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選擇》免費限時碌一LOOK(第二周)

2023.01│555期
 

實試9款交友Apps

收費、服務、私隱度大比拼

 

網絡世界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助拓展社交圈子。近年,交友應用程式廣受不同年齡人士歡迎。有見網上交友平台眾多,本會進行了一項市場調查,檢視不同商戶在處理用戶的個人資料、交友和配對方式、訂閱計劃收費等詳情,供消費者參考。

 

 

 

本會參考第三方市場調查報告、應用程式商店的排行榜,以及不同網上討論區的留言,揀選了9個較受港人歡迎的交友應用程式作為是次調查對象。本會職員隨後以一般消費者身分,在去年10月至12月透過實試方式下載並試用上述應用程式、訂閱付費計劃,並參閱其官方網頁和條款及細則以取得各應用程式的服務資料。所得資料已發送予有關公司作確認和核實,惟除了「Goodnight」(#3)和「OkCupid」(#5)外,「Bumble」(#1)、「Coffee Meets Bagel」(#2)、「Heymandi」(#4)、「Omi」(#6)、「Paktor」(#7)、「SweetRing」(#8)和「Tinder」(#9)則在截稿前仍未作出任何回應,本會對此表示失望。另外,應用程式的服務和收費或會不時作出調整,故最新的服務詳情仍以商戶的公布為準。

調查結果

是次調查的9個交友應用程式皆可安裝於Android和iOS作業系統,支援絕大部分的智能裝置。應用程式的下載次數某程度上可反映產品的用戶人數,而根據Google Play的資料,調查中近8成的應用程式(#1至#3、#5至#8)的下載次數介乎500萬至超過1,000萬,「Heymandi」(#4)和「Tinder」(#9)則分別超過50萬次和超過1億次。此外,鑒於App Store的下載次數屬於非公開資料,一般情況下只供軟件開發商查閱,故是次市場調查未能收集有關數字。

 

除了流動應用程式外,「Bumble」(#1)、「OkCupid」(#5)、「SweetRing」(#8)、「Tinder」(#9)亦提供網頁版予用戶使用,做法較為靈活。

提供的個人資料與相片

全部調查的應用程式均須註冊方能提供交友服務。創建帳戶時,眾程式所索取的個人資料大致相同,包括姓名、性別、性取向、出生日期、所在地、電郵地址、電話號碼等,而教育程度、職業、生活習慣、興趣等資料則大多屬選填項目。在9個交友應用程式之中,「Heymandi」(#4)只需填寫性別和電話號碼即可開立帳號,相反「OkCupid」(#5)和「SweetRing」(#8)則要求提供多達12項個人資料,當中#5更包括多條與自身價值觀相關的問答題,註冊過程相對繁複及費時。

 

若用戶上載的相片不符合規定,有機會導致帳戶被封鎖。

若用戶上載的相片不符合規定,有機會導致帳戶被封鎖。

照片要求方面,6個程式(#1、#2、#5、#6、#8、#9)在註冊時都規定用戶必須上載清晰可見的臉照,卡通、風景等替代圖片或較為裸露的相片一般都不被接受。本會實試時發現,若用戶上載的全部相片都未有顯示面容,有機會導致帳戶被封鎖;另由於調查中的所有應用程式都不會就用戶提供的相片作強制認證,故即使照片被他人盜用,程式普遍都未能察覺有關問題。餘下3個程式(#3、#4、#7)則未有要求用戶必須提供臉照。

個人資料或會被用作推廣或促銷

調查顯示,8個交友應用程式(#1、#2、#4至#9)的私隱政策都訂明用戶的個人資料會被用於推廣或促銷等目的。「Goodnight」(#3)在相關文件指出,用戶在註冊時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僅作為提供服務、設計活動、內部營運參考、統計之用,字眼上與推廣或促銷似乎未有直接關聯,惟當本會向#3查問「設計活動」及「內部營運」是否包括推廣活動或是市場營銷時,商戶則回覆稱用戶的個人資料亦會用於上述用途。

 

儘管全數的交友程式都預設用戶的個人資料會用作推廣或促銷,然而當中有3個應用程式可讓用戶退出以上安排。「Bumble」(#1)容許用戶在註冊帳戶時拒絕個人資料被用作有關用途,事後亦可更改意向;「OkCupid」(#5)和「Tinder」(#9)雖在註冊過程中未有仿效#1的做法,但該2個程式皆可讓用戶在事後作出有關選擇。其餘6個程式則無論在註冊期間或事後都未有向用戶提供類似選項。

