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選擇》月刊第319期

  • 2003.05.15

即食麵及薯片基因改造含量下降

即食麵、薯片和粟米條等食品的基因改造成分含量,似乎正逐漸下降。

消費者委員會一直關注食品的基因改造成分,認為消費者有權知悉所購買和進食的食品是否經過基因改造。

消委會早於2000年首次測試105個食品樣本,發現該批在本港超級市場和食品店舖出售的食品,部分含有基因改造成分。

自此消委會一直要求食品製造商和代理商在包裝上列出食品的基因改造成分,讓消費者知道。

消委會再次檢測市面食品的基因改造成分,57個樣本包括即食麵(33款)和薯片/粟米條/蝦片(24款)。

測試發現,20個樣本(12款即食麵、2款薯片、和6款粟米條)含基因改造大豆、油菜籽或玉米。

2000年的測試發現,10個即食麵樣本中有3個及12款薯片、粟米條樣本中有6個含基因改造成分,基因改造大豆10%至30%,基因改造玉米0.6%至9%。

最新的測試中,12個即食麵樣本含有基因改造成分,當中一個含有0.01%至0.3%基因改造油菜籽,其餘11個樣本所含的基因改造大豆,不能被定量。

此外,一個薯片樣本和3個粟米條樣本含有0.01%至4%的基因改造玉米。只有一個批號的粟米條樣本所含的基因改造玉米較高,達到29%。

共有6個薯片/粟米條樣本含有基因改造大豆,但只有一個的含量是可以確定(0.01%至5%)。

部分樣本所含有關農作物的DNA分量過低,故此其基因改造成分無法被定量。這些情況常見於加工食品,經過多重步驟製造,當中有關農作物的DNA受到破壞,以致在測試時得不到足夠的數據。

政府建議推出自願的基因食品標籤制度,提供指引讓行業遵守。

消委會認為有需要盡早推行強制的基因食品標籤制,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某些人士因信仰或對部分基因改造成分敏感,必須依賴基因改造食品標籤揀選適合的食品。

基因改造食品不一定較傳統食物不安全,但不排除在若干年後才發現對人體帶來不良影響。建立標籤制度,在發生安全問題時,容易追查根源。

政府亦建議進行強制的安全評估。

消委會認為政府在實施安全評估措施時,應採納獨立機構提供的數據,不宜倚重生產商的研究結果。

目前基因改造食物安全研究主要在西方國家進行。由於華人和洋人的飲食文化和體質上的差異,西方國家的食物安全資料或許不適用於本地情況。消委會認為應鼓勵本地大學或研究機構,就以上課題進行獨立的基因改造食物研究。

信貸機構攜手助欠債人士重組債項

大部分銀行和財務機構都提供舒緩債務方案,合力為欠債人士解決財務困難及竭止一直上升的個人破產數字。

消費者委員會向49間銀行和財務機構查詢有關協助客戶債務重組的資料,46家回應表示,已有多個解決方案供客戶選擇。

去年破產管理署錄得26,922宗破產申請,比2001年的13,186宗大幅增加了104%。

目前最少有45家信貸機構簽署參與了行業的「債務舒緩計劃」,回覆調查的機構中,有4家沒有正式簽署協議,但表示支持該計劃。

「債務舒緩計劃」協助欠債人重整債務,達至債權人和欠債人都接受的新還款安排,條款視乎個別情況而定。

債務寬免可能包括免息、削債(通常最多30%)和延長還款期(最長60個月)等。

除「債務舒緩計劃」外,欠債人亦可考慮「個人自願安排」或與債權人商討「債務重組」。

欠債人可獲得類似上述的債務舒緩措施,還包括減息、在指定時期內只償還利息或者降低還款額等。

調查顯示,批核成功率由36%至100%,其中以「債務舒緩計劃」較高。

回覆調查的信貸機構平均批出了400宗申請。由於部分信貸機構未有提供有關數據,故此數字並未反映全部情況。

由法院批核的「個人自願安排」個案,在2002-2003年度共有1,038宗,比對過去四年總共26宗大幅飈升。

信貸機構協助客戶債務重組的措施,相當低調。消委會認為要有效協助欠債人,有關措施的透明度十分重要,信貸機構必須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免欠債人擔心被即時追討欠債而不敢貿然申請。

