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24届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参赛作品首破470份 探究多元化消费议题 齐心协力保精明消费 | 消费者委员会

  • 2024.11.12

由消费者委员会主办的「第24届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报道奖),旨在表扬于过去一年为报道消费权益新闻而尽心竭力的新闻工作者,提高公众对消费权益的认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作为新闻界的年度盛事,今届报道奖不但有46间新闻机构、社交平台及大专院校参与,参赛作品更达471份,打破历届纪录。

今天(2024年11月12日)举行的颁奖礼,在主礼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博士及消费者委员会主席陈锦荣先生致辞后,颁发了9个组别合共39个奖项,包括7个金奖、7个银奖 、7个铜奖、7个优异奖、3个最佳社群参与奖 、1个最佳表达技巧奖、1个卓越大奖、5个年度主题大奖的奖项,以及压轴奖项「年度大奖 」。一如既往,今年的颁奖礼获得传媒鼎力支持,有超过160位传媒机构管理层、新闻工作者、得奖者、新闻系教授和导师等出席,分享得奖者的喜悦和个中的趣事及心得。

报道奖创立至今已二十四年,消委会一直与传媒并肩维护消费权益,致力提高公众对大大小小消费议题的关注,在瞬息万变的消费环境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消费渗透各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而今届的参赛作品除了涵盖衣食住行多个范畴外,亦有讨论购物模式转变、新式骗案、投资陷阱、医疗美容、市场反竞争行为等相关议题。另外,电子商贸日趋盛行,不少作品集中探讨与网购、电子支付、虚拟资产相关的现象,可见传媒的报道紧扣消费脉搏和市场动向,为大众提供全面的消费资讯。

消委会主席陈锦荣先生致欢迎辞时表示:「消委会在过去半个世纪,就不同的消费议题进行研究及倡议,以保障消费者权益。要将既贴身又重要的消费资讯又快又准确地传递给广大市民,当然少不了各位传媒朋友的努力。由下年
1月2日起,全城便可以免费随时随地上网看《选择月刊》内所有消费资讯。当然,要成功到位,更有赖各位传媒的全力支持,让广大的消费者获得包括「衣食住行」的消费资讯,懂得精明消费,一起燃亮经济。」

主礼嘉宾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博士致开幕辞时表示:「消委会一直以来都是保障市民和旅客消费权益的最强后盾,透过进行产品测试、服务实试、市场调查及研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合时资讯,协助他们作出知情选择。消委会亦在监察物价和商户的营商手法方面担当把关角色。传媒朋友一直是消委会在推动消费权益工作上的重要伙伴,透过专业和持平的采访,探讨与消费相关的议题,甚或揭示消费陷阱,不单为消费者提供最新的资讯和警示,有助市民和旅客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亦让政府和消委会了解市场实况,与我们在推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工作相得益彰。」

「年度大奖」是从各组别的金奖作品中,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报道。经评审团严谨的评核和投票,今届由新闻影片奖(长片)组别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新闻透视《黑的也复常?》」夺得,负责此报道的记者潘琪慧获颁发奖座及奖金港币20,000元正。至于2023年的「年度主题大奖」主题为「创新科技应用对消费者的影响」,由大公报的电子点餐解码系列」夺得,负责此报道的记者伍轩沛及刘硕源获颁发奖座及奖金港币20,000元正。

专题特写奖

今届专题特写奖金奖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时事多面睇楼市糸列夺得。此系列分为三集深入浅出地探讨香港楼市的不同现象,包括「假蚀让」个案与地产代理的关系、业主透过「呼吸Plan」按揭计划置业后物业沦为「银主盘」,以及现行法例对买家购入凶宅的保障。报道透过深入分析个中原因,提高置业人士的自我保护能力。

调查报道奖

今届调查报道奖的金奖由大公报「鱼市场风暴系列」夺得。报道揭露香港仔鱼市场长年被恶势力操控的乱象,不但海产价格被抬高,出现涉嫌违反《竞争条例》的情况,更涉及走私活动,鱼市场成为恶势力的生财工具。最终报道成功引起执法部门的关注,竞争事务委员会联同警务处等六个部门到鱼市场深入调查及采取行动,打击合谋定价,以维护公平的营商环境。

