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頭護髮Q&A
為什麼吹頭可以稍為改變髮型?
髮絲由角蛋白(keratin)聚合物鏈組合而成,主要靠強鍵(strong bonds)和弱鍵(weak bonds)連繫。強鍵需要用化學方法(如電燙)才可以將其改變;而弱鍵如氫鍵(hydrogen bonds)則只需用水便能輕易改變。透過用風筒吹向濕髮帶走頭髮的水分,配合梳理,便可改變和重組髮絲的氫鍵,幫助塑造出理想的髮型。不過,當頭髮再次遇到水分時便會「打回原形」,故此,潮濕的天氣總會令人覺得理想的髮型不能維持一整天。
自然風乾較用風筒吹乾好?
頭髮角質層的狀況會影響其外觀和觸感,2011年韓國一份皮膚科研究報告指出,適當使用風筒吹乾頭髮,例如保持15厘米的使用距離(溫度為47℃),並保持持續移動,較在室溫環境自然風乾頭髮,對頭髮細胞間脂質可能造成的損害較少。該研究指出,當頭髮接觸水分時,毛幹(hair shaft)和細胞間脂質會膨脹,長時間會令細胞間脂質受到損害。而細胞間脂質是維持頭髮角質層的重要元素,若果受損,長遠可能令髮絲脆弱、欠光澤,容易斷裂。
美國消費者組織則認為,自然風乾和用風筒吹乾各有優劣,並不能一概而論哪個方法較理想。在選擇適當的方法來吹乾頭髮時,應考慮頭髮的種類、髮質,以及髮型等因素。一般而言,與自然風乾比較,用風筒以適當的距離(約15厘米)和適當的溫度吹乾頭髮所帶來的傷害較少,強調如以不加熱模式來吹髮,並不會對頭髮造成損害。使用風筒亦可以增加頭髮的層次,以塑造出理想的髮型。相反,若果頭髮受損程度較嚴重,使用加熱工具如風筒和捲髮器時,則可能較自然風乾對頭髮帶來更大傷害。若不小心使用風筒吹頭,熱力可能引致頭髮開叉和斷裂,過度拉扯頭髮亦可能令毛囊受損,最終有機會引致掉髮。
溫度越高吹頭越好?
過度或不適當使用造型工具產品可能影響髮質和頭髮外觀。上述的韓國研究另指出,分別以47℃、61℃和95℃等不同溫度和距離吹理髮束,結果發現用高溫(95℃)於5厘米距離位置吹髮,對頭髮角質層造成的損害最嚴重,令頭髮角質層出現明顯的縫隙和孔洞。故此,本會建議消費者避免以高溫長時間處理頭髮,如有需要使用高溫程序,應盡量縮短時間,減低對頭髮造成的傷害。
濕梳還是乾梳好?
濕髮的纖維間摩擦力較乾髮大,故此濕髮較乾髮難梳理。加上濕髮較脆弱,較容易因為用力梳理而受損,用力過度甚至可能將整條頭髮拉斷,建議使用寬齒梳梳理。至於在梳理乾髮時,於髮根位置所用的力一般不會很大,但當梳至髮尾時則要用上較大力,較易造成髮尾斷髮的情況。
如何減低吹頭和梳理可能引致的損傷?
除了選用溫度較低的吹髮模式,日常適當的護理程序亦有助維持頭髮的健康。例如在用洗頭水洗髮和徹底沖水後,避開頭皮位置使用護髮素,再徹底沖洗,有助減低髮絲間的摩擦。洗頭後,用毛巾印乾頭髮,避免用毛巾大力摩擦。如有經常或長時間使用風筒、捲髮或直髮器的習慣,選用適當的護髮用品,例如含有矽化合物(silicones)或聚合物(polymers)等成分的護髮產品,有助頭髮抵禦高溫,減少摩擦。
配件和操作模式用法知多點
如果家中使用風筒的人數較多,或者有經常轉變髮型的習慣,操作溫度或風速模式較多,以及配備較多不同配件的型號會較合適,以應付處理不同髮質和不同造型的需要。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時裝及形象設計學系副講師陸定國表示,使用者應按個人髮質、髮量、頭髮長度,以及想塑造的髮型來選擇風筒的操作模式(如風速和溫度設定)。一般而言,頭髮健康強韌的人士如要吹乾濕髮,可選用中等溫度的操作模式;而髮絲受損較嚴重的人士,則建議避免使用高溫的操作模式。而吹乾頭髮以及塑造理想髮型所需的時間會因應頭髮長度、厚薄、風筒的效能,以及個人技術等因素所影響。善用適當的工具有助縮短吹乾和造型所需的時間,例如用毛巾先印乾頭髮,有助加速吹乾頭髮;使用髮夾將頭髮分開不同部分處理,既可以加快吹乾的速度,亦可避免局部位置被長時間重覆處理或過度加熱;而善用風筒各個配件亦有助塑造理想的髮型。
集風嘴有助集中空氣流動和熱力吹送,由髮根吹至髮尾,有助增加頭髮的豐盈感覺,較適合塑造順直髮型。不過,吹髮時必須保持移動的動作,避免長時間定點吹向同一位置。是次測試結果顯示,如以最高溫度及風速的操作模式,配合使用樣本配備的集風嘴,只要保持適當的使用距離(約10厘米),全部樣本最高的吹髮溫度都不會超過75℃。
擴散風嘴可減低風速過猛,較適合作定點吹風用途,例如吹向髮根來增加層次感,或者幫助塑造捲曲的髮型,減少飛散。測試結果另顯示,如以最高溫度及風速的操作模式使用,部分樣本最高的吹髮溫度或會較高(超過75℃),應避免以這個方法長時間吹髮。如有需要使用這個配件,建議改用較低溫的操作模式。
涼風操作模式(cool shot button)吹出涼風,為乾髮後提供固定髮型的用途。
陸副講師提醒,無論使用哪一個風筒型號,即使髮絲健康強韌,都不應長時間加熱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