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纖體技術及療程多誇大功效-《選擇》月刊第349期

  • 2005.11.15

消費者委員會調查市面的纖體服務,發現不少減肥療程的聲稱功效成疑。

儘管不少減肥療程聲稱都缺乏科學根據,但仍然吸引急於減肥,抱著不妨一試心態的消費者。

專家指出,減肥沒有捷徑,均衡飲食再配合適量運動,持之以恒,是最有效的方法。

消委會從報章、雜誌和網上收集了 24 個纖體廣告聲稱,所應用的技術包括電流、超聲波、激光、紅外線、真空或按摩等。

全部廣告均強力暗示不用付出勞力便可減輕體重。

例子包括: 45 分鐘療程相等於 300 次仰臥起坐的效果;結實肌肉、預防脂肪積聚、加快消耗多餘能量、強化淋巴系統、排走代謝廢物及水腫; 20 分鐘即減 2,500 卡路里;5小時可減去超過 10 磅脂肪等。

專家的意見與上述聲稱卻剛好相反,舉例說:

  • 電流不能令細胞更生、加速淋巴及血液循環,亦不能排水消脂。
  • 人體脂肪必須經由肌肉主動作有氧運動,藉氧化來消耗。其他外來能量令肌肉收縮擴張都不會令肌肉結實。
  • 紅外線只有輕微加熱作用,不能減肥、排毒或燃燒脂肪。
  • 超聲波只用作輔助抽脂手術,單獨使用不會有消脂效果。
  • 由第三者按摩,身體沒有主動運動,故此不能消耗體內脂肪。按摩時在體外塗 ? 產品 ( 例如乳霜、植物精華、油膏等 ) ,都不能消脂。

總括來說,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廣告上的纖體療程或儀器能夠減肥,身體不作主動運動是無法消耗脂肪。

調查亦發現,美國整形外科醫生協會在本年中發表聲明,指新興的減肥療程「 Mesotherapy 」現時沒有臨床數據證明有消脂功效。

而本港提供醫生專業責任保險的機構( MPS )在近期發出警告,任何醫生若進行注射卵磷脂( Phosphatidylcholine( 常用作「 Mesotherapy 」消脂的藥物 ) 作消脂治療,將不納入保障範圍。

本港沒有法例規管纖體儀器的操作和銷售,消委會關注使用該類儀器時對消費者的安全,認為有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監管。

調查的另一部分是消委員職員以顧客的身分到市面9間纖體公司查詢纖體療程和費用。

調查顯示,大部分纖體公司職員對人體生理運作,缺乏專業知識。

常用的銷售手法是誇大其辭吸引消費者。例如指使用步行機 30 分鐘等於跑步4小時;纖體儀器可減退應該減的部分,不應減的則完全不會減;成功率達 95%85% 體重不會回升等。

其他常見手法是強調優惠只限一天,務求消費者即時決定購買療程。或者是先介紹價錢較貴的療程,試探消費者的負擔能力後,再介紹收費較低的療程。療程收費則在 $6,888$50,000 之間。

3間公司表示療程可包括處方減肥藥,但屬自願性質。一間表示如有需要可提供有減肥藥的療程。

有關纖體公司的投訴在今年首9個月大幅上升,共 82 宗,去年全年為 44 宗。投訴一般涉及療程無效、價錢糾紛和銷售手法。

消費者必須留意:

  • 纖體廣告的聲稱和保證,往往不構成合約條款,要查詢清楚有關保證是否列於單據內。
  • 小心藉辭招募纖體代言人的宣傳,不良纖體公司聲稱可免費纖體,但提供給代言人簽署的合約條文可能對消費者不利。
  • 分期付款須經金融機審批才能作實,也不一定免息。如欲以分期方式付款,應先向有關金融機構如信用卡公司查詢清楚,才與纖體公司簽署任何文件。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