 

本會提醒,即使條款及細則和私隱政策的內容比較冗長,但由於使用交友應用程式時或須披露大量個人資料,故消費者註冊帳戶時亦應細閱所有條款,以了解商戶提供服務的條件以及處理個人資料的方式,從而保障自身權益。

 

「Bumble」(#1)、「OkCupid」(#5)、「Tinder」(#9)都容許用戶選擇拒絕個人資料被用作推廣或促銷。

「Bumble」(#1)、「OkCupid」(#5)、「Tinder」(#9)都容許用戶選擇拒絕個人資料被用作推廣或促銷。

若用戶因不同理由需要停用或刪除交友程式帳戶,可於應用程式作出有關要求。如帳戶長期未有登入,調查中有6個交友應用程式或會停用或刪除有關用戶檔案,而不同的交友程式所定義的閒置期亦稍有不同,「Goodnight」(#3)為180日,「Heymandi」(#4)、「OkCupid」(#5)、「Paktor」(#7)、「Tinder」(#9)為2年,「SweetRing」(#8)則為30個月。上述限期過後,#3、#5、#7有機會停用有關帳戶,而#4、#8、#9則或會把帳戶刪除。

 

當交友程式帳戶被停用或刪除後,商戶在正常情況下會依照其私隱政策,保存有關用戶的資料一段時間後再予以銷毀。程式的個人資料保存期一般為3個月(#4、#5、#7、#9)或不多於180日(#3),最短為28日(#1)。然而,假如用戶因違規行徑而遭封鎖帳戶,有3個程式(#4、#7、#9)將保留該帳戶的個人資料1年,以備調查不法或不良行為之用。

主要交友方式

交友應用程式功能眾多,雖然部分項目需要收費,但基本交友功能一般可免費使用,並主要分為以下3種方式:

 

用戶自行配對後再交談

調查中近8成的交友程式(#1、#2、#5至#9)都以此形式作為主要的交友方法。應用程式會按照用戶的偏好,篩選並顯示其他用戶的個人檔案,當中包含個人資料、相片、興趣等資訊。若用戶互相讚好了對方的個人檔案,即配對成功,雙方便可以展開對話。

 

用戶互相通話後作出配對意向

「Goodnight」(#3)主要依靠內建的通話系統作出配對。應用程式會按照用戶設定的篩選條件,安排用戶與他人以語音通話數分鐘。通話時限過後,用戶可選擇是否希望與對方繼續保持聯絡,若雙方均表示有興趣,即配對成功,可隨時再與對方通話和發送訊息。

 

用戶匿名發送和接受對話邀請

「Heymandi」(#4)的交友方式最為簡潔,用戶首先以匿名形式輸入簡短句子作自我介紹,應用程式隨後會按照篩選條件顯示其他人士的簡介,用戶此時可根據個人喜好自行發送及接受對話邀請。在成功交談一段時間後,雙方可自由決定是否於應用程式中交換臉照。

 

整體而言,用戶一旦與他人成功配對,雙方隨即可以互動和交談,惟部分應用程式的實際操作或稍有不同。以「Bumble」(#1)為例,當兩名異性完成配對後,女性用戶須採取主動向男性用戶發送首個訊息,其後該名男性用戶才可以作出回覆並開始對話;若配對的是兩位同性,則雙方都可主動發送訊息和交談。另外,「SweetRing」(#8)的女性用戶在配對後可自由向男性用戶傳送和檢視訊息,然而男性用戶如欲閱讀訊息和與女性用戶交談,則需訂閱收費服務,限制較多。

篩選條件     

全部調查的交友應用程式都設有篩選功能,讓用戶設定喜好條件,在眾多人士之中尋覓理想對象。當中8個(#1至#7、#9)程式免費提供2至6個基本篩選條件,最常見的包括性別、年齡、地域距離、居住地、語言等。而「SweetRing」(#8)提供的免費基本篩選條件則多達16項,其中涵蓋一些較不常見的選項,例如職業、婚史,甚至是年薪以及總資產等。

 

用戶亦可訂閱付費計劃以使用進階篩選功能。有6個應用程式(#1、#2、#5至#8)都提供進階篩選條件,普遍的選項包括身高、教育程度、交友目的、生育計劃、生活方式等。另外,雖然「Paktor」(#7)在應用程式商店的頁面及網站上提及,其訂閱計劃容許用戶以職業、教育程度、身高、國家,或距離去篩選配對人選,惟本會發現#7的進階篩選條件實際上只額外包括身高與國家兩個選項,與其聲稱不符,消費者須特別留意。

