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銀行推出各式稅貸計劃的時候。
消費者委員會調查發現稅貸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可能會難以抵受低息的誘惑。消委會收集了19間銀行的分期交稅計劃,其中不少的最高貸款額都高於須繳稅款,最高為稅款的300%。
稅貸計劃的宣傳點包括:免手續費、零利息、還款期長、貸款額高、保證最低利率等。
不過,消費者最重要的是比較各計劃的「實際年利率」(APR),這計算方法包含利率和手續費因素,可反映實際借貸成本。
消費者亦應評估個人準時還款的能力(一般是分12個月平均攤還),否則可能會繳付高昂的罰款,特別是以信用咭繳付個人稅務。在初期即使稅貸息率較低,但逾期還款時由於罰息手續費不輕,變成因減得加。
調查又發現各銀行的實際年利率差異甚大。
以借款額$10,000為例,以12個月分期還款計算,實際年利率由3.65%至13.45%。 貸款額$100,000的實際利率界乎3.20%至8.16%;$500,000貸款額的實際年利率為2.12%至6.14%。
一般稅貸計劃是借貸額越高,利率越低。故此消費者必須多比較,找尋最合理的息率,並且要留意合約條款。
調查發現,並非所有人都可享有低息,部分只提供予指定客戶,或者在某些條件或時期內才適用。
部分銀行以「保證最低息率」作宣傳,不同銀行的「最低息率」意思不同。
一間銀行的最低息率保證是指客戶在往後連續每年成功申請及提取該行的稅貸,並保持良好還款紀錄及沒有提早還款,才可享該行當時提供的最低息率。
亦有銀行的最低利率保證是與其他銀行的息率作比較,但客戶需提供核准證明文件。消費者要留意,取得核准證明文件後撤銷借貸申請,可能要繳付手續費。
近年不少信用卡公司都鼓勵消費者以信用卡交稅,與「碌卡」消費一樣,可以享有免息還款期和累積信用卡積分。
消費者要留意若無法如期清還,便要繳付較高的信用卡逾期還款罰息和手續費。而卡數未清時,大部分發卡機構都會撤銷新簽帳項的免息期。
部分信用卡提供「免息分期交稅」計劃,但多要付手續費或行政費。
消費者要比較19間銀行的稅貸計劃實際年利息和計劃條款,宜參考12月份的《選擇》月刊。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