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4岁长者乘扶手电梯时,被他人跌下的货品击中,失去平衡跌倒伤及头部,送院第二天不治。
一名坐轮椅的92岁妇人乘扶手电梯时从轮椅跌下,失去知觉,送院后证实不治。
过去两个月,有6宗涉及10岁以下儿童穿胶凉鞋遭扶手电梯夹脚意外,令脚部受伤。
扶手电梯意外日增,消委会关注扶手电梯引致的意外,与及使用者的安全。
根据机电工程署的资料,扶手电梯意外由2003年的600宗(平均每日约1.6宗),升至2006年的1,092宗(平均每日2.99宗)。
统计显示70岁以上的长者和10岁以下的儿童这两个组别的受伤人数最高,以每百扶手电梯受伤人数计,分别占5.4人和2.86人。
同期的扶手电梯数目由5,749部增加至6,778部。
除了扶手电梯数目增加外,大部分意外成因是使用者失去平衡跌倒(2006全年的1092宗中有923宗)。其馀主要是被夹于旁板与梯级之间、被夹于梳齿板底部或扶手与覆盖板之间。
本港的扶手电梯一般有3种速度:每秒0.5米、0.65米、0.75米。
集体运输系统须在短时间内输送大量乘客疏导人潮,故此扶手电梯速度设定为每秒0.75米(即时速2.7公里),与其他地方的铁路系统相同。
大部分乘客都可应付较高速的扶手电梯,但须用手杖的长者未必可应付。须有清楚指示往就近升降机的路向,方便有需要的人乘坐,以减少扶手电梯意外。
不正确使用及乘客行为是导致扶手电梯意外的主因。若乘客依足使用扶手电梯的安全指示,可避免跌倒和被夹等意外。
部分乘客习惯在扶手电梯「快线」行走,增加意外受伤的风险。
消委会向专家查询儿童穿胶凉鞋是否和扶手电梯意外有关。
专家认为没有证据显示扶手电梯意外与穿着凉鞋有关,但幼童可能因脚部细小,较易摄进电梯缝隙而生意外。预防意外的最佳方法是由家长照顾儿童乘扶手电梯,避免接近梯级与旁板间之缝隙。
乘客必须小心使用扶手电梯,提高警觉,并紧记站稳、紧握扶手、不要在电梯上行走。
其他安全守则包括:
- 不要站近梯级边缘或接近旁板,小心鞋带或衣履被卡在缝隙中。
- 拖紧小童,不要让他们在电梯上坐、跑或嬉戏。
- 使用手推车、婴儿车或轮椅时,应使用升降机。须用手杖的长者,也应使用升降机。
- 切勿将身体伸出扶手电梯外。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 (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