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委员会的调查发现,近年本港的利率走势与美国的有相当的差距。
调查覆盖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5年内,先是减息,后是加息的两个周期,发现本港银行近年调整息口的步伐,与美国有显着分别。
本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一般市民以为本港的利率会紧贴美元利率。但基于各种原因,港元利率的走势可能偏离同期美元利率。
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期内,本港最优惠利率的平均累积调整幅度,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相差67个点子,即0.67厘。亦即是与2001年一月比较,在累积下调和上升的调整后,本港最优惠利率的平均累积调整幅度,比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高0.67%。
由于本港银行没有紧随美国加息和减息周期的调整幅度,令利率出现差别。
在调查期间的加息周期内,美国的利率合共上升3.25厘(直至2005年末)。而本港银行大部分时间没有跟随,银行最优惠利率的平均累积加幅为2.92厘。故此,本港的加息幅度比美国少加0.33厘。
有意见认为本港银行尚有1/4厘的加息空间。鑑于研究结果,消委会认为相信有加息空间的人士宜解释所持的观点。
可是,两地的减息周期的调整幅度:本港及美国的平均累积减幅分别为4.5厘及5.5厘,本港落后了一厘。
以两段周期合并计算,港美两地的利率差距达到0.67厘。
调查亦发现最优惠利率与港元储蓄存款利率改动的平均累积幅度有差距。在加息周期中,前者的平均累积加幅为2.92厘,后者为2.6厘,相差0.32厘,令不少港元存户失望。
减息周期的情况亦是一样,港元存款利率较最优惠利率平均多减0.24厘。整体来说两者相距0.56厘。
公众关注银行利率是否加快减慢,消委会研究本地19间银行调整利率的情况,研究对存户和借贷人士可能造成的相对影响。
港美两地调整利率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一方面增加借贷者支出,另一方面却令存户受惠;但不要忽视先前提及最优惠利率与港元储蓄存款利率的差距。
在加息周期内,19间银行中大部分新的最优惠利率一般在美国宣布加息后一至两日内生效。
但在减息周期内,12间有提供完整减息周期数据的银行,新最优惠利率的生效时间大部分与美国相隔3日,有少部分更超过3日。
银行公会表示,银行存、贷组合、市场情况、商业策略等,是导致调整利率幅度及生效时间差距主因。在利率协议仍未撤销时(即2001年7月前),银行公会一般定于星期五开会议息,而银行最新存款及优惠利率会于下周首个工作天才生效,这可能是导致时间差距的原因之一。
消委会亦关注市场上出现两个不同水平的最优惠利率,消费者选择楼宇按揭计划时,容易出现混淆,难以「格价」。
调查发现提供最优惠利率7.75厘的银行,实际的按揭利率未必低于最优惠利率8厘的银行。
消费者进行「格价」时,除了查询最优惠利率外,亦应留意银行给予的实际按揭利率是多少。
以借$100万按揭贷款及20年还款期为例,P-2.35的实际按揭率可以是5.4%,比P-2.5的实际按揭率5.5%为低。
调查显示,最高和最低的利息支出,相差达13%。消费者宜小心比较,选择适合个人财政预算的按揭。
选择按揭计划的其他考虑包括:现金回赠 - 首3年提早赎楼的按揭户须按比例或全部退回现金回赠;提前赎楼的罚息,可能以原贷款额计算而非尚馀贷款额;逾期款利息由年息7.75厘至17厘。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 (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