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減肥瘦身風氣和廣告影響,進食失調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消費者委員會公布纖體療程成效的調查時,亦於同期《選擇》月刊介紹厭食症和暴食症。
進食失調的成因很複雜,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對患者及其家人的影響非常大。
香港進食失調復康會的資料顯示,進食失調病患者中,女性佔九成,年齡大多介乎 15 至 35 歲。
現很多人節食並非出於健康理由,越來越多青少年和年輕女士即使沒有超重,都嚴格控制食量。
厭食症病患者只容許自己進食極少量食物,結果體重持續下降至過低水平。
部分暴食症與厭食症有關,患者初期嚴格控制食量,但由於過度饑餓而失控地狂食,但之後感到內疚,便扣喉、服用瀉藥或瘋狂地做運動以減輕體重。
近年社會瀰漫著「瘦才是美」的觀念,令很多人感到壓力要控制體重,甚至減肥,是進食失調症的成因之一。
愛美是引發進食失調症的其中一個誘因,其他還包括性格 ( 例如自信心低 ) ;與家人的相處、人際關係;生理特質,例如與遺傳或腦部的化學傳遞物質有關。
家長應注意以下數點。
- 鼓勵子女培養個人興趣;
- 接納和鼓勵子女接納不完美;
- 加強雙向溝通;
- 向子女灌輸正確的進食和身體形象觀念,更正他們崇尚纖瘦身型潮流的謬誤。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