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壽司的人士要小心選擇食肆,因製作壽司的過程較易受細菌污染。
消費者委員會與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合作測試多款普遍的即食飯麵,測試樣本共114個,隨機購自不同地區的零售點,包括餐廳(中式、西式及日式)和超市,全部經測試評估其微生物質素。
整體結果令人安心,根據食安中心出版的《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的準則,大部分(96%)樣本的微生物質素屬「滿意」(A級)或「可接受」(B級)。
只有4個樣本(其中3個屬壽司),在食物衞生或安全程度方面被評為「不滿意」(C級)。
這表示接近20%的壽司樣本,即16個中的3個,測試結果不符理想。
2個壽司樣本的需氧菌落計數分別為每克160萬及200萬個菌落形成單位,高出食物類別3的「可接受」上限 - 每克少於100萬個菌落形成單位。
另一個壽司樣本檢測到致病菌金黃葡萄球菌,含量為每克510個菌落形成單位,顯示微生物水平欠理想,但未有超出「不滿意」(C級)的水平(每克由100個至少於一萬個菌落形成單位)。
進食了受致病菌污染程度超出安全水平的食物,可引致食物中毒。患者一般會出現腸胃不適如噁心、腹痛、腹瀉和嘔吐,亦可能出現發燒。潛伏期由幾小時至幾天不等,視乎由那類型致病菌引起。
第4個樣本為冷麵,需氧菌落計數為每克38萬個菌落形成單位,超出食品類別2的「可接受」上限 - 每克少於10 萬個菌落形成單位。而大腸桿菌含量為每克400個菌落形成單位。
上述4個微生物質素屬C級的樣本於今年7月至9月期間,購自不同地區的食肆。
4款樣本都是供冷食並非巧合。壽司的部分材料可能未經烹煮,故此製作時食物處理人員的個人衞生,與及適當儲存食物都非常重要。
食安中心已向有關食肆發出衞生建議。中心隨後再抽取樣本測試,結果顯示有關情況已有改善。
消費者宜:
- 光顧衞生和可靠的持牌食肆。
- 盡快食用即食的飯麵製品。
- 如非即時食用,應將已烹煮的飯麵熱存在60℃以上或冷存於4℃或以下。
- 經冷存的飯麵,如需翻熱,應徹底翻熱至中心溫度達75℃或以上。
由今年1月至9月,共有359宗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呈報個案,涉及各類食品。
2007年錄得的個案有500宗,2006年838宗,2005年則為740宗。
詳細測試報告請參閱12月份《選擇》月刊。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