广播报道奖

香港电台「一票难求|演唱会骗案激增   红馆公售比例少于一半」夺得今届广播报道奖金奖。体育及文娱活动于社会复常后陆续复办,部分热门演出更是一票难求,与演唱会门票有关的网上骗案亦重现升势。政府虽然早在2018年已讨论立法规管门票转售及购票时采用实名制,但其后以实名制发售门票的活动屈指可数。记者为此访问多位市民及不同监管机构,探讨门票炒卖及演唱会骗案的问题。

新闻影片奖(短片及长片)

今届新闻影片奖(短片)金奖由now新闻台「本台化验福岛海产辐射未超标」夺得。记者在日本排放核污水后亲身到福岛购买于当地打捞的新鲜海产,并将其带回香港的实验室检验其核污染水平,利用科学实证方法让消费者了解被禁运的日本海产对人体的影响,协助大众作出明智的消费决定。新闻影片奖(长片)金奖则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新闻透视《黑的也复常?》」夺得。近年部分的士的违规行为备受公众关注,即使警方加强打击,仍未能杜绝问题。记者利用澳门过往的成功个案作比较,并同时讨论立法规管网约车平台会如何影响市场竞争,反思本港在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上可调整的地方,以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

新闻摄影奖

整合评审分数和公众投票结果后,新闻摄影奖的金奖由香港01「旅行团塞爆团餐食肆」夺得。作品展示恢复通关后,大量内地旅行团重临本港,逼爆土瓜湾一带食肆的情形。由于食肆接待能力有限,当时一度出现「15分钟光速团餐」及旅客要在路边吃饭盒等情况,亦影响到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旅监局后来要求访港内地团如到访土瓜湾接待商店,便不可于同区用膳,希望起分流作用。

大专院校新闻奖

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唱高散货陷阱」经评审评分和公众投票后,夺得大专院校新闻奖金奖。不少投资计划以名人推介作为招徕,吸引市民慕名参与,但记者发现当中有些是「唱高散货」陷阱。报道介绍这些投资如何吸引小股民及「唱高散货」,以提醒大众要保障自己,避免堕入投资陷阱。

最佳倡议消费权益之社交平台

经计算社群互动投入程度和评审分数后,01新闻「消委会15款行李箱测试//最贵$8500 RIMOWA只得3星半耐用度未如理想」获颁卓越大奖。此报道引用了消委会于《选择》月刊发布的资讯来制作成丰富的内容,方便读者在社交平台上浏览。

「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由消委会举办,旨在表扬本地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有关消费权益的议题上的卓越成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年度奖项。今届评审小组由17位来自各专业组织,及新闻学术界的重量级人士组成,与消委会主席、委员和管理层,共同肩负评审工作。报道奖于2022年开始引入社交平台组别和「年度主题大奖」,2024年的年度主题为「无强界消费的权益」;「新闻摄影奖」和「大专院校新闻奖」组别亦增设公众投票,反应热烈。报道奖将继续与时并进,与新闻工作者在推动消费权益的路上携手同行。

图片说明

  1. 消费者委员会主席陈锦荣先生致欢迎辞。
    chairman
  2. 主礼嘉宾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博士致开幕辞。
    Bernard Li
  3. 主礼嘉宾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博士欣赏得奖作品展板,由消费者委员会主席陈锦荣先生消费者委员会总干事黄凤嫺女士陪同。
    viewing exhibits
  4. 新闻影片奖(长片)组别的「新闻透视《黑的也复常?》」夺得「年度大奖」,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记者潘琪慧于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博士消费者委员会主席陈锦荣先生,以及消费者委员会总干事黄凤嫺女士手上接过奖项。
    Gold
  5. 「年度主题大奖」由「电子点餐解码系列」夺得,大公报的记者伍轩沛、刘硕源于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博士消费者委员会主席陈锦荣先生,以及消费者委员会总干事黄凤嫺女士手上接过奖项。
    Topical award
  6. 主礼嘉宾、颁奖嘉宾、消委会代表及评审大合照。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