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調查發現港美利率調整有差異-《選擇》月刊第352期

  • 2006.02.15

消費者委員會的調查發現,近年本港的利率走勢與美國的有相當的差距。

調查覆蓋20011月至200512月的5年內,先是減息,後是加息的兩個周期,發現本港銀行近年調整息口的步伐,與美國有顯著分別。

本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一般市民以為本港的利率會緊貼美元利率。但基於各種原因,港元利率的走勢可能偏離同期美元利率。

調查數據顯示在研究期內,本港最優惠利率的平均累積調整幅度,與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相差67個點子,即0.67厘。亦即是與2001年一月比較,在累積下調和上升的調整後,本港最優惠利率的平均累積調整幅度,比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高0.67%

由於本港銀行沒有緊隨美國加息和減息周期的調整幅度,令利率出現差別。

在調查期間的加息周期內,美國的利率合共上升3.25厘(直至2005年末)。而本港銀行大部分時間沒有跟隨,銀行最優惠利率的平均累積加幅為2.92厘。故此,本港的加息幅度比美國少加0.33厘。

有意見認為本港銀行尚有1/4厘的加息空間。鑑於研究結果,消委會認為相信有加息空間的人士宜解釋所持的觀點。

可是,兩地的減息周期的調整幅度:本港及美國的平均累積減幅分別為4.5厘及5.5厘,本港落後了一厘。

以兩段周期合併計算,港美兩地的利率差距達到0.67厘。

調查亦發現最優惠利率與港元儲蓄存款利率改動的平均累積幅度有差距。在加息周期中,前者的平均累積加幅為2.92厘,後者為2.6厘,相差0.32厘,令不少港元存戶失望。

減息周期的情況亦是一樣,港元存款利率較最優惠利率平均多減0.24厘。整體來說兩者相距0.56厘。

公眾關注銀行利率是否加快減慢,消委會研究本地19間銀行調整利率的情況,研究對存戶和借貸人士可能造成的相對影響。

港美兩地調整利率幅度不一致的情況,一方面增加借貸者支出,另一方面卻令存戶受惠;但不要忽視先前提及最優惠利率與港元儲蓄存款利率的差距。

在加息周期內,19間銀行中大部分新的最優惠利率一般在美國宣布加息後一至兩日內生效。

但在減息周期內,12間有提供完整減息周期數據的銀行,新最優惠利率的生效時間大部分與美國相隔3日,有少部分更超過3日。

銀行公會表示,銀行存、貸組合、市場情況、商業策略等,是導致調整利率幅度及生效時間差距主因。在利率協議仍未撤銷時(20017月前),銀行公會一般定於星期五開會議息,而銀行最新存款及優惠利率會於下周首個工作天才生效,這可能是導致時間差距的原因之一。 

消委會亦關注市場上出現兩個不同水平的最優惠利率,消費者選擇樓宇按揭計劃時,容易出現混淆,難以「格價」。

調查發現提供最優惠利率7.75厘的銀行,實際的按揭利率未必低於最優惠利率8厘的銀行。

消費者進行「格價」時,除了查詢最優惠利率外,亦應留意銀行給予的實際按揭利率是多少。

以借$100萬按揭貸款及20年還款期為例,P-2.35的實際按揭率可以是5.4%,比P-2.5的實際按揭率5.5%為低。

調查顯示,最高和最低的利息支出,相差達13%。消費者宜小心比較,選擇適合個人財政預算的按揭。

選擇按揭計劃的其他考慮包括:現金回贈 - 首3年提早贖樓的按揭戶須按比例或全部退回現金回贈;提前贖樓的罰息,可能以原貸款額計算而非尚餘貸款額;逾期款利息由年息7.75厘至17厘。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