消委會促請信貸機構制定明確的政策,讓消費者知悉是否有商量,同時應讓員工清楚這政策。機構亦可考慮讓客戶直接聯絡,例如有銀行設有債務重組專線,方便有需要的客戶直接與負責職員商議。

在回覆的信貸機構中,最少一間表示考慮向受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事件影響而有財務困難的客戶 - 包括淘大花園居民、校巴/旅遊巴/的士/小巴司機或車主等,就個別需要提供債務舒緩協助。

此外,信貸機構例行評估客戶信貸風險時,若發現客戶可能出現債務問題,可考慮主動向客戶介紹有關債務重組的方案,而並非即時轉介收數公司,好讓欠債人在問題未進一步惡化前尋求解決的方法。

欠債人與債權人商討時,最重要是拿出還款誠意,提供全盤財務情況協助信貸機構評估。欠債人若能證明有穩定收入,扣除合理生活開支後,最少有三成收入用作還債,並且能夠在五年內清還欠款的話,就有很大機會能夠與信貸機構達成債務重組的協議。

消委會亦同時調查了處理債務的專業服務收費。

根據六家律師行回覆的資料,債務人申請破產大概需要$11,000至$15,500;辦理個人自願安排最少為$24,000;與債權人洽商則約$5,000至$10,000。後兩者的費用視乎欠債金額、債權人數目和複雜程度等。

消費者宜多作比較,多問幾家,選擇合適的服務。同時要問清楚收費準則,留意標榜的最平收費是否只限於特定情況,例如只限失業或無物業,還是只包括填表及諮詢,通知債權人是否另外逐封計算費用等,否則可能大失預算。除收費外,服務質素同樣重要。

行業亦應在客戶光顧前,提供詳細的收費項目及準則,以及大概預算予消費者參考。

留意蚊怕水是否有註冊編號

預防登革熱,市民購買及使用驅蚊用品或除害劑時,要留意產品是否印有註冊編號,確保產品安全。

消費者委員會調查發現,一些驅蚊產品沒有註冊編號。

根據本港法例第133章《除害劑條例》,在香港售賣的蚊怕貼和家居滅蚊產品,必須註冊,此條例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監管,市民購買時,要留意包裝上是否有「1PXXX」式樣的註冊編號。

而根據第138章《藥劑業及毒藥條例》,含有西藥成分和用於人體的蚊怕水,則須印上「HK-XXXXX」註冊編號,此條例由衞生署監管。

沒有在本港註冊的蚊怕水,消委會已將有關資料交予衞生署跟進。

市民同時應留意由食環署提供的兩組「誘蚊產卵器指數」,用作監察登革熱病毒傳播媒介白紋伊蚊在本港滋生及分布情況。

「分區指數」顯示個別監察地點內伊蚊分布的廣泛性(全港共有38個監察地點);「每月平均指數」則反映伊蚊在本港的整體普遍情況。

「誘蚊產卵器指數」能幫助市民掌握伊蚊滋生和分布的資料,有關資料可進入食環署網頁 http://www.info.gov.hk/fehd/safefood/dengue_fever/indexc.html 下載。

彩芒手機測試報告

27款新型號手機-包括18款設有彩色屏幕 - 的測試比較報告刊登於5月份的《選擇》月刊。

大部分彩芒手機顯示資料、圖像和照片時都較漂亮,而價錢也不一定十分高昂,有些售價在$1,000以下。

全部測試型號都設有WAP上網功能,多數可經較先進的GPRS技術上網,速度更快而且可經常在線。

8個樣本設有MMS多媒體訊息功能,可傳遞聲音和影像,但要留意使用的收費詳情。

2個樣本內置數碼相機,方便拍攝,但效果遠不及正式的數碼相機。

預防SARS用品專輯

使用漂白水預防SARS 留意濃度不一

消費者委員會今日(5月15日)公布22種家用漂白水的測試報告,協助市民選用漂白水作家居消毒,預防SARS病毒。

測試比較了各樣本的主要有效成分-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這種化學物質的濃度會直接影響漂白水殺滅病毒的效能。

