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項目及結果
試驗項目及結果
試驗主要參考內地標準GB/T 28004.2-2021及GB 15979評估樣本的吸收和滲透性能、質量、衞生程度、有害化學物質含量及酸鹼值等。此外,亦以實驗室設計的試驗方法,評估樣本在模擬日常使用情況下的透氣表現。
吸收和滲透性能
量度紙尿片及紙尿褲樣本的吸收速度、回滲量及滲漏量以評估其吸收和滲透性能。試驗以加熱至36℃的生理鹽水(測試溶液)進行,每款尿片及尿褲型號都會以5片樣本進行試驗,再計算其平均值。
吸收速度差異甚大
紙尿片或紙尿褲的表面乾爽性是影響其舒適度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表面乾爽性則取決於吸收速度及回滲量。吸收速度愈快,愈能使尿液迅速地分散,避免因側漏致弄濕衣物而出現尷尬或濕氣集中的情況,讓使用者的皮膚亦可保持乾爽。紙尿片或紙尿褲的表層材料、吸收層的吸收能力、產品設計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吸收速度。
技術人員先將樣本置於檢測儀器的弧形底座上,隨後將載有測試溶液的裝置的開口調校至樣本的中央位置。啟動檢測儀器,向樣本表層加壓及注入100毫升的測試溶液,然後記錄測試溶液接觸樣本表層至完全被吸收所需的時間。為評估樣本能否持續迅速吸收液體,在完成第一次吸收試驗後,相隔8分鐘,再進行第二次試驗。標準要求樣本第一次和二次吸收溶液所需的時間應分別為50秒或以下及100秒或以下。
試驗結果顯示,各樣本首次吸收溶液的時間較短,於第二次試驗時,吸收速度已減慢。雖然全部樣本於2次試驗的吸收時間都符合標準的要求,惟樣本間的表現存明顯差異。
尿片樣本首次吸收溶液平均需時由0秒至13秒,在第二次試驗時,各樣本的吸收速度已減慢至平均7秒至19秒。「安心寶」(#1)、「柏力」(#6)、「包大人」(#7)、「小確幸」(#8)及「安加適」(#9)於第一次試驗時,能瞬間(0秒至3秒)完全吸收所有測試溶液,而第二次吸收溶液的時間亦為10秒或以下,表現優異;「便利妥」(#13)的吸收速度則較慢,首次及第二次平均所需的時間分別為13秒及19秒。
尿褲樣本的吸收速度普遍較尿片樣本慢。10款尿褲樣本的首次吸收時間平均由0秒至19秒,而第二次則平均需時11秒至34秒。「ABENA」(#16)及「リフレLIVEDO」(#17)的吸收速度最快,首次試驗時同樣能瞬間吸收所有測試溶液,第二次則平均分別需時11秒及17秒。「Topvalu」(#25)的首次及第二次試驗分別需時19秒及34秒,表現明顯較其他樣本遜色。
尿片及尿褲各有1款回滲較多
尿片及尿褲一般長時間使用,由於其表層與皮膚直接接觸,若吸收層未能有效鎖住已吸收的液體,尿液便會回滲至表層,影響穿着者的舒適感。完成第二次吸收試驗後,按標準將已量重的吸水紙放在樣本表層並加以模擬人體坐在尿片時的重量施壓1分鐘。完成後,再量度吸水紙的重量。透過計算吸水紙吸收液體前後的重量差異,得出樣本的回滲量。回滲量愈少,代表樣本表面愈乾爽。標準要求樣本的回滲量為30克或以下。
