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家長宜看管孩童玩紙燈籠-《選擇》月刊第347期

  • 2005.09.15

無論大人小孩,中秋節總不能沒有燈籠應節。

儘管新式塑膠燈籠已成為了主流,傳統燈籠仍有市場,未被淘汰。但對兒童是否安全?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33款紙燈籠的溫度等項目。

樣本主要用料是紙、布或絹,有風琴摺合式的紙燈籠,與及用鐵線或竹篾紥起骨架,再鋪上布或紙做成的紮作燈籠,以例如楊桃,兔子和金魚等造型設計。

傳統燈籠都是以蠟燭照明,故此測試主要量度燃點蠟燭時燈籠懸掛點,和蠟燭座外燈籠底部的最高溫度。

結果發現燈籠頂開口越細,或懸掛點與燈籠距離越短,懸掛點的溫度越高。

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摺合式燈籠的懸掛點都高於100℃,其中四個溫度更超過200℃,因此消費者絕不應使用尼龍繩,膠架或膠勾等物去掛燈籠,更不可掛近窗簾布及衣服的附近。另外,有少部分樣本底部出現燒焦痕跡。

測試亦參考歐洲玩具安全標準,檢視樣本的尖角和鋒利邊緣等。

大部分樣本的蠟燭座和斷裂鐵線的末端都較鋒利。

不少樣本都頗易扯出的細小部分如蠟蠋座,可能令幼童鯁喉,兒童在玩點有蠟燭的燈籠時,家長必須在旁照顧。

亦可考慮購買燈泡手柄,配合傳統紙燈籠,溫度較低。

遇上燈籠意外起火,不必過分驚慌。燈籠的燃料有限,可燒的時間較短。手持的燈籠可棄在空曠地下面讓其自行熄滅,同時移走附近的雜物防止火燄蔓延。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