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研究顯示,定期進食反式脂肪 (trans fats),可能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機會。
消費者委員會發表了反式脂肪的報告,提醒市民要留意有關的健康風險。
除了肉類和奶類食品天然含微量反式脂肪外,反式脂肪主要來自含「部分氫化植物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 的加工食品。
「部分氫化植物油」是一般人造牛油、起酥油、煎炸油、烘烤食品、糖果糕餅、油炸食品及零食的主要成分。
氫化作用提高植物油的穩定性,將液體油轉為固體,更適合製作糕點。同時可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但與飽和脂肪一樣,反式脂肪會增加血液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ow-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LDL或「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膳食中以非氫化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有助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美國,預先包裝食品的油脂成分如果經過完全氫化或部分氫化,須在配料表上列明含「氫化油脂」或「部分氫化油脂」;營養表內亦須列明反式脂肪的含量。
現時,本港相關法例並無是項要求。
根據本港《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對預先包裝食品標籤的規定,產品須於配料表正確標示產品的成分,並須按其用於食物所佔的重量或體積,由大至小依次表列。
因此,預先包裝的麵包或餅乾須表列包括人造牛油或起酥油等配料(不論該等配料是否含反式脂肪)。但不少標籤方法令消費者混淆。
消委會發現市面有麵包及餅乾的配料表以中文標示植物油,但英文則標示為 vegetable shortening 或 margarine,後者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同樣,有樣本的中文標示動物油,但英文則標示 animal shortening。
植物起酥油(vegetable shortening)及人造牛油(margarine)與植物油(vegetable oil)的化學成分不同;同樣,動物起酥油(animal shortening)與動物油(animal oil)有別,這些標籤含意不同,不能互換。
上述樣本的標籤方法可能已違反法例,資料已交由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起酥油可泛指經過氫化的植物油或動物脂肪。在本港,若產品標籤了起酥油,便毋須再指明該起酥油含有「氫化油脂」或「部分氫化油脂」。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政府正計劃推行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在第二階段,預先包裝食物如附有與脂肪或膽固醇相關的聲稱時,必須標明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