試驗結果顯示,全部樣本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回滲,惟仍符合標準的要求。尿片樣本的平均回滲量由0.1克至13克,以「安心寶」(#1)、「加零一」(#3)、「德寶123」(#4)、「柏力」(#6)、「包大人」(#7)、「小確幸」(#8)及「萬寧」(#12)的表現較佳,平均回滲量均少於0.5克。「屈臣氏」(#15)則表現較遜色,平均回滲量為13克;尿褲樣本的平均回滲量由0.1克至20.1克,其中「ABENA」(#16)、「倍樂」(#18)、「一級幫」(#21)、「一定妥」(#22)及「包大人」(#23)的平均回滲量同樣少於0.5克,表現出色。「Topvalu」(#25)的表現則較差,平均回滲量達20.1克。若樣本的回滲量過高,表層未能保持乾爽,使用者的舒適感會較低,同時也會增加敏感部位及皮膚因長時間緊貼濕潤的尿片表層而出現感染的機會。
大部分尿片/尿褲的防漏表現理想
防漏表現是以量度通過吸收層和防漏底膜所滲出的測試溶液量評估。若尿片出現滲漏,可能會弄污衣物或床單。技術人員於進行吸收速度試驗前,會先將已量重的吸水紙置於樣本底部。待完成回滲量試驗後,再取出置於樣本底部的吸水紙並量度其重量。標準要求樣本的滲漏量為1克或以下。大部分尿片及尿褲樣本都沒有滲漏或只有輕微的滲漏,其中12款尿片樣本(#4至#15)及2款尿褲樣本(#19及#20)完全沒有滲漏,表現出色。「Topvalu」成人紙尿褲(#25)則表現稍遜,平均滲漏量較其他樣本多(0.6克),但仍然符合標準的相關要求。
尿滲墊樣本吸收表現佳
尿滲墊主要用作吸收小量滲出的尿液,並非用作應付排尿。因此透過進行吸收倍率試驗評估其吸收性能。將樣本完全浸入測試溶液中60秒,隨後把樣本取出並滴去多餘水分,垂直懸掛90秒再量度樣本重量。按吸水前後重量的差異和樣本吸水前的重量計算出吸收倍率。每款尿滲墊型號以5片樣本進行試驗,以計算吸收倍率的平均值。
參考標準有關輕度失禁產品的要求,樣本的吸收倍率應為7倍或以上。試驗結果顯示,樣本的吸收倍率平均值由21倍至最高34倍。全部樣本都符合標準的吸收倍率的要求。當中以「倍樂」(#28)的吸收倍率最高,平均值達34倍。「Refré」(#26)、「Topvalu」(#27)及「添寧」(#30)亦有30倍或以上的吸收倍率,同樣表現出色。
11款尿片及2款尿滲墊樣本透氣差
尿片、尿褲及尿滲墊的底層需要防漏,但同時也要透氣,以免使用者因出汗或排尿後所產生的「濕氣」無法排出,而產生焗熱及濕黏的感覺。在焗熱的環境下,尤其是炎熱的夏天時,皮膚較容易受刺激而出現紅疹或過敏。試驗以假人模型穿上樣本並模擬排尿或滲尿的情況進行,透過量度樣本外層的水氣流量,評估其透氣表現。水氣流量愈大,代表透水氣度愈高,即樣本愈易排走「濕氣」,穿着時亦愈感乾爽舒適。按實驗室試驗方法的參考指標,水氣流量最小達到2g/m2.h才歸類為透氣,而水氣流量達到35g/m2.h或以上則歸類為極透氣。
15款尿片樣本中,11款樣本(#4至#13、#15)量得的水氣流量為0g/m2.h或1g/m2.h,可歸類為「不透氣」。3款樣本,包括「安心寶」(#1)、「White Industry」(#2)及「加零一」(#3)的透氣表現頗佳,量得的水氣流量由18g/m2.h至33g/m2.h,穿着時會較舒適。
全部尿褲樣本的透氣表現都不俗,量得的水氣流量由10g/m2.h至30g/m2.h。當中以「ABENA」(#16)、「リフレLIVEDO」(#17)、「一級幫」(#21)及「Topvalu」(#25)的透水氣度較高,量得的水氣流量不低於25g/m2.h。
尿滲墊樣本方面,3款樣本(#26、#27及#28)的透氣表現佳,量得的水氣流量由17g/m2.h至40g/m2.h,以「Refré」(#26)的透水氣度最高,達40g/m2.h。餘下的2款樣本(#29及#30)則表現不理想,未有於樣本外層量得任何水氣流量。
「零」滲漏和高透氣度能同時兼得?
