研究顯示,矽膠物料中的可揮發性有機物質主要為材料中低揮發性小分子矽氧烷(Siloxanes)為主。如矽膠食物容器含有過多的可揮發性有機物質,可能會遷移到盛載的食物中,甚或影響食物安全。亦有研究顯示,長期接觸高劑量矽氧烷或會影響實驗動物的肝臟健康,所以可揮發性有機物質是評估矽膠物料安全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


內地和歐洲對嬰兒用的矽膠奶嘴物料所含的可揮發性有機物質的規限均為0.5%,但內地現時還未對食物接觸用的矽膠物料訂定這規限。


現時只有德國LFGB及法國食品接觸材料法令,對與食品接觸的矽橡膠製品的可揮發性有機物質含量有上限規定,限量為不可超出0.5%。


參考德國LFGB標準的測試結果顯示,「Ikea」(#1)、「Gemini」(#2)及「Ideale Chef」(#3)3款食物盒的主體和密封圈矽膠物料的可揮發性有機物質含量由0.12%至0.44%,符合德國LFGB的要求。餘下6款食物盒樣本的主體和密封圈矽膠物料的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由0.76%至1.3%不等,檢出量均超出德國LFGB標準的要求限值(0.5%)。


2款摺合杯樣本「Stojo」(#10)及「Lifeventure」(#11)的主體矽膠物料的可揮發性有機物質含量低於0.5%,符合德國LFGB的要求。餘下3款摺合杯樣本的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介乎0.8%至1.4%,檢出量超出德國LFGB標準的要求。


雖然本港現時未有對可揮發性有機物質訂立相關規定,但消費者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符合德國標準的矽膠容器可更為放心。

大部分樣本均沒有發出異味

不少消費者或會特別關注矽膠食物容器本身可能發出異味,擔心會影響其裝載食物的氣味。參考德國LFGB標準,將樣本載滿蒸餾水並置於100℃的環境下2小時,然後由6位試驗人員將之對比,對照蒸餾水的氣味和味道並予以評級。0級表示與對照蒸餾水的氣味和味道為沒有差別,1級表示僅有少許差異,一般難以察覺,最嚴重的4級表示有強烈差異。


測試結果顯示,「Diamond」(#6)、「Cinnamoroll」(#7)、「Gourmet」(#8)、「執笠倉」(#9)、「Stojo」(#10)、「Daiso」(#12)及「Seiwa-pro」(#13)等7款樣本在氣味和味道均獲評0級,即與對照的蒸餾水無分別,感官表現同得5點評分,惟「Lifeventure」(#11)的表現則較其他樣本遜色,在氣味和味道獲評1級,即與對照的蒸餾水有少許差異,整體獲得4點評分。餘下的樣本均於氣味獲評0級,而味道表現獲得1級評分,整體感官表現令人滿意。

7款食物盒樣本發現有色素殘留問題

測試結果顯示,咖喱汁經微波爐加熱及清洗1次後,都會在各款食物盒樣本殘留色素。色素殘留較少的樣本包括「Ikea」(#1)及「Ideale Chef」(#3),評分有3點,其餘樣本皆留下較明顯的咖喱汁色素。

 

加熱後及長時間存放有色素的食物,色素可能殘留矽膠容器內。

加熱後及長時間存放有色素的食物,色素可能殘留矽膠容器內。

番茄汁經微波爐加熱及清洗1次後,沒有明顯色素殘留的樣本包括「Ikea」(#1)及「EZ Cook」(#5),評分有5點,表現較佳,其餘樣本均留下較明顯的番茄汁色素。


喜歡享用含咖喱汁或番茄汁菜餚的人士要留意,若長時間存放這些有色素的菜餚在矽膠食物盒內及用微波爐加熱後,宜盡快泡浸及清洗容器,以免色素殘留。


摺合杯方面,裝載90℃熱咖啡2小時及清洗1次後,「億世家」(#14)發現有咖啡漬殘留,只得3點評分,盛載提子汁後則沒有發現色素殘留。其餘樣本裝載熱咖啡及提子汁後清洗1次,皆沒有發現有色素殘留,表現同獲5點的最高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