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價升幅擴大,小學與中學書價平均升幅分別為3.0%及3.7%。
消費者委員會今年的教科書價格調查包括36間出版社資料,合共631本廣用教科書(267本小學及364本中學課本)。
調查顯示今年的升幅擴大,去年的平均升幅為1.8%(小學課本)和1.5%(中學課本)。
小學的教科書中,以英文(4.0%)、數學(3.6%)和常識科(3.5%)升幅較大。中學以商業/會計(5.0%)、電腦(4.5%)和歷史(4.3%)的書價升幅最大。
七月份《選擇》月刊列出了廣用書中升幅最高的10%書目和冊數資料。它們的升幅為小學4.7%至5.0%,中學5.1%至11.8%。
本港經濟好轉,物價已逐步回升。但今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只較去年同期上升0.4%。
出版商將書價上升歸咎於紙價上升(升6%至13%),與及其他成本包括人手、租金、運輸和資訊科技配套。但印刷費大部分與去年相若,甚至下降數個百分點。
其他加價原因包括:研發成本增加,課程改革使教科書使用期縮短;網上及多媒體教學要求大量資源研發;出生率低導致學生人數下降。
家長和學生選擇購買舊書或影印教科書,影響教科書銷量,亦是出版商要大幅提高書價的原因。
教育統籌局卻認為,出版商須顧及現時的經濟,控制教科書的印製成本,降低教科書價格,減輕家長的負擔。
教統局向出版商發出的「課本編印設計簡約指引」,呼籲出版商應以實而不華為原則,例如使用售價廉宜的紙張,不要在包裝印刷上浪費成本。
教統局亦鼓勵學校選用課本時,除注意內容質素外,應同時考慮其價格,並行使其議價能力。
消委會進行了學校選書調查,72間小學和51間中學表示,教科書的內容質素至為重要,並非價格。
但相比於1998年的同類調查結果,教科書價格重要性評分已由當年的1.2分上升至今年的1.8分(0分為不重要,3分為非常重要)。
部分中學在調查中也表示教科書太貴。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