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555期
实试9款交友Apps
收费、服务、私隐度大比拼
网络世界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拓展社交圈子。近年,交友应用程式广受不同年龄人士欢迎。有见网上交友平台众多,本会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检视不同商户在处理用户的个人资料、交友和配对方式、订阅计划收费等详情,供消费者参考。
本会参考第三方市场调查报告、应用程式商店的排行榜,以及不同网上讨论区的留言,拣选了9个较受港人欢迎的交友应用程式作为是次调查对象。本会职员随后以一般消费者身分,在去年10月至12月透过实试方式下载并试用上述应用程式、订阅付费计划,并参阅其官方网页和条款及细则以取得各应用程式的服务资料。所得资料已发送予有关公司作确认和核实,惟除了「Goodnight」(#3)和「OkCupid」(#5)外,「Bumble」(#1)、「Coffee Meets Bagel」(#2)、「Heymandi」(#4)、「Omi」(#6)、「Paktor」(#7)、「SweetRing」(#8)和「Tinder」(#9)则在截稿前仍未作出任何回应,本会对此表示失望。另外,应用程式的服务和收费或会不时作出调整,故最新的服务详情仍以商户的公布为准。
是次调查的9个交友应用程式皆可安装于Android和iOS作业系统,支援绝大部分的智能装置。应用程式的下载次数某程度上可反映产品的用户人数,而根据Google Play的资料,调查中近8成的应用程式(#1至#3、#5至#8)的下载次数介乎500万至超过1,000万,「Heymandi」(#4)和「Tinder」(#9)则分别超过50万次和超过1亿次。此外,鉴于App Store的下载次数属于非公开资料,一般情况下只供软件开发商查阅,故是次市场调查未能收集有关数字。
除了流动应用程式外,「Bumble」(#1)、「OkCupid」(#5)、「SweetRing」(#8)、「Tinder」(#9)亦提供网页版予用户使用,做法较为灵活。
全部调查的应用程式均须注册方能提供交友服务。创建帐户时,众程式所索取的个人资料大致相同,包括姓名、性别、性取向、出生日期、所在地、电邮地址、电话号码等,而教育程度、职业、生活习惯、兴趣等资料则大多属选填项目。在9个交友应用程式之中,「Heymandi」(#4)只需填写性别和电话号码即可开立帐号,相反「OkCupid」(#5)和「SweetRing」(#8)则要求提供多达12项个人资料,当中#5更包括多条与自身价值观相关的问答题,注册过程相对繁复及费时。
若用户上载的相片不符合规定,有机会导致帐户被封锁。
照片要求方面,6个程式(#1、#2、#5、#6、#8、#9)在注册时都规定用户必须上载清晰可见的脸照,卡通、风景等替代图片或较为裸露的相片一般都不被接受。本会实试时发现,若用户上载的全部相片都未有显示面容,有机会导致帐户被封锁;另由于调查中的所有应用程式都不会就用户提供的相片作强制认证,故即使照片被他人盗用,程式普遍都未能察觉有关问题。余下3个程式(#3、#4、#7)则未有要求用户必须提供脸照。
调查显示,8个交友应用程式(#1、#2、#4至#9)的私隐政策都订明用户的个人资料会被用于推广或促销等目的。「Goodnight」(#3)在相关文件指出,用户在注册时所提供的个人资料仅作为提供服务、设计活动、内部营运参考、统计之用,字眼上与推广或促销似乎未有直接关联,惟当本会向#3查问「设计活动」及「内部营运」是否包括推广活动或是市场营销时,商户则回复称用户的个人资料亦会用于上述用途。
尽管全数的交友程式都预设用户的个人资料会用作推广或促销,然而当中有3个应用程式可让用户退出以上安排。「Bumble」(#1)容许用户在注册帐户时拒绝个人资料被用作有关用途,事后亦可更改意向;「OkCupid」(#5)和「Tinder」(#9)虽在注册过程中未有仿效#1的做法,但该2个程式皆可让用户在事后作出有关选择。其余6个程式则无论在注册期间或事后都未有向用户提供类似选项。
本会提醒,即使条款及细则和私隐政策的内容比较冗长,但由于使用交友应用程式时或须披露大量个人资料,故消费者注册帐户时亦应细阅所有条款,以了解商户提供服务的条件以及处理个人资料的方式,从而保障自身权益。
