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今年的首要工作,將會是提交建議制定法例,規管各樣不公平、誤導和欺騙性的營商手法。
有關法例的建議已接近完成,可望於下月底交予政府。
消委會主席張炳良教授今天(1月21日)在年結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該等措施,簡介該會的建議,並透露在2007年達到紀錄新高的消費者投訴數字。
消委會去年全年接獲的總投訴數字為38,521宗,包括商品(13,732宗)和服務(24,789宗),比2006年上升了7%,或2,559宗。
該紀錄新高的數字,可能顯示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的不滿意程度,又再上升。2006年的數字輕微下降了2%,是自1999年的7年以來,首度下調。
回顧消費者投訴
去年的數字顯示在頭5項最多投訴的類別中,收費電視(5,231宗,上升80%)和進修(2,037宗,上升179%)的數字大幅上升。兩類別合共已比2006年增加了3,638宗。
去年上半年有關收費電視的投訴大幅攀升,單在6月分已高達到1,067宗。 消委會介入調解後,投訴逐步回落至12月的141宗。
涉及進修的投訴數字上升主要是由於一間語文學校突然倒閉(1,106宗投訴),影響為數不少申請持續進修基金的人士。
電訊服務的投訴數字仍位於榜首的10,382宗-包括互聯網(3,752宗)、固網╱傳真(2,435宗)、流動電話為2,344宗。然而,這個數字是處於自2005年(12,029宗)以來的下降趨勢,當時是消費者對此高速發展服務行業的最不滿的高峰期。
電訊管理局現正就推行解決顧客投訴計劃的試驗研究作出跟進。該計劃的目的在於解決通訊服務營辦商與顧客之間的合約糾紛。該計劃將獨立於電訊管理局之外,營辦商可以自願參與計劃。
在首5項類別中有下降趨勢的還有電器用品(2,051宗,下降6%),和通訊用品(1,677宗,下降5%)。
其他達到4位數字的投訴類別為:傢俬及裝修(1,563宗,上升9%)、電腦(1,177宗,下降4%)、攝影器材(1,106宗,下降4%)、食品及飲品(1,051宗,上升30%)、衣飾(1,014宗,上升1%)、旅行社(1,002宗,下降9%)。
其他受關注的升幅包括:健身中心(713宗,升108%,主要涉及有健身中心結業和一些瑜珈中心的糾紛)、嬰兒產品(154宗,上升54%,主要由於不安全產品和美國產品回收);找換店和賓館(分別為68宗,上升66%與及36宗,上升89%,主要涉及內地旅客。)
其他類別亦有下降,特別是醫療服務(208宗,減少50%)、酒店╱餐飲會籍(109宗,減少38%)、模特兒中介行(30宗,減少74%)。
2007年的整體旅客投訴增加33%至2,812宗,1,912宗來自內地旅客,個人遊佔其中1,225宗(上升32%),團體旅客為687宗(上升27%)。
盡管來港的團體旅客增多,但投訴已大幅減少。但在消委會、警方和海關的共同努力下,投訴數字由4月的154宗下降至12月只有28宗。
建議營商手法法例
消委會極為重視及關注消費者因不良營商者的各種欺騙、誤導和威脅性以及不公平的營商手法,而遭受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待遇。
涉及不公平營商手法的消費者投訴數字一直處於高水平- 2007年有超過5,000宗為這類別。
消委會主席張炳良教授認為,長遠的解決辦法是制定一條全面的營商手法法例,規管有損消費者利益的不良經營手法。
張教授強調:「杜絕市場的不公平營商手法,一方面可提升消費者的信心,使殷實的營商者最終得益;另一方面可保障營商者的利益,毋須面對該等手法引起的不公平競爭。」
他補充說:「對殷實的營商者來說,這是個雙贏局面」。他又指出,維持消費者信心和市場公平運作,有助推動本港經濟發展,保持本港購物天堂的國際形象和聲譽。
張教授指出,現時的法律體制未能對付一些存在已久的不公平營商手法,亦追不上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
其他先進的經濟體系在不同程度上,亦存在有相似的不公平營商手法。但很多已制定了全面的營商手法法例對付有關問題,改善對消費者的保障。
故此消委會認為,政府應認真考慮透過制定一條全面的營商手法法例,以建立一套適用於整體經濟的統一營商標準及基線,並由一個主管執法機構負責執行有關法例。
建議中的法例提供全面而又一致的法律架構,以供營商者遵守及保障消費者。建議規管的行為包括:
- 誤導或欺騙性的行為或疏忽(例如廣告中有關產品性質效用、營商者的業務聯繫等的誤導聲稱);
- 威脅性手法(例如強迫和騷擾);
- 營商者的其他不當或不公平營商手法及以上手法,須直接關係到營商者(一)宣傳、銷售或提供產品(貨品、服務或物業)予消費者;或(二)向消費者回購貨品,例如金器和二手車。
消委會亦建議該法例應涵蓋在交易進行之前、期間或之後使用的不公平營商手法,包括銷售前的市場推廣、宣傳和銷售,與及交易時同意的售後關係等情況中使用的不公平手法(例如限制消費者行使合約權、不履行更換及保養的承諾)。
加強服務予內地旅客
農曆新年將至,消委會亦透過特別為內地旅客而設的「精明消費香港遊」網站,加強購物前資訊和建議的內容,讓內地旅客到本港旅遊前,可以有更充足準備。
在現有5個熱購商品(珠寶首飾、手表、影音電子產品、蔘茸海味、化妝品及藥品)上,加入了3個服務行業的資訊 - 美容、保險、購買或租貸物業。
網站亦加強在內地宣傳 - 在百度(baidu.com)推出「搜尋推廣計劃」(search marketing)和通欄廣告(banner ad),方便北京、上海和廣東省的互聯網用戶。
國家旅遊局和國內消費者組織包括中國消費者協會,亦已將網站連結到它們的網頁。
此外,在農曆新年前和期間,網站的宣傳單張會在羅湖口岸及香港國際機場派發予抵港的內地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