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24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參賽作品首破470份 探究多元化消費議題 齊心協力保精明消費 | 消費者委員會

  • 2024.11.12

由消費者委員會主辦的「第24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報道獎),旨在表揚於過去一年為報道消費權益新聞而盡心竭力的新聞工作者,提高公眾對消費權益的認識及自我保護能力。作為新聞界的年度盛事,今屆報道奬不但有46間新聞機構、社交平台及大專院校參與,參賽作品更達471份,打破歷屆紀錄。

今天(2024年11月12日)舉行的頒獎禮,在主禮嘉賓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博士及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陳錦榮先生致辭後,頒發了9個組別合共39個獎項,包括7個金獎、7個銀獎 、7個銅獎、7個優異獎、3個最佳社群參與獎 、1個最佳表達技巧獎、1個卓越大獎、5個年度主題大獎的獎項,以及壓軸獎項「年度大獎 」。一如既往,今年的頒奬禮獲得傳媒鼎力支持,有超過160位傳媒機構管理層、新聞工作者、得獎者、新聞系教授和導師等出席,分享得奬者的喜悅和箇中的趣事及心得。

報道奬創立至今已二十四年,消委會一直與傳媒並肩維護消費權益,致力提高公眾對大大小小消費議題的關注,在瞬息萬變的消費環境中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消費滲透各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而今屆的參賽作品除了涵蓋衣食住行多個範疇外,亦有討論購物模式轉變、新式騙案、投資陷阱、醫療美容、市場反競爭行為等相關議題。另外,電子商貿日趨盛行,不少作品集中探討與網購、電子支付、虛擬資產相關的現象,可見傳媒的報道緊扣消費脈搏和市場動向,為大眾提供全面的消費資訊。

消委會主席陳錦榮先生致歡迎辭時表示:「消委會在過去半個世紀,就不同的消費議題進行研究及倡議,以保障消費者權益。要將既貼身又重要的消費資訊又快又準確地傳遞給廣大市民,當然少不了各位傳媒朋友的努力。由下年
1月2日起,全城便可以免費隨時隨地上網看《選擇月刊》內所有消費資訊。當然,要成功到位,更有賴各位傳媒的全力支持,讓廣大的消費者獲得包括「衣食住行」的消費資訊,懂得精明消費,一起燃亮經濟。」

主禮嘉賓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博士致開幕辭時表示:「消委會一直以來都是保障市民和旅客消費權益的最強後盾,透過進行產品測試、服務實試、市場調查及研究,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合時資訊,協助他們作出知情選擇。消委會亦在監察物價和商戶的營商手法方面擔當把關角色。傳媒朋友一直是消委會在推動消費權益工作上的重要夥伴,透過專業和持平的採訪,探討與消費相關的議題,甚或揭示消費陷阱,不單為消費者提供最新的資訊和警示,有助市民和旅客加強自我保護能力,亦讓政府和消委會了解市場實況,與我們在推動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的工作相得益彰。」

「年度大獎」是從各組別的金獎作品中,選出最具影響力的年度報道。經評審團嚴謹的評核和投票,今屆由新聞影片獎(長片)組別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透視《黑的也復常?》」奪得,負責此報道的記者潘琪慧獲頒發獎座及獎金港幣20,000元正。至於2023年的「年度主題大獎」主題為「創新科技應用對消費者的影響」,由大公報的電子點餐解碼系列」奪得,負責此報道的記者伍軒沛及劉碩源獲頒發獎座及獎金港幣20,000元正。

專題特寫獎

今屆專題特寫獎金獎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時事多面睇樓市糸列奪得。此系列分為三集深入淺出地探討香港樓市的不同現象,包括「假蝕讓」個案與地產代理的關係、業主透過「呼吸Plan」按揭計劃置業後物業淪為「銀主盤」,以及現行法例對買家購入凶宅的保障。報道透過深入分析箇中原因,提高置業人士的自我保護能力。

調查報道獎

今屆調查報道獎的金獎由大公報「魚市場風暴系列」奪得。報道揭露香港仔魚市場長年被惡勢力操控的亂象,不但海產價格被抬高,出現涉嫌違反《競爭條例》的情況,更涉及走私活動,魚市場成為惡勢力的生財工具。最終報道成功引起執法部門的關注,競爭事務委員會聯同警務處等六個部門到魚市場深入調查及採取行動,打擊合謀定價,以維護公平的營商環境。

