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測試鹹味小食鈉含量-《選擇》月刊第389期

  • 2009.03.16

不要經常進食過多鈉(鹽)含量偏高的小食,以免影響健康。

消費者委員會與食物安全中心今日(3月16日)公布市面上80款不同鹹味小食的測試報告。

結果證實大部分(約60%)小食的鈉(鹽)含量都偏高。

根據英國食物標準局的建議,每100克食物若含多於600毫克鈉(1.5克鹽),即屬鹽或鈉含量偏高。

從膳食中攝取過量鈉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而高血壓是導致患冠心病及中風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高血壓是本港常見的疾病。衞生署及香港大學在2003/04年的健康調查顯示,高血壓患者佔本港15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為27.2%。

鈉含量最高的樣本是一款話梅,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13,000毫克鈉,高於英國食物標準局有關鈉(鹽)含量屬偏高的建議水平約20倍。

亦即是說,進食上述話梅一粒(可食用部分重0.88克),便會攝取約114毫克鈉。若每日進食3粒,攝取的鈉便約佔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建議的每日鈉攝取限量2,000毫克(約5克鹽)的兩成。

另外,部分果仁和海產類小食的鈉含量亦偏高。

例如一款南乳花生每包(200克)含2,200毫克鈉,進食一包已超過建議每日攝取量的上限。

同樣,一款魷魚絲每包(102克)含有1,938毫克鈉。

測試同時包括3款快餐店碗仔翅樣本,其中一款鈉含量最高的樣本,一碗(320克)含1,792毫克鈉,接近建議每日攝取限量的9成。

消費者須留意日常膳食普遍含鈉或鹽。

加工食物可能含較高鈉,例如薄餅、火腿、芝士和調味料(如豉油及蠔油)。

為健康著想,應盡量避免攝取過量的鈉。在購買預先包裝食物前先檢視包裝上營養標籤所列的鈉含量。80個樣本中67款為預先包裝食品,其中42款(約63%)有標示鈉含量。

沒有樣本在產品中標示「低鈉」、「低鹽」等聲稱。根據明年實施的營養標籤修訂規例,聲稱「低鈉」的食品,每100克或毫升不可含超過120毫克鈉。

味道不太鹹的小食並不代表鈉含量較低,這可能是加進了大量糖分所致,經常進食高糖的食品同樣對健康有不良影響。

消費者應保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果代替鹹味小食。

避免高鈉(鹽)、高糖和高脂食品,以及其他加工食品如罐頭和醃製食品等。

烹調食物時減少使用鹽或高鈉成分的調味醬料。進食時宜先試味,避免慣性添加餐桌鹽或調味醬料。

營養標籤修訂規例將於明年7月實施,消費者應加以利用,留意標籤上的資料,選擇低鈉(鹽)、低糖和低脂食品。

要了解80款零食的鈉、糖、反式脂肪、飽和脂肪、總脂肪和能量的詳細比較,可參閱今期(3月分)《選擇》月刊。

適量食用小食,吃得健康,身體健康。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