試驗結果顯示,11款透氣度低的尿片樣本在滲透性能試驗中皆沒有出現滲漏,但即使是透氣度高的尿片樣本與大部分尿褲樣本的滲漏量亦很輕微,其中有2款(#19及#20)更是既透氣又無滲漏。樣本外層的防水底膜、吸收層的厚薄都會影響其透氣度。本會檢視各樣本的外層物料,發現透氣度低的樣本都只以一層防水膠膜作為外層,而透氣度高的樣本外層則以防水膠膜加不織布製成。雖然同為防水膠膜,惟其材質略有不同。廠商若採用防水但具有透氣性的底膜,「零」滲漏又透氣其實是可以同時兼得的。
衞生程度
1款樣本檢出小量真菌
若紙尿片、紙尿褲及尿滲墊的衞生情況欠理想,有機會對用者的健康構成風險。參考標準檢驗樣本的細菌菌落總數(total bacterial count)和真菌菌落總數(total fungal count),以及檢測樣本會否含有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溶血性鏈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等致病性化膿菌和大腸菌群(Coliforms)。結果顯示,只有尿片樣本「松鶴」(#14)檢出小量真菌(20cfu/g),檢出量符合內地相關標準的要求上限(100cfu/g)。其餘樣本都沒有檢出上述微生物或致病菌,衞生情況理想。
化學物質檢測
4款樣本檢出小量游離甲醛
若樣本所用物料的酸鹼值過高或過低,或含有甲醛或熒光增白劑,有機會刺激用者的皮膚,嚴重更會出現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30款樣本檢出的酸鹼值由4.3至6.4不等,全部符合內地標準對相關產品的酸鹼值要求(酸鹼值應介乎4至8)。樣本中,只有「包大人」(#7)、「松鶴」(#14)、「屈臣氏」(#15)及「護身寶」(#24)檢出小量游離甲醛,檢出量介乎18mg/kg至24mg/kg不等,檢出量都低於相關標準的要求上限(75mg/kg)。此外,全部樣本均未有檢出可遷移熒光物質。
儘管上述4款樣本檢出的游離甲醛量未有超出標準的上限,然而尿片及尿褲會直接接觸用者的皮膚和敏感部位,而接觸時間亦不短。本會促請相關生產商檢視生產物料和製造過程,以加強對消費者的健康保障。
質量
紙尿片、紙尿褲及尿滲墊產品的重量,一般與吸水層的材料多寡有關。若同一包裝內每件產品的重量不一,反映生產工序的品質控制或不夠完善。檢測各型號6片樣本,量度其重量,以評估樣本之間的重量是否一致。尿滲墊樣本「Topvalu」(#27)及「添寧」(#30)的重量偏差較大。不過,全部樣本量得的重量偏差都符合標準的相關要求(偏差小於10%)。而全部樣本在品質方面,例如表層有否滲出物、異物和瑕疵等,均符合標準的要求。
標籤資料
不同品牌的尺碼各有不同
所有紙尿片及紙尿褲樣本均有在包裝上標示尺碼,惟5款樣本(#1、#9、#15、#19及#22)未有說明是腰圍抑或是臀圍的尺碼,標示方法有待改善。即使是碼數相同,例如大碼L,不同牌子間實際的尺碼也會有差異。因此,消費者購買時不應只靠標示尺碼,還須細看產品標示的腰圍或臀圍尺寸。
2款未有標示生產期及有效期資料
18款樣本同時標示生產日期和有效期及/或保質期;5款標示有效期限及/或保質期;5款只列明產品生產日期,未有說明保質期或有效期限,餘下2款更完全未有標示相關資料,標示方法極需改善。最理想的做法是同時標示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有效期限,好讓消費者購買到較近期製造的產品,並在有效期內盡快用完。
除尺碼、生產和有效日期等資料外,產品包裝上應列明樣本的吸濕量、詳細成分資料、使用細則等,讓消費者在選購前對產品有更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