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貨幣的金融投資產品都不會沒有風險。
近期在本港推出的人民幣債券亦如是。
鑑於本港銀行推出的零售人民幣業務已擴展至信用卡、支票和人民幣債券,消費者委員會提醒消費者要注意的事項。
人民幣債券的票面息率一般較人民幣存款利息吸引,令不少人對人民幣債券有興趣。
但有意投資的消費者必須清楚了解任何投資產品的潛在風險。
首先,人民幣債券並非完全沒有風險,消費者應留意債券並不受投資者賠償基金的保障。賠償基金是保障當一旦持牌中介人或認可財務機構因為違責事項而導致任何國籍的投資者蒙受金錢損失,而這些違責事項是涉及香港交易所買賣的產品。
第二,人民幣債券同樣受匯率、信貸、流通性和利率等因素影響。
匯率風險方面,由於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債券到期時,因匯率變動或買賣差價而未必能取回認購支付的港幣等值。
流通性風險是由於人民幣零售債券現時的流通量不高,二手市場或不能提供對持有人有利的價格作買賣。
此外,如發債機構因信用狀況變動而無法支付利息或本金,債券持有人有機會不能收回全部或部分的本金及利息。
利率變動也會影響債券價格。利率上升時,債券的價格普遍會下降。當利率下降,債券的價格普遍會上升。
故此消費者認購人民幣債券時,應了解發債機構的背景、信貸評級、投資該債券所涉及的風險等重要資料,可在銷售文件找到。
消費者應小心閱讀銷售文件,了解人民幣債券的性質及風險,是否符合個人的投資目標。
其他有關人民幣銀行服務的事項:
- 只有持有香港特區身分證人士才可開立個人人民幣戶口。
- 個人非客戶以現金兌換人民幣的上限每人為每次$20,000人民幣。
- 個人客戶透過存款戶口兌換人民幣,每人每日上限為$20,000人民幣。若客戶兌換多於$20,000人民幣,便須分多日進行。
- 個人客戶匯款至內地只可匯至內地同名戶口,總額為每人每天不能超過$80,000人民幣。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