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打擊通脹:比較不同類別店舖貨價,節省開支-《選擇》月刊第378期

  • 2008.04.15

你關注日常食品價格上升的情況嗎?你真的想對抗通脹嗎?

因應消費者的建議,消費者委員會將超市和較小型店舖的食品價格作一簡單的比較。

價格調查包括11項貨品(在2007年年度超市價格調查中錄得升幅超過10%),購自11間不同類型的店舖,分別為5間大型超市、3間凍肉食品店或雜貨店及3間小型藥房。

調查結果值得一些會先格價後才購買日用品的消費者留意。

部分貨品的售價差異頗大,同一貨品於不同零售點的最低和最高售價差幅由6.4%至104.1%。

差幅較大的貨品為:104克裝的蝦餃(售價由$7.3至$14.9,相差104.1%);340.2克裝雞肉腸($8至$14.5,相差81.3%);418克裝忌廉黃粟($5.5至$9.9,或80%)。

接着是:500毫升生油($8.9至$14.9,或67.4%);孖裝250g牙膏連贈品($23至$29.9,或30%)。

以上貨品在大型超市都有以最高價出售。

雖然超市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似乎較昂貴,但它們並不是在任何時候及任何貨品都是最貴的。

調查發現在超市以最低價出售的貨品有5款,而雜貨店亦有1項食品的售價是最高的。

調查清晰顯示了消費者若要對抗通脹,必須小心格價,比較不同店舖的貨品售價和推廣。

在物價持續上漲的環境,減省累積下來可以極為可觀,對家庭預算亦極為重要。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