廣播報道獎

香港電台「一票難求|演唱會騙案激增   紅館公售比例少於一半」奪得今屆廣播報道獎金獎。體育及文娛活動於社會復常後陸續復辦,部分熱門演出更是一票難求,與演唱會門票有關的網上騙案亦重現升勢。政府雖然早在2018年已討論立法規管門票轉售及購票時採用實名制,但其後以實名制發售門票的活動屈指可數。記者為此訪問多位市民及不同監管機構,探討門票炒賣及演唱會騙案的問題。

新聞影片獎(短片及長片)

今屆新聞影片獎(短片)金獎由now新聞台「本台化驗福島海產輻射未超標」奪得。記者在日本排放核污水後親身到福島購買於當地打撈的新鮮海產,並將其帶回香港的實驗室檢驗其核污染水平,利用科學實證方法讓消費者了解被禁運的日本海產對人體的影響,協助大眾作出明智的消費決定。新聞影片獎(長片)金獎則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透視《黑的也復常?》」奪得。近年部分的士的違規行為備受公眾關注,即使警方加強打擊,仍未能杜絕問題。記者利用澳門過往的成功個案作比較,並同時討論立法規管網約車平台會如何影響市場競爭,反思本港在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上可調整的地方,以便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化的選擇。

新聞攝影獎

整合評審分數和公眾投票結果後,新聞攝影獎的金獎由香港01「旅行團塞爆團餐食肆」奪得。作品展示恢復通關後,大量內地旅行團重臨本港,逼爆土瓜灣一帶食肆的情形。由於食肆接待能力有限,當時一度出現「15分鐘光速團餐」及旅客要在路邊吃飯盒等情況,亦影響到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旅監局後來要求訪港內地團如到訪土瓜灣接待商店,便不可於同區用膳,希望起分流作用。

大專院校新聞獎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唱高散貨陷阱」經評審評分和公眾投票後,奪得大專院校新聞獎金獎。不少投資計劃以名人推介作為招徠,吸引市民慕名參與,但記者發現當中有些是「唱高散貨」陷阱。報道介紹這些投資如何吸引小股民及「唱高散貨」,以提醒大眾要保障自己,避免墮入投資陷阱。

最佳倡議消費權益之社交平台

經計算社群互動投入程度和評審分數後,01新聞「消委會15款行李箱測試//最貴$8500 RIMOWA只得3星半耐用度未如理想」獲頒卓越大獎。此報道引用了消委會於《選擇》月刊發布的資訊來製作成豐富的內容,方便讀者在社交平台上瀏覽。

「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由消委會舉辦,旨在表揚本地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有關消費權益的議題上的卓越成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年度獎項。今屆評審小組由17位來自各專業組織,及新聞學術界的重量級人士組成,與消委會主席、委員和管理層,共同肩負評審工作。報道獎於2022年開始引入社交平台組別和「年度主題大獎」,2024年的年度主題為「無彊界消費的權益」;「新聞攝影獎」和「大專院校新聞獎」組別亦增設公眾投票,反應熱烈。報道奬將繼續與時並進,與新聞工作者在推動消費權益的路上攜手同行。

圖片說明

  1.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陳錦榮先生致歡迎辭。
    chairman
  2. 主禮嘉賓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博士致開幕辭。
    Bernard Li
  3. 主禮嘉賓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博士欣賞得獎作品展板,由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陳錦榮先生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女士陪同。
    viewing exhibits
  4. 新聞影片獎(長片)組別的「新聞透視《黑的也復常?》」奪得「年度大獎」,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記者潘琪慧於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博士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陳錦榮先生,以及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女士手上接過獎項。
    Gold
  5. 「年度主題大獎」由「電子點餐解碼系列」奪得,大公報的記者伍軒沛、劉碩源於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博士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陳錦榮先生,以及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女士手上接過獎項。
    Topical award
  6. 主禮嘉賓、頒獎嘉賓、消委會代表及評審大合照。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