「Bumble」(#1)、「OkCupid」(#5)、「Tinder」(#9)都容许用户选择拒绝个人资料被用作推广或促销。
若用户因不同理由需要停用或删除交友程式帐户,可于应用程式作出有关要求。如帐户长期未有登入,调查中有6个交友应用程式或会停用或删除有关用户档案,而不同的交友程式所定义的闲置期亦稍有不同,「Goodnight」(#3)为180日,「Heymandi」(#4)、「OkCupid」(#5)、「Paktor」(#7)、「Tinder」(#9)为2年,「SweetRing」(#8)则为30个月。上述限期过后,#3、#5、#7有机会停用有关帐户,而#4、#8、#9则或会把帐户删除。
当交友程式帐户被停用或删除后,商户在正常情况下会依照其私隐政策,保存有关用户的资料一段时间后再予以销毁。程式的个人资料保存期一般为3个月(#4、#5、#7、#9)或不多于180日(#3),最短为28日(#1)。然而,假如用户因违规行径而遭封锁帐户,有3个程式(#4、#7、#9)将保留该帐户的个人资料1年,以备调查不法或不良行为之用。
交友应用程式功能众多,虽然部分项目需要收费,但基本交友功能一般可免费使用,并主要分为以下3种方式:
调查中近8成的交友程式(#1、#2、#5至#9)都以此形式作为主要的交友方法。应用程式会按照用户的偏好,筛选并显示其他用户的个人档案,当中包含个人资料、相片、兴趣等资讯。若用户互相赞好了对方的个人档案,即配对成功,双方便可以展开对话。
「Goodnight」(#3)主要依靠内建的通话系统作出配对。应用程式会按照用户设定的筛选条件,安排用户与他人以语音通话数分钟。通话时限过后,用户可选择是否希望与对方继续保持联络,若双方均表示有兴趣,即配对成功,可随时再与对方通话和发送讯息。
「Heymandi」(#4)的交友方式最为简洁,用户首先以匿名形式输入简短句子作自我介绍,应用程式随后会按照筛选条件显示其他人士的简介,用户此时可根据个人喜好自行发送及接受对话邀请。在成功交谈一段时间后,双方可自由决定是否于应用程式中交换脸照。
整体而言,用户一旦与他人成功配对,双方随即可以互动和交谈,惟部分应用程式的实际操作或稍有不同。以「Bumble」(#1)为例,当两名异性完成配对后,女性用户须采取主动向男性用户发送首个讯息,其后该名男性用户才可以作出回复并开始对话;若配对的是两位同性,则双方都可主动发送讯息和交谈。另外,「SweetRing」(#8)的女性用户在配对后可自由向男性用户传送和检视讯息,然而男性用户如欲阅读讯息和与女性用户交谈,则需订阅收费服务,限制较多。
全部调查的交友应用程式都设有筛选功能,让用户设定喜好条件,在众多人士之中寻觅理想对象。当中8个(#1至#7、#9)程式免费提供2至6个基本筛选条件,最常见的包括性别、年龄、地域距离、居住地、语言等。而「SweetRing」(#8)提供的免费基本筛选条件则多达16项,其中涵盖一些较不常见的选项,例如职业、婚史,甚至是年薪以及总资产等。
用户亦可订阅付费计划以使用进阶筛选功能。有6个应用程式(#1、#2、#5至#8)都提供进阶筛选条件,普遍的选项包括身高、教育程度、交友目的、生育计划、生活方式等。另外,虽然「Paktor」(#7)在应用程式商店的页面及网站上提及,其订阅计划容许用户以职业、教育程度、身高、国家,或距离去筛选配对人选,惟本会发现#7的进阶筛选条件实际上只额外包括身高与国家两个选项,与其声称不符,消费者须特别留意。
「Paktor」(#7)的进阶筛选功能实际上只额外包括「身高」与「国家」两个条件,与其声称有所不符。
在时代进步和社会日渐开放的风气下,性别认同(sexual identity)也不只局限于「男」或「女」这固有框架。「Bumble」(#1)、「Coffee Meets Bagel」(#2)、「Heymandi」(#4)、「OkCupid」(#5)和「Tinder」(#9)共5个交友程式除了「男性」和「女性」外,还有「非二元」、「其他」,或「自订」等选项让用户定义自身性别。非二元性别(non-binary gender)意指超越了传统以「男性」和「女性」作二元划分的性别认同,包括但不限于无性别(agender)、流体性别(genderfluid)、泛性别(pangender)、跨性别(transgender)等,较常见于多元社会和群体。另外,撇除「SweetRing」(#8),余下8个应用程式在配对时都容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性取向,反映大部分的交友程式都能顾及性小众人士的交友需要。