結果顯示各樣本的次氯酸鈉含量差異頗大,以重量計算,最低是2.2%,與最高的6.99%,相差超過2倍。

22個樣本中只有4個列出次氯酸鈉的含量,消費者實難以知悉大部分漂白水的有效成分含量。此外,半數樣本甚至沒有列明含次氯酸鈉。

測試樣本購自超級市場、家庭用品店、個人用品店、藥房及藥行,容量由1.5至5公升,售價介乎$8.9至$29.9。

從樣本所含次氯酸鈉濃度的物有所值角度來看,樣本的每10克次氯酸納價錢,最低$0.77,最高$2.89,相差$2.12。

家用漂白水是否物有所值的因素還包括所含的其他成分,例如穩定劑(可延長產品的有效期)。

若以家用漂白水消毒家居,預防非典型肺炎,一般的建議是以1:99或1:49比例來稀釋。

衞生署表示,這比例是以次氯酸鈉濃度5.25%來釐定。

以此濃度按1:99或1:49比例來稀釋,得出的溶液會含約500ppm或1,000ppm的氯,適合大部分殺菌用途。

鑑於市面上家用漂白水的次氯酸鈉含量不一,若濃度超過或低於5.25%,消委會建議市民使用作消毒時,可因應不同濃度而調整稀釋的比例,以達到最佳效果。

不要過量使用家用漂白水,免致污染環境,影響身體健康。

次氯酸鈉會隨着時間漸漸分解,消費者不宜一次過大量購入儲存,同時應購買生產日期較近的產品。樣本中只8個標示生產日期。

漂白水生產商、入口商或供應商應從速在產品包裝上,以中英文清楚註明成分(含量)、用法、警告、急救、儲存及棄置等資料,方便消費者參考。

部分測試樣本可能不符合《消費品安全條列》有關雙語安全標籤的規定。歐洲委員會指令規定,所有含多於1%次氯酸鹽液體的產品,都必須標示「警告!如與其他產品混合使用,可能會釋出危險氯氣」。

消委會已將測試結果交予海關。海關表示會作進一步的調查和跟進。

其他預防SARS物品

為了預防感染非典型肺炎,市民都爭相購買免沖洗手液、酒精濕紙巾、消毒火酒和探熱針。

消費者委會員檢視了這些產品的聲稱和功效,提高消費者的認識和正確使用方法:

免沖洗手液 17款免沖洗手液售價由$7至$70,聲稱容量由30毫升至120毫升,大部分是液體狀,亦有噴霧裝。全部聲稱含酒精或乙醇。

使用60%至95%濃度的酒精殺菌最有效,濃度高於95%的殺菌效能反而減弱。

須注意的是經常使用含酒精的消毒用品會令皮膚乾燥。

酒精濕紙巾 大部分是獨立包裝,方便攜帶和使用。但小片裝單用一張的話未必可清潔整雙手。

消毒火酒 大部分標示含70%至95%酒精-是異丙醇或乙醇。消毒火酒一般用作消毒玩具、電話、探熱針或日用品。

衞生署表示,任何聲稱有殺菌功能而又用於皮膚的產品,都屬於醫療聲稱,須向衞生署註冊。

部分聲稱能夠消毒的用品,由於未標示用於皮膚,應受《消費品安全條例》規管,需要達到雙語安全標籤的規定。

是次調查樣本未見有標示衞生署註冊編號,及部分沒有適當的安全標籤,消委會已將有關資料交予衞生署和海關跟進。

酒精產品屬易燃物品,使用時切記(a)遠離火種及不要吸煙,(b)不要接觸眼睛或傷口,可能會令傷口部分感到刺痛,(c)不要讓兒童把玩,及(d)存放在陰涼地方。

探熱針量度體溫 市面主要有4類探熱針:水銀探熱針(數元至十多元)、電子探熱針、紅外線體溫計(數百元)和化學液晶體體溫針。

各類型的分別主要在於使用方便程度和準確度。例如水銀探熱針較難找出讀數,亦有探熱針斷裂漏出有毒水銀的潛在危險。電子探熱針容易讀取,亦無水銀或玻璃。

紅外線體溫計使用方便,但讀數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而有偏差,如探嘴的方向、耳垢阻塞和沒有使用保護套。由於兩耳的度數有輕微分別,應經常用同一邊的耳探熱。化學液晶體體溫針,以膠片上的小點或小格子的顏色轉變來測定體溫,較難閱讀溫度。

無論使用那一種溫度針,都要留意清潔的方法。

消費者宜參考5月份《選擇》月刊,了解各類預防SARS病毒產品的使用方法。

今日(5月15日)選擇月刊記者招待會主持: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吳馬太醫生。
衞生署首席醫生鍾偉雄亦出席「預防SARS用品專輯」部分的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