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每天報道的大小新聞,可能與我們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費權益息息相關。
消費者委員會聯同有線電視、香港電台和經濟日報舉辦「雞年十大消費新聞選舉」,是希望進一步提升公眾對消費權益的重視。
投票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在由今天(1月4日)至18日的兩星期內,登上各合辦機構網頁,即可在20則候選新聞中選出心目中的十大消費新聞。亦可填妥刊登於經濟日報的投票表格,1月16日前傳真或郵寄到指定地點。
得獎名次將根據參加者的投票名單與公布結果的接近程度為準,若結果相同,會以抽籤決定。頭獎一名獎金港幣5,000元,二獎一名獎金港幣3,000元,三獎一名獎金港幣2,000元,入圍獎十名,每人港幣500元。
二十則候選雞年消費新聞為:
(一)信用卡資料美國外洩 本港卡主受影響
(二)鰻魚及淡水魚含孔雀石綠
(三)重組食物監管架構 成立食物安全中心
(四)豬鏈球菌內地殺人 超市停售四川豬肉
(五)政府計劃立法禁止濫發電子訊息
(六)東隧大幅加價
(七)罐頭鯪魚含孔雀石綠 當局未公開牌子捱轟
(八)銀行向低結餘支票戶收取月費
(九)「正版」店也賣冒牌貨
(十)小學年棄飯盒五千多萬個
(十一)郊野公園多手機盲點
(十二)防止禽流疫區雞蛋流入 當局計劃發牌監管
(十三)銀行削減分行影響用戶
(十四)政府有意定立全面公平競爭法
(十五)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出台
(十六)消費者訴訟基金助小業主追討遲收樓損失
(十七)油價屢創新高 航空業加收燃油附加費
(十八)市面出現水貨流感疫苗
(十九)發假消息 地產代理首次被裁定停牌
(二十)片裝面膜含菌量超標
歡迎公眾人士踴躍參加投票,考考眼光,贏取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