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關注扶手電梯意外日增 小童長者最高危-《選擇》月刊第368期

  • 2007.06.15

一名74歲長者乘扶手電梯時,被他人跌下的貨品擊中,失去平衡跌倒傷及頭部,送院第二天不治。

一名坐輪椅的92歲婦人乘扶手電梯時從輪椅跌下,失去知覺,送院後證實不治。

過去兩個月,有6宗涉及10歲以下兒童穿膠涼鞋遭扶手電梯夾腳意外,令腳部受傷。

扶手電梯意外日增,消委會關注扶手電梯引致的意外,與及使用者的安全。

根據機電工程署的資料,扶手電梯意外由2003年的600宗(平均每日約1.6宗),升至2006年的1,092宗(平均每日2.99宗)。

統計顯示70歲以上的長者和10歲以下的兒童這兩個組別的受傷人數最高,以每百扶手電梯受傷人數計,分別佔5.4人和2.86人。

同期的扶手電梯數目由5,749部增加至6,778部。

除了扶手電梯數目增加外,大部分意外成因是使用者失去平衡跌倒(2006全年的1092宗中有923宗)。其餘主要是被夾於旁板與梯級之間、被夾於梳齒板底部或扶手與覆蓋板之間。

本港的扶手電梯一般有3種速度:每秒0.5米、0.65米、0.75米。

集體運輸系統須在短時間內輸送大量乘客疏導人潮,故此扶手電梯速度設定為每秒0.75米(即時速2.7公里),與其他地方的鐵路系統相同。

大部分乘客都可應付較高速的扶手電梯,但須用手杖的長者未必可應付。須有清楚指示往就近升降機的路向,方便有需要的人乘坐,以減少扶手電梯意外。

不正確使用及乘客行為是導致扶手電梯意外的主因。若乘客依足使用扶手電梯的安全指示,可避免跌倒和被夾等意外。

部分乘客習慣在扶手電梯「快線」行走,增加意外受傷的風險。

消委會向專家查詢兒童穿膠涼鞋是否和扶手電梯意外有關。

專家認為沒有證據顯示扶手電梯意外與穿著涼鞋有關,但幼童可能因腳部細小,較易攝進電梯縫隙而生意外。預防意外的最佳方法是由家長照顧兒童乘扶手電梯,避免接近梯級與旁板間之縫隙。

乘客必須小心使用扶手電梯,提高警覺,並緊記站穩、緊握扶手、不要在電梯上行走。

其他安全守則包括:

  • 不要站近梯級邊緣或接近旁板,小心鞋帶或衣履被卡在縫隙中。
  • 拖緊小童,不要讓他們在電梯上坐、跑或嬉戲。
  • 使用手推車、嬰兒車或輪椅時,應使用升降機。須用手杖的長者,也應使用升降機。
  • 切勿將身體伸出扶手電梯外。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