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兩款睫毛液細菌含量超標-《選擇》月刊第370期

  • 2007.08.15

試想像成千上萬肉眼看不到的細菌黏附在你使用的睫毛液上。這並不是虛構出來的。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40款睫毛液,發現兩款睫毛液每克含有78,000個細菌菌落。

數量超過中國《化妝品生規範》標準上限每克或每毫升500個菌落的150倍。

有關的兩款樣本亦分別檢出含有每克5304,100個霉菌和酵母菌菌落。

幸好所有樣本均未有檢出糞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使用含菌睫毛液會大大增加眼睛受感染或發炎的風險。

化妝品的細菌含量超出標準上限的原因有很多。兩個有問題的樣本,在產品標籤上都沒有任何有關生產日期或使用期限的資料。

消費者難以從包裝資料知悉產品的生情況,與及產品是否已超過了使用期限。

本會建議化妝品製造商在產品標籤上清楚標示產品成分,用清楚易明的方法說明使用期限,讓消費者作合適的選擇。

睫毛液含過量細菌的其他原因可能是生產環境不生、產品包裝損壞、防腐劑分量不足或失效所致。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樣本外,其餘大部分樣本的生程度令人滿意。此外,全部樣本的重金屬含量均符合規範標準。

測試評分以重金屬含量(40%)、細菌含量(40%)和標籤(20%)為標準,40個樣本在5級評分中,31個(77.5%)達4分(16個)或以上(15個)。

眼部化妝品無疑是化妝的重要一環,必須小心使用避免眼睛受損。

香港醫學會建議,若發現眼睛受到化妝品刺激,必須立即停止使用,並以適合的卸妝用品徹底卸去睫毛液。報告列出了3個醫生診症個案。

一名病人因眼部感到不適求診,醫生發現病人有數條脫落的眼睫毛藏於眼肚,估計是卸妝時睫毛脫落藏在下眼瞼,導致發炎。

另一名病人半年來經常感到眼部痕癢和紅腫,經查問後知悉病人正在學化妝,相信是與其他學員共用受污染的眼部化妝品而引致不適。

3個個案中,病人每當使用部分眼部化妝品後眼皮便會出現紅腫,診斷發現病人對某些化妝品成分有敏感反應。

眼科醫生的其他建議為:

  • 部分人士可能會對防水睫毛液有敏感反應。
  • 不要經常選用防水功效高、有閃粉、纖維多或有增長效果的睫毛液,以免睫毛液的粒子和纖維掉進眼睛,增加受感染機會,特別是佩戴隱形眼鏡的人士。
  • 返家後盡快卸妝,減少皮膚和化妝品接觸時間。
  • 使用合適的卸妝用品和工具(棉花和棉花棒)徹底卸除防水睫毛液,否則殘餘的化妝品可能進入眼睛,導致敏感甚至感染。
  • 檢查產品標籤後才購買和使用。
  • 丟棄已開封一個月的眼部化妝品,不要使用已乾固、變質或變色的睫毛液。不要用水或其他物質稀釋已乾固的睫毛液。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