假若用户与他人配对后对互动过程感到不舒服,甚或不幸被推销商品、滋扰、辱骂等,全部交友程式皆容许封锁其他用户或取消配对。此外,为打击假帐户,部分应用程式(#1、#5、#6、#8、#9)亦设用户自行认证功能,透过对比用户的个人照片及即时上载的自拍照,以验证用户身分真伪。通过认证后,用户的帐户会显示相关标识,以示身分已经核实,从而鼓励用户参与认证,增加其个人档案的可信性。
如前文所述,是次调查的应用程式一般不会就基本的交友功能收费。如希望使用程式的额外功能,用户可考虑订阅收费计划。除了「Goodnight」(#3)和「Paktor」(#7)只有单一订阅计划外,其余7个交友应用程式都设2至4个服务计划。纵观各个交友程式,只有「SweetRing」(#8)会视乎用户的性别而提供不同的订阅服务:男性用户有3个订阅服务可供选择,而女性用户则只有1个服务计划。
调查结果显示,基本订阅计划收费较低,涵盖的功能多数有4至6种,常见类型包括「修正错发的『不喜欢』」、「更多按赞次数」、「向其他用户表明心迹」、「增加曝光率」等。进阶订阅服务的收费较高,功能可多达7至11个,不但能享受基本计划的服务,还可使用「查看曾访问或对自己的个人档案赞好的用户」、「探索更多用户」、「与其他用户有更多互动」等追加功能。
虽然以上各种服务或可为用户带来一定便利和好处,但事实上交友涉及双方的配合和沟通,且受相当多的不可控因素影响,例如机缘、时机、眼缘等。即使用户选择使用订阅服务,亦未必保证能得到更多和更好的配对,消费者付费前宜详加考虑。
撇除只有单一功能的「Heymandi」(#4)「Ad Free」订阅服务,其他基本订阅计划的标准收费介乎每月$78(#4)至$235(#5),差距逾2倍。至于进阶订阅计划,最低月费由$138(#4)至最高$468(#6)不等,两者相差近2.4倍。除了每月收费外,消费者可另选时期较长的服务计划;订阅时间愈长,每月平均价格一般也愈低。以「Tinder」(#9)的「Tinder Platinum」收费为例,单月订阅价钱为$229,而订阅12个月的总收费则为$929,即平均每月$77.42,比起每月付款可节省达66%的费用。
「SweetRing Plus」服务计划(#8)的3个月订阅方案,每月平均费用较单月收费还高,做法罕见。
虽然订阅期较长的计划通常有较佳的性价比,但本会发现「SweetRing」(#8)的「SweetRing Plus」计划中,3个月订阅方案的平均每月费用($92.67)比起单月计算的服务月费($90)还要高,做法较为罕见;相反,同一计划下6个月和12个月的方案的每月平均价格($64.67和$43.17)则比单月收费(#90)低。另外,「Bumble」(#1)的「Bumble Premium」服务设终身会藉选项($1588),购买后可无限期使用有关服务,属一次性收费,不设自动续订。选择购买终身会藉的消费者,若之后毋须再使用交友服务,但又不欲把有关帐户删除,应紧记停用帐户,以免个人资料继续被其他用户浏览,保障个人私隐安全。
有海外消费者组织曾于过往研究发现,「Tinder」(#9)会按照用户的年龄等因素而向不同用户收取不同的订阅费用。有见及此,本会注册了一系列帐户,涵盖了18至68岁的用户,并以每10岁为界线,藉此初步研究Tinder于本港的收费详情。
实试结果显示,在6个不同年龄的帐户之中,出现了3种价格差异的组合。被收取最高价钱的帐户为38岁用户,次高为18岁和58岁,收费最低的则为28岁、48岁、68岁用户。以12个月的订阅期计算,测试中38岁的用户在订阅「Tinder Plus」、 「Tinder Gold」、「Tinder Platinum」时,价钱比起收费最低的群组(即28岁、48岁、68岁)分别高出近34%、21%和42%。引述英国消费者组织Which?的调查结果,Tinder的「Tinder Plus」订阅服务会向该地30至49岁的人士收取最高的费用,超过50岁人士的收费为次高,18至29岁人士的价钱则较低。
受限于样本数量,本会所得结果虽与Which?的发现未必完全吻合,但实试仍能反映Tinder同样向香港市场的消费者实施了价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另根据澳洲消费者组织CHOICE的报道,Tinder的定价机制可能不只考虑用户的年龄大小,作业系统、装置、地点,甚或是个人兴趣都有机会是厘定收费的条件,其算法相当复杂繁琐,即使是同一年龄层之中亦存在不同程度的收费差异。
