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網上保安軟件-《選擇》月刊第364期

  • 2007.02.15

預防勝於治療。要防範電腦病毒,必須時刻保持警覺,並使用適合的網上保安軟件。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18款網上保安軟件,包括兩款防火牆、3款防毒和13款兼備防火牆及防毒功能。當中兩款防火牆及兩款防毒軟件可免費從網上下載。

測試評分標準為:保護效能(45%)、易用程度(20%)、管理及資源佔用(15%)、文件易讀及完整性(10%)、安裝及拆除(10%)。

保護效能方面,只有4個保安軟件能夠偵測到所有測試病毒,包括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蠕蟲(worms)和巨集病毒。

管理及資源佔用方面,不同保安軟件對電腦的硬體需求相差很大,一些須佔用很大的空間和記憶體。消費者選購保安軟件時,應留意軟件的硬體需求。

現時網上的保安危機包括:病毒(virus)、間諜程式(spyware)、廣告程式(adware)、垃圾郵件(spam)和釣魚網頁(phishing)等。很多是利用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技術來散播(例如誘騙電郵、虛設網站或即時訊息)。

消費者須留意,安裝網上保安軟件不能確保完全免受病毒、間諜程式和其他惡意程式入侵。加上程式「變種」速度十分驚人,令人防不勝防。

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服務處,向消費者提供以下網上保安建議:

  • 下載軟件更新檔:若軟件商於其網站發放一些修補程式(patches),應立即下載及安裝。
  • 不應下載或執行可疑檔案:對一些不明來歷的檔案及程式須加倍小心,減少執行可啟動內容(active contents)如 ActiveXJava Script
  • 不要輕信廣告或欺詐郵件:絕對不要跟從郵件中的指示,輸入個人資料或按下郵件中的連結。
  • 小心設置個人密碼:不同網上應用或帳戶如網上銀行(e-banking)應設置不同的私人密碼,重要資料要加密後才可傳送。
  • 定期將資料備分:即使受到電腦病毒感染及破壞,備分也可把重要系統檔案及文件復原。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