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通渠劑勿亂用 小心蝕穿喉管、灼傷、毒氣意外

通渠劑勿亂用 小心蝕穿喉管、灼傷、毒氣意外

家中去水喉管出現淤塞,會為日常生活帶來莫大的不便,維修費亦可以不菲。面對塞渠「困境」,不少消費者會自行購買「通渠水」疏通渠道,惟市面上不少通渠產品含有腐蝕性或對身體有害的化學成分,使用不當或會造成危險。本會搜集了市面上17款較常見的通渠劑,分析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其潛在危險,並整合了各樣本聲稱的適用範圍及使用限制,以及使用通渠劑需要注意的事項供消費者參考。

安全風險

 

含有強鹼及強酸的通渠劑都具有強烈腐蝕性,能夠與蛋白質和油脂發生水解作用,除可有效分解毛髮、油脂等淤塞物外,當濺射到皮膚等外露部位亦可以造成嚴重的化學灼傷。此外,當通渠劑被水分稀釋或分解淤塞物時,會產生高溫並令水分變得沸騰,通渠劑有機會因此而從排水口濺出或揮發出帶有腐蝕性的蒸氣,灼傷皮膚表面或呼吸道。

 

濃硫酸具強烈的腐蝕性,可輕易蝕穿抹布。

濃硫酸具強烈的腐蝕性,可輕易蝕穿抹布。

               

在一般使用情況下,通渠劑未必能夠腐蝕塑膠排水喉管,惟使用通渠劑時所產生的熱力或會超過喉管可以承受的負荷,導致物料軟化及變形,而喉管間的接駁位置或軟膠部分尤其容易受到影響,情況嚴重更可引致滲漏。儘管香港樓宇的排水喉管設計大多採用塑膠物料,然而若排水管被改動為金屬物料,則切勿使用含有強鹼或強酸的通渠劑,避免此兩類成分與金屬排水管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引致喉管被蝕穿。

過碳酸鈉(通渠劑的常見成分)與次氯酸鈉(通渠劑或漂白水的常見成分)混合時會產生有毒氣體。

過碳酸鈉(通渠劑的常見成分)與次氯酸鈉(通渠劑或漂白水的常見成分)混合時會產生有毒氣體。

需要注意的是,通渠劑只應單獨使用,絕不應該混合其他通渠劑或清潔劑,因為混合不同配方的通渠劑,或會發生不可預計的化學反應,情況嚴重更可能引致爆炸;而且部分通渠劑的成分與其他化學物品接觸時,可能會釋出有毒氣體,例如當通渠劑(含過碳酸鈉或酸性溶液)混合漂白水(常見有效成分為次氯酸鈉),便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氯氣(chlorine gas)。

 

外國於多年前曾有案例,有家庭混合使用不同牌子的通渠劑後,意外產生出有毒氣體而導致1人死亡、2人昏迷及2人受傷。

除了使用通渠劑產品外,坊間建議的替代品有效嗎?

  • 漂白水

侯博士表示,漂白水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雖然亦是通渠劑的常見有效成分,惟漂白水的黏稠度並不高,未必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渠內,所以腐蝕淤塞物的成效或較通渠劑低。

 

  • 梳打粉

梳打粉溶於水後屬於弱鹼性,可與油脂發生皂化反應而達到一定程度的清潔效果,惟其效力遠低於屬強鹼性及帶有腐蝕性的氫氧化鈉。而當梳打粉與酸性溶液(例如食用醋)或加熱後,會產生二氧化碳,作用與通渠劑內的起泡劑相若。

通渠劑使用不當導致洩漏

  • 2014年1名居住於大窩口的女子,因上層單位的住戶通渠時蝕穿喉管,導致通渠劑滲漏到下層單位而被濺中,灼傷手臂、大腿及背部,需要送院治理。
  • 2018年1名女子懷疑於大埔單位內,因使用通渠劑清理冷氣機排水管,導致大廈外牆老化的渠管被蝕穿,通渠劑洩漏到街上,導致1名女途人受傷送院。
  • 2018年大埔再發生通渠劑灑落街上的事件,意外導致6名途人(包括1名兒童)被濺傷。相信同樣因為有住戶嘗試以通渠劑清洗冷氣機排水管所致。

 

誤服通渠劑導致消化道灼傷

  • 根據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公布,2018年曾有一名年屆80的長者因低血糖而感到頭暈,當嘗試補充糖分時,誤將獨立包裝的通渠劑當成砂糖並開水飲用,導致口腔、咽喉、食道及胃部被化學灼傷,意外後傷者需要靠胃喉餵食1個月。
     

使用通渠劑時產生有毒氣體導致死亡

  • 澳門曾於2020年發生一宗與通渠劑產生有毒氣體導致傷亡的意外。案發時,一名居民所使用的通渠劑與大廈喉管內所積聚的大量廚餘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有毒氣體排入上層一個隔氣彎管沒有儲水的單位,導致單位內1名女傭昏迷,4名住戶感到不適,最終女傭於留醫1周後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