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
参考内地标准GB4806.11-2016的规定,全部样本于迁移测试后的浸泡液均没有着色、浑浊、沉淀或有异味,硅胶主体对3种模拟食物(包括4%醋酸、10%乙醇及模拟油性食物)的总迁移量,以及硅胶主体和密封圈物料的高锰酸甲消耗量,均符合内地的标准要求。
参考德国LFGB针对硅胶物料的总镉量和总铅量限值要求,全部样本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另外,全部样本的硅胶折合部位于折合1,000次的试验后,均没有损坏。
9款样本检出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质含量超出德国规限
有外地研究显示,硅胶物料中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质主要为材料中低挥发性小分子硅氧烷(Siloxanes)为主。如硅胶食物容器含有过多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质,可能会迁移到盛载的食物中,甚或影响食物安全。亦有研究显示,长期接触高剂量硅氧烷或会影响实验动物的肝脏健康,所以可挥发性有机物质是评估硅胶物料安全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
内地和欧洲对婴儿用的硅胶奶嘴物料所含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质的规限均为0.5%,但内地现时还未对食物接触用的硅胶物料订定这规限。
现时只有德国LFGB及法国食品接触材料法令,对与食品接触的硅橡胶制品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质含量有上限规定,限量为不可超出0.5%。
参考德国LFGB标准的测试结果显示,「Ikea」(#1)、「Gemini」(#2)及「Ideale Chef」(#3)3款食物盒的主体和密封圈硅胶物料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质含量由0.12%至0.44%,符合德国LFGB的要求。余下6款食物盒样本的主体和密封圈硅胶物料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由0.76%至1.3%不等,检出量均超出德国LFGB标准的要求限值(0.5%)。
2款折合杯样本「Stojo」(#10)及「Lifeventure」(#11)的主体硅胶物料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质含量低于0.5%,符合德国LFGB的要求。余下3款折合杯样本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介乎0.8%至1.4%,检出量超出德国LFGB标准的要求。
虽然本港现时未有对可挥发性有机物质订立相关规定,但消费者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符合德国标准的硅胶容器可更为放心。
大部分样本均没有发出异味
不少消费者或会特别关注硅胶食物容器本身可能发出异味,担心会影响其装载食物的气味。参考德国LFGB标准,将样本载满蒸馏水并置于100℃的环境下2小时,然后由6位试验人员将之对比,对照蒸馏水的气味和味道并予以评级。0级表示与对照蒸馏水的气味和味道为没有差别,1级表示仅有少许差异,一般难以察觉,最严重的4级表示有强烈差异。
测试结果显示,「Diamond」(#6)、「Cinnamoroll」(#7)、「Gourmet」(#8)、「执笠仓」(#9)、「Stojo」(#10)、「Daiso」(#12)及「Seiwa-pro」(#13)等7款样本在气味和味道均获评0级,即与对照的蒸馏水无分别,感官表现同得5点评分,惟「Lifeventure」(#11)的表现则较其他样本逊色,在气味和味道获评1级,即与对照的蒸馏水有少许差异,整体获得4点评分。余下的样本均于气味获评0级,而味道表现获得1级评分,整体感官表现令人满意。
7款食物盒样本发现有色素残留问题
测试结果显示,咖喱汁经微波炉加热及清洗1次后,都会在各款食物盒样本残留色素。色素残留较少的样本包括「Ikea」(#1)及「Ideale Chef」(#3),评分有3点,其余样本皆留下较明显的咖喱汁色素。
番茄汁经微波炉加热及清洗1次后,没有明显色素残留的样本包括「Ikea」(#1)及「EZ Cook」(#5),评分有5点,表现较佳,其余样本均留下较明显的番茄汁色素。
喜欢享用含咖喱汁或番茄汁菜肴的人士要留意,若长时间存放这些有色素的菜肴在硅胶食物盒内及用微波炉加热后,宜尽快泡浸及清洗容器,以免色素残留。
折合杯方面,装载90℃热咖啡2小时及清洗1次后,「亿世家」(#14)发现有咖啡渍残留,只得3点评分,盛载提子汁后则没有发现色素残留。其余样本装载热咖啡及提子汁后清洗1次,皆没有发现有色素残留,表现同获5点的最高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