本会检视#9的条款与细则,发现文件中只有简短描述其收费受多种因素而定,在差别定价方面的解说乏善可陈,且未有以明确字眼提及用户的个人资料会被用于个人化定价(personalised pricing),资讯极不透明: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分歧时有发生,例如小童和长者乘搭巴士时一般可享折扣,以较低价钱获得与其他乘客相同的服务。但是由于巴士公司有清楚列明其优惠及收费准则,故此做法被大众接受。相反,Tinder的差别定价手法极不透明,消费者和商户在资讯掌握和议价能力方面出现明显落差,用户或会不知情地被收取较高费用,造成不公。本会亦曾多次联络Tinder,并向其查询以上调查结果,惟商户未有给予任何回应,做法令人失望。
除了「Tinder」(#9)外,本会亦注册了数个帐户以调查其他交友程式的收费。实试结果显示「OkCupid」(#5)同样有差别收费现象,而#5与#9都隶属同一间母公司。OkCupid的条款及细则中所提到的定价准则,用字与Tinder的几乎相同,解说不足且透明度低。就着本会的调查结果,OkCupid否认以用户的年龄进行定价,又认为本会发现的收费差异有可能是该公司定期进行的「随机价格测试」(random price tests)所致。
若撇除「Bumble」(#1)的终身会藉选项,调查的应用程式所提供的全部订阅计划都设有自动续订机制,即服务到期后会自动延续及收费,直至用户提出取消订阅。用户如不欲继续使用有关订阅服务,务必于特定日子前提出终止服务要求,以免被继续收费。5个程式(#3、#4、#6至#8)注明客户须在订阅期完结的最少24小时前作出有关要求,而余下4个程式(#1、#2、#5、#9)的用户则须于订阅期完结前自行取消订阅。
虽然上文提到订阅期愈长,性价比理应愈高,但消费者须留意,若在订阅期间要求提前终止服务,调查的商户在一般情况下均不会按比例退款。消费者在付费订阅时期较长的计划前,务必仔细考虑自身需要、细阅计划内容及参考程式网页以了解服务详情。
除了订阅计划外,消费者亦可于各个交友程式选购虚拟道具(virtual items),一般不设使用期限或限制。虚拟道具与订阅计划的所包含的内容与功能大同小异,但由于虚拟道具只供单次使用,因此「使用进阶筛选功能」、「查看曾访问或对自己的个人档案赞好的用户」、「隐藏广告」、「只向心仪的用户展示个人档案」等持续性功能只适用于订阅计划,未有以虚拟道具形式出售。
「Goodnight」(#3)最贵的虚拟道具组合索价100万新台币,折合大约25万港元。
收费方面,虚拟道具的价格极度悬殊,由最低$15(#2、#7)至最高超过$250,000(#3)不等。索价最高的方案由「Goodnight」(#3)提供,该组合标价100万新台币,同时附赠其他虚拟物品,功能包括「探索更多用户」、「与其他用户有更多互动」、「查看其他用户的更多资料」、「配对时缩短排队等待时间」等。至于在交友程式花费20万港元用以购买虚拟道具是否划算,需由消费者自行判断。
本会提醒,交友程式的虚拟道具一般不设退款,而部分商户(#3、#7)亦未于条款及细则中订明相关政策。消费者如对虚拟道具有任何疑问,购买前应先向商户查询。
近年网上情缘骗案有上升趋势。根据香港警务处纪录,2019、2020、2021年的有关罪案数字分别为594、905、1,659宗,3年间的升幅近1.8倍。不少案例显示,骗徒多自称为海外专业人士,并在骗取受害人的感情和信任后,多次以各种理由向事主索取金钱援助,直到骗徒消失后,受害人方知被骗,而涉案金额可达数百万甚至上亿港元。
虽然交友应用程式方便易用,能帮助结识朋友甚或恋爱对象,惟网络世界存在一定陷阱,需要时刻防备。本会过去接获的投诉之中,有不少投诉人皆表示在网上程式交友后,被新相识带到美容院或医疗诊所进行高压推销,最后损失金钱。消费者于网上交友时,亦应留意以下要点,慎防受骗。
「OkCupid」(#5)表示,其服务收费不会根据用户的性别、性取向、年龄、教育程度、职业、交友目的,或兴趣而有所改变。商户又指出,OkCupid会定期进行随机价格测试,而本会所发现的收费差异有可能是上述测试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