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消費者的意見
對輕微至中等程度暗瘡問題較具支持
2006年台灣一份化妝品科學研究報告就水膠體暗瘡敷料進行雙盲試驗(double-blind),該研究指出,與使用膠布(skin tapes)組別比較,使用水膠體暗瘡敷料的組別在暗瘡發炎程度有顯著下降。而在使用第3、第5和第7天時,於皮膚泛紅、色素沉澱和皮脂水平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改善。該研究指出,初步研究發現暗瘡敷料可有效改善輕微至中等程度的發炎性暗瘡。2022年另有個別研究指出,含有袪痘成分的可溶解微針貼片有助於減少暗瘡和發炎後色素沉澱問題,並且沒有為皮膚造成不良反應。惟目前與暗瘡貼相關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雖有個別研究支持,但就不同種類暗瘡的試驗數據仍未全面。用者必須密切留意用後是否有不良反應。
皮膚科醫生意見
本會向產品供應商或於產品網頁查詢了產品適用的暗瘡類型。當中半數聲稱產品可用於膿包型暗瘡。然而,消費者應如何按自己的暗瘡狀況選取適合的產品?
香港醫學會會董及皮膚專科醫生陳厚毅指出,暗瘡貼的主要作用是加快暗瘡的治癒,較適合用於處理相對輕微和局部的暗瘡問題,例如因經期或戴口罩所引致的暗瘡。不過,對於青春期油脂分泌較為活躍,或暗瘡範圍頗廣泛等情況,則不推薦使用。此外,背部和胸部的皮膚一般比面部皮膚厚,如果在相關部位使用暗瘡貼效果或會不理想。陳醫生提醒,有嚴重和深層的暗瘡問題(如結節和囊腫)的人士,不建議自行以非處方治療方式處理暗瘡,應及時諮詢醫生意見。
如果暗瘡處於發炎狀態,消費者可考慮選用含活性成分的暗瘡貼,但當發炎情況改善,暗瘡不再含膿後,可轉用一般水膠體產品,以減輕對皮膚造成的刺激。產品若添加了不同的成分,造成過敏或刺激的機會或會較大,建議先在小範圍試用產品,並留意用後有否出現暗瘡情況惡化的現象。對於已破損、嚴重流膿或有感染狀況的暗瘡,部份暗瘡貼產品所含的活性成分可能會對患處造成更大的刺激,減慢癒合。
陳醫生提醒,消費者應按產品建議使用暗瘡貼,以達到於最短時間內讓產品發揮最大的功效。過長的駐留時間或會增加皮膚過敏和細菌滋生的風險。當消費者發現使用產品後暗瘡情況變差,應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生。而皮膚敏感和患有濕疹的人士並不建議自行使用暗瘡貼。陳醫生另提醒,微針型暗瘡貼屬於入侵性產品,其設計雖然可能增加活性成分的滲透,但同時亦可能增加皮膚感染和留有疤痕的機會,消費者務必小心選用。
暗瘡肌膚護理Q&A
不少女士擔心化妝會令暗瘡惡化,所以會貼上暗瘡貼才上妝。美國皮膚醫學會建議消費者可選購有「無油(oil free)」、「不會阻塞毛孔(won’t clog pores)」和「不會引起粉刺(non-comedogenic)」等聲稱的化妝品,並先塗抹暗瘡藥物,便可安心上妝。
不當使用化妝品或卸妝不徹底,有機會引致化妝品痤瘡,令皮膚出現密集、大小相似而分散的小腫塊或閉合式粉刺。這些痤瘡通常會在臉頰、下巴或額頭等位置出現。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建議,有輕微暗瘡問題的患者可考慮非處方的抗暗瘡產品的建議用法,使用約6至8星期以達到治療效果,期間避免添加其他類型產品。如未達到預期效果,甚或出現發炎後色素沉澱問題,便應諮詢皮膚科醫生的意見。
自行擠壓暗瘡很大機會將受感染的物質(例如膿液、死皮細胞或細菌)推入皮膚較深的位置,可能加劇發炎,並增加留下疤痕的機會。對於嚴重暗瘡患者,皮膚科醫生一般採用無菌儀器,配合適當的技術為患者清除暗瘡,但若情況嚴重仍有機會感染或留下疤痕,對一般暗瘡患者而言,這個方法需時和相對昂貴,所以較少成為治療暗瘡的主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