 

 篩選條件

 

「Paktor」(#7)的進階篩選功能實際上只額外包括「身高」與「國家」兩個條件,與其聲稱有所不符。

性別和性取向

在時代進步和社會日漸開放的風氣下,性別認同(sexual identity)也不只局限於「男」或「女」這固有框架。「Bumble」(#1)、「Coffee Meets Bagel」(#2)、「Heymandi」(#4)、「OkCupid」(#5)和「Tinder」(#9)共5個交友程式除了「男性」和「女性」外,還有「非二元」、「其他」,或「自訂」等選項讓用戶定義自身性別。非二元性別(non-binary gender)意指超越了傳統以「男性」和「女性」作二元劃分的性別認同,包括但不限於無性別(agender)、流體性別(genderfluid)、泛性別(pangender)、跨性別(transgender)等,較常見於多元社會和群體。另外,撇除「SweetRing」(#8),餘下8個應用程式在配對時都容許用戶選擇不同的性取向,反映大部分的交友程式都能顧及性小眾人士的交友需要。

其他功能

假若用戶與他人配對後對互動過程感到不舒服,甚或不幸被推銷商品、滋擾、辱罵等,全部交友程式皆容許封鎖其他用戶或取消配對。此外,為打擊假帳戶,部分應用程式(#1、#5、#6、#8、#9)亦設用戶自行認證功能,透過對比用戶的個人照片及即時上載的自拍照,以驗證用戶身分真偽。通過認證後,用戶的帳戶會顯示相關標識,以示身分已經核實,從而鼓勵用戶參與認證,增加其個人檔案的可信性。

計劃數量和功能

如前文所述,是次調查的應用程式一般不會就基本的交友功能收費。如希望使用程式的額外功能,用戶可考慮訂閱收費計劃。除了「Goodnight」(#3)和「Paktor」(#7)只有單一訂閱計劃外,其餘7個交友應用程式都設2至4個服務計劃。縱觀各個交友程式,只有「SweetRing」(#8)會視乎用戶的性別而提供不同的訂閱服務:男性用戶有3個訂閱服務可供選擇,而女性用戶則只有1個服務計劃。

 

調查結果顯示,基本訂閱計劃收費較低,涵蓋的功能多數有4至6種,常見類型包括「修正錯發的『不喜歡』」、「更多按讚次數」、「向其他用戶表明心跡」、「增加曝光率」等。進階訂閱服務的收費較高,功能可多達7至11個,不但能享受基本計劃的服務,還可使用「查看曾訪問或對自己的個人檔案讚好的用戶」、「探索更多用戶」、「與其他用戶有更多互動」等追加功能。

 

雖然以上各種服務或可為用戶帶來一定便利和好處,但事實上交友涉及雙方的配合和溝通,且受相當多的不可控因素影響,例如機緣、時機、眼緣等。即使用戶選擇使用訂閱服務,亦未必保證能得到更多和更好的配對,消費者付費前宜詳加考慮

收費

撇除只有單一功能的「Heymandi」(#4)「Ad Free」訂閱服務,其他基本訂閱計劃的標準收費介乎每月$78(#4)至$235(#5),差距逾2倍。至於進階訂閱計劃,最低月費由$138(#4)至最高$468(#6)不等,兩者相差近2.4倍。除了每月收費外,消費者可另選時期較長的服務計劃;訂閱時間愈長,每月平均價格一般也愈低。以「Tinder」(#9)的「Tinder Platinum」收費為例,單月訂閱價錢為$229,而訂閱12個月的總收費則為$929,即平均每月$77.42,比起每月付款可節省達66%的費用。

 

收費

「SweetRing Plus」服務計劃(#8)的3個月訂閱方案,每月平均費用較單月收費還高,做法罕見。 

雖然訂閱期較長的計劃通常有較佳的性價比,但本會發現「SweetRing」(#8)的「SweetRing Plus」計劃中,3個月訂閱方案的平均每月費用($92.67)比起單月計算的服務月費($90)還要高,做法較為罕見;相反,同一計劃下6個月和12個月的方案的每月平均價格($64.67和$43.17)則比單月收費(#90)低。另外,「Bumble」(#1)的「Bumble Premium」服務設終身會藉選項($1588),購買後可無限期使用有關服務,屬一次性收費,不設自動續訂。選擇購買終身會藉的消費者,若之後毋須再使用交友服務,但又不欲把有關帳戶刪除,應緊記停用帳戶,以免個人資料繼續被其他用戶瀏覽,保障個人私隱安全。 

