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04年結報告

  • 2005.01.10

消費者投訴在2004年上升至26,756宗,比對上一年微升了1%,但相比2002卻增加了17%

電訊服務(7,740)、電器產品(1,584)和通訊器材(1,496),繼續在消費者委員會接獲的消費者投訴中高踞頭三位。

消費者對電訊服務的不滿意主要在於上網服務(3,461)、固網/傳真服務 (2,034)和手機服務(1,211)

電器產品的投訴集中在購買視聽產品的質量問題,例如VCDDVDCDMDMP3機等。

通訊器材中以手機最多投訴(1,356),主要是產品質素和維修服務。

此外,在69類產品和服務的投訴類別中,接獲超過1,000宗投訴的有電腦(1,219),傢俬及裝修(1,213),廣播服務(1,019)、食品及飲料(1,001)

廣播服務的投訴個案比2003(337)大幅上升了202%,主要關於不良銷售手法、提早結束收費電視合約,與及將收費電視合併在寬頻上網服務內。

以上七個類別的總和,佔了2004年投訴數字的一半以上(57%),即26,756宗裡佔了15,272宗。

其他有明顯增幅的包括:健身中心(308)上升58%,一般是不滿經營者無法按承諾提供服務,和會員合約的服務條款。酒店餐飲會籍(198)上升了68%,主要投訴會籍公司的推銷手法。

去年全年的投訴,共28類產品和服務的數字有上升。

但投訴數字下降的類別比上升的為多,共35個類別。

其中較顯著的是:旅行社(820)下降37%、金融服務(687)下降35%、藥物及中醫藥(540)下降51%、物業(484)下降40%,而進修錄得343宗,下降41%

投訴旅行社的數字減少,可能是少了消費者投訴繳付全費前後旅行社提高團費。

金融服務的消費者投訴大幅下跌,原因是2003年有儲蓄基金結束,而去年則沒有相同的問題。信用卡的投訴亦有下降。

藥物、中醫藥物和醫療用品的類別, 2003年爆發SARS,導致出現大量有關口罩的投訴,去年已沒有了這方面的投訴。

物業方面, 2003年有發展商清盤致未能完成樓宇的投訴,去年沒有同樣問題,但卻收到兩個住宅物業未能如期交樓的投訴,涉及2,060個單位,和電訊服務收費併入樓宇管理費的投訴。在透過消委會的調解,一發展商同意只向使用互聯網服務的住戶收取費用。

在進修類別中,投訴數字下降可能是由於消委會令駕駛人士提高了警覺,該會揭露了一間本地公司保證學員考獲跨境駕駛執照的不確聲稱。

旅遊業復甦,訪港旅客由2003年的一千五百五十四萬人上升至200411月的 一千九百七十二萬人,消委會去年接獲的旅客投訴上升了22%,共1,505宗,亦即整體消費者投訴的5.62%

其中大部分(980)是內地旅客的投訴,比2003年的728宗上升了34%

在內地旅客投訴中,788宗是參加旅行團的旅客,主要是被導遊安排購物後提出投訴。現時雖然有購物14天後的退款保證,業內人士指問題的根源是部分內地旅行團收費不足以承擔接待成本,甚至是零團費,從購物回佣補貼。

只有192宗旅客投訴是以個人遊身分來港。

消委會與內地的消費者組織建立更緊密的聯?,在12月與北京、上海和澳門的消費者組織簽定了協議書,加強在培訓、諮詢及投訴、訊息共用和宣傳推廣四方面的合作。自簽約後消委會共收到11宗投訴-1宗來自北京和10宗來自上海。

本港經濟已轉型至以服務為主,消費者的投訴類別亦反映了這轉變。15,139(57%)的投訴是關於服務,而11,617(43%)是涉及產品。

消委會是消費者訴訟基的信託人,去年共考慮了六組個案,基金自199411月成立以來,共考慮了64組個案(有些個案影響的消費者可達數千人以上)。

成功的個案包括,基金透過訴訟及庭外和解,成功為超過100名家長取回多收的幼稚園學費。

一名消費者購買的新落成單位出現多處問題,得到基金協助向發展商追討。結果在聆訊前庭外和解,取得賠款和全部法律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