Tinder

有海外消費者組織曾於過往研究發現,「Tinder」(#9)會按照用戶的年齡等因素而向不同用戶收取不同的訂閱費用。有見及此,本會註冊了一系列帳戶,涵蓋了18至68歲的用戶,並以每10歲為界線,藉此初步研究Tinder於本港的收費詳情。

 

實試結果顯示,在6個不同年齡的帳戶之中,出現了3種價格差異的組合。被收取最高價錢的帳戶為38歲用戶,次高為18歲和58歲,收費最低的則為28歲、48歲、68歲用戶。以12個月的訂閱期計算,測試中38歲的用戶在訂閱「Tinder Plus」、 「Tinder Gold」、「Tinder Platinum」時,價錢比起收費最低的群組(即28歲、48歲、68歲)分別高出近34%、21%和42%。引述英國消費者組織Which?的調查結果,Tinder的「Tinder Plus」訂閱服務會向該地30至49歲的人士收取最高的費用,超過50歲人士的收費為次高,18至29歲人士的價錢則較低。

 

受限於樣本數量,本會所得結果雖與Which?的發現未必完全吻合,但實試仍能反映Tinder同樣向香港市場的消費者實施了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另根據澳洲消費者組織CHOICE的報道,Tinder的定價機制可能不只考慮用戶的年齡大小,作業系統、裝置、地點,甚或是個人興趣都有機會是釐定收費的條件,其算法相當複雜繁瑣,即使是同一年齡層之中亦存在不同程度的收費差異。

 

本會檢視#9的條款與細則,發現文件中只有簡短描述其收費受多種因素而定,在差別定價方面的解說乏善可陳,且未有以明確字眼提及用戶的個人資料會被用於個人化定價(personalised pricing),資訊極不透明:

 

本會檢視#9的條款與細則,發現文件中只有簡短描述其收費受多種因素而定,在差別定價方面的解說乏善可陳,且未有以明確字眼提及用戶的個人資料會被用於個人化定價(personalised pricing),資訊極不透明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價格分歧時有發生,例如小童和長者乘搭巴士時一般可享折扣,以較低價錢獲得與其他乘客相同的服務。但是由於巴士公司有清楚列明其優惠及收費準則,故此做法被大眾接受。相反,Tinder的差別定價手法極不透明,消費者和商戶在資訊掌握和議價能力方面出現明顯落差,用戶或會不知情地被收取較高費用,造成不公。本會亦曾多次聯絡Tinder,並向其查詢以上調查結果,惟商戶未有給予任何回應,做法令人失望。

其他交友程式

除了「Tinder」(#9)外,本會亦註冊了數個帳戶以調查其他交友程式的收費。實試結果顯示「OkCupid」(#5)同樣有差別收費現象,而#5與#9都隸屬同一間母公司。OkCupid的條款及細則中所提到的定價準則,用字與Tinder的幾乎相同,解說不足且透明度低。就著本會的調查結果,OkCupid否認以用戶的年齡進行定價,又認為本會發現的收費差異有可能是該公司定期進行的「隨機價格測試」(random price tests)所致。

取消訂閱

若撇除「Bumble」(#1)的終身會藉選項,調查的應用程式所提供的全部訂閱計劃都設有自動續訂機制,即服務到期後會自動延續及收費,直至用戶提出取消訂閱。用戶如不欲繼續使用有關訂閱服務,務必於特定日子前提出終止服務要求,以免被繼續收費。5個程式(#3、#4、#6至#8)註明客戶須在訂閱期完結的最少24小時前作出有關要求,而餘下4個程式(#1、#2、#5、#9)的用戶則須於訂閱期完結前自行取消訂閱。

 

雖然上文提到訂閱期愈長,性價比理應愈高,但消費者須留意,若在訂閱期間要求提前終止服務,調查的商戶在一般情況下均不會按比例退款。消費者在付費訂閱時期較長的計劃前,務必仔細考慮自身需要、細閱計劃內容及參考程式網頁以了解服務詳情。

虛擬道具

除了訂閱計劃外,消費者亦可於各個交友程式選購虛擬道具(virtual items),一般不設使用期限或限制。虛擬道具與訂閱計劃的所包含的內容與功能大同小異,但由於虛擬道具只供單次使用,因此「使用進階篩選功能」、「查看曾訪問或對自己的個人檔案讚好的用戶」、「隱藏廣告」、「只向心儀的用戶展示個人檔案」等持續性功能只適用於訂閱計劃,未有以虛擬道具形式出售。

 

虛擬道具

 「Goodnight」(#3)最貴的虛擬道具組合索價100萬新台幣,折合大約25萬港元。

收費方面,虛擬道具的價格極度懸殊,由最低$15(#2、#7)至最高超過$250,000(#3)不等。索價最高的方案由「Goodnight」(#3)提供,該組合標價100萬新台幣,同時附贈其他虛擬物品,功能包括「探索更多用戶」、「與其他用戶有更多互動」、「查看其他用戶的更多資料」、「配對時縮短排隊等待時間」等。至於在交友程式花費20萬港元用以購買虛擬道具是否划算,需由消費者自行判斷。 

 

本會提醒,交友程式的虛擬道具一般不設退款,而部分商戶(#3、#7)亦未於條款及細則中訂明相關政策。消費者如對虛擬道具有任何疑問,購買前應先向商戶查詢。

  • 於交友應用程式註冊帳戶前,應參閱有關條款及細則與私隱政策文件,以了解商戶處理個人資料的手法。消費者如不欲個人資料被用於推廣或促銷,可檢視應用程式中有否提供拒絕上述用途的選項。

 

  • 使用交友應用程式時須慎防受騙,切勿向素未謀面的人士給予任何形式的金錢援助。赴約見面時,亦應注意個人安全。

 

  • 調查中全部交友程式都有取消配對或封鎖用戶功能。假如用戶在配對後受到滋擾,可利用上述功能斷絕聯繫。

 

  • 消費者須留意訂閱服務大多設自動續訂機制,若不希望繼續使用訂閱服務,須適時及妥善提出終止服務要求,以免在不知情地被續期及收費;單純移除應用程式並不等同要求取消服務。

網上情緣騙案3年間增加近1.8倍

近年網上情緣騙案有上升趨勢。根據香港警務處紀錄,2019、2020、2021年的有關罪案數字分別為594、905、1,659宗,3年間的升幅近1.8倍。不少案例顯示,騙徒多自稱為海外專業人士,並在騙取受害人的感情和信任後,多次以各種理由向事主索取金錢援助,直到騙徒消失後,受害人方知被騙,而涉案金額可達數百萬甚至上億港元。

時刻防備交友陷阱

雖然交友應用程式方便易用,能幫助結識朋友甚或戀愛對象,惟網絡世界存在一定陷阱,需要時刻防備。本會過去接獲的投訴之中,有不少投訴人皆表示在網上程式交友後,被新相識帶到美容院或醫療診所進行高壓推銷,最後損失金錢。消費者於網上交友時,亦應留意以下要點,慎防受騙。

網上情緣騙徒特徵:

  • 現居於海外並只接受異地戀或網戀,並以不同理由拒絕見面
  • 聲稱曾接受高等教育且為專業人士,但發送的訊息中卻充斥文法錯誤
  • 相識了短時間就表現得過分恭維或親暱
  • 交談時只給予模棱兩可的回應,或前言不對後語
  • 短暫傾談後便要求使用其他即時通訊軟件交流
  • 因發生緊急情況而要求金錢援助
  • 借助送禮名義要求提供居所或辦公室地址
  • 突然於交友程式消失,然後以同一照片但不同姓名或年齡等的身分重新出現 

見面時宜遵照以下要點:

  • 相約於公眾地方,而非隱蔽或私人地方會面
  • 若對方於見面時無故提議前往美容院或醫療診所等高危推銷場所,應小心警惕
  • 初次見面時,應避免談及自身的經濟情況,例如收入、職位等
  • 切勿飲酒過度或濫用藥物,兩者均會減低自身的警覺性和判斷力
  • 確保約會後可自行安排交通離開
  • 如在見面過程中感到情況有異,應提前終止約會

「OkCupid」(#5)表示,其服務收費不會根據用戶的性別、性取向、年齡、教育程度、職業、交友目的,或興趣而有所改變。商戶又指出,OkCupid會定期進行隨機價格測試,而本會所發現的收費差異有可能是上述測試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