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全年消費投訴破4萬宗 食肆及娛樂服務連續三年居榜首 服務及產品質素投訴升 從速改善保商譽振經濟

  • 2025.02.10

2024年香港受多項經濟因素影響,包括全球經濟步伐放緩、數字經濟騰飛、北上消費熱潮,和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措施恢復等,有新商戶進入市場的同時,亦令各行各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部分商戶最終選擇結業,相關的消費投訴亦隨之增加。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獲的整體投訴數字破4萬宗,共錄得40,839宗投訴,連續第三年上升,較2023增加20%。

為準確反映居港消費者的投訴,從前年起,所有投訴分析均撇除了涉及內地消費者,投訴以香港作商業登記,但主要營運據點並非在港的內地網上購物平台相關的投訴。故撇除相關投訴後,消委會在2024年共接獲 37,590宗投訴,較2023年的 31,294宗增加20%,所涉及金額亦大幅上升33%,達港幣10億元($1,072,154,197)。其升幅主要與年內發生兩宗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影響大批消費者的投訴有關,包括2月球星美斯缺陣表演賽(1,476宗,涉及金額逾1千萬元),及9月舒適堡全線突然結業(截至2024年底錄得5,619宗,涉及金額近2億元),亦導致去年與「服務」相關的投訴佔比上升,達69%(2023年為61%),與「貨品」有關的投訴相對便略為減少,佔31%(2023年為39%)。若進一步撇除這兩宗事件所引起的投訴,2024年消委會共接獲30,495宗投訴,較2023年微跌3%,涉及金額約8.6億元($864,556,425),按年上升8%,主要涉及2宗大額的物業買賣投訴(分別涉及逾9,700萬元及逾6,100萬元。)

網購已成為不少消費者的生活日常,若撇除與內地網上購物平台相關的投訴,涉及網購的投訴去年達13,701宗,按年增加8%,佔整體投訴36%,較前年的41%為低,涉及金額則大幅上升34%,至逾5,800萬元。

整體上,在去年的37,590宗投訴之中,有14%均與服務質素有關,達到 5,431宗,較前年大幅增加34%;涉及貨品質素的亦上升17%,達3,225宗,佔整體投訴的9%,涉及金額逾3,700萬元。此兩類投訴(共8,656宗)佔整體投訴的23%,損害了本港一直引以為傲的「購物天堂」、「好客之都」的美譽。各行各業必須從速改善服務及產品質素,加強競爭力和吸引力,才能有效刺激本地市民及旅客的消費意欲,振興經濟。

投訴榜首5

食肆及娛樂連續三年居投訴榜榜首

涉及食肆及娛樂的投訴,連續三年居榜首,全年相關投訴達5,810宗,較前年(3,913宗)大幅上升48%,涉及金額逾1,520萬元,當中約25%(1,476宗)為2月球星美斯缺陣表演賽相關投訴,令體育賽事相關投訴在此類別中佔最多,達1,559宗,飊升35倍;其次為食肆,較前年上升17%(1,369宗);有關外賣送餐平台的投訴於2022及2023年均超過1千宗,去年再增至1,146宗,上升8%。由於美斯事件佔較高比例,投訴性質亦以營商手法佔最多(1,806宗,升188%)。

撇除個別事件(包括美斯事件及舒適堡結業),涉及食肆及娛樂的投訴仍然居榜首,全年有4,335宗,仍較前年上升11%,總額逾466萬元,而涉及服務質素的投訴佔最多(1,223宗,升79%),其次是價格/收費爭議(921宗,升31%)。值得注意的是,有關貨品質素的投訴(289宗)亦大幅上升63%,而涉及結業的投訴(70宗)更急增106%,但升幅已較前年放緩(240%)。

去年特區政府重點推廣盛事經濟,眾多外地歌手及表演團體紛紛來港,以不同形式與「粉絲」見面。涉及公開表演的投訴去年有626宗,較前年減少28%。其中一隊台灣樂隊的戶外演唱會因遇上暴雨而取消其中1 場,與退款安排相關的投訴有94宗;一個戶外音樂節亦因為惡劣天氣下的安排混亂引發30宗投訴;一隊韓國女團演唱會,主辦單位於粉絲福利抽獎名單公布後單方面對名單作出更改的安排亦引起48宗投訴。

舒適堡結業令健身中心投訴躍升至第2  涉及金額近1.49億為首5位中最高

舒適堡去年9月突然全線結業,消委會共接獲5,619宗投訴,當中79%涉及健身合約(4,421宗),令有關健身中心的投訴由前年十大不入躍升至去年的第2位,共4,901宗,大幅增加逾8倍,涉及金額近1.49億元。投訴主要涉及結業(4,496宗),大幅飆升101倍,其次為更改/終止合約(180宗,微跌3%),有關營商手法的投訴則下跌20%(99宗),情況較前年(升77%)有所改善。

若撇除有關舒適堡結業的投訴,去年健身中心的投訴共480宗,按年微跌4%,當中涉及結業的亦有75宗,較前年上升70%。

流動數據服務需求增  電訊服務投訴排行第3  

電訊服務整體投訴微跌3%,由前年的第2位跌至去年的第3位,共錄得3,071宗。當中涉及互聯網服務的投訴最多(839宗),佔此類別投訴的27%,亦較前年增加21%。消費者不論在日常生活、北上消費、外遊等各方面都依賴流動數據服務,隨著需求增加,涉及流動數據服務的投訴(742宗),亦大幅上升54%,當中約3成與內地或海外的數據漫遊有關。此外,有關短訊/多媒體短訊的投訴(21宗)大增91%,主要涉及收費問題。整體上,電訊服務投訴主要涉及價格/收費爭議,共1,092宗,較前年少20%;其次為更改/終止合約和服務質素,分別有851宗和686宗投訴,分別較前年上升13%及25%。

美容服務投訴升至第4   涉及金額逾9千萬元

美容服務由前年的第5位,升至去年的第4位,共錄得2,929宗投訴,較前年大增97%,涉及金額亦急升155%至逾9,300萬元,當中41%(1,198宗)涉及舒適堡的美容合約,因此投訴性質亦以結業為最多(1,629宗,升逾12倍)。

若撇除有關舒適堡結業的投訴,去年美容服務的投訴共有1,731宗,但仍較前年多17%,以水療/按摩服務佔最多490宗),較前年上升66%,主要與一間連鎖按摩店於年初全線結業有關(233宗)。其次為一般皮膚護理服務(389宗,升17%);與醫學美容相關的激光/彩光美容服務及整形/注射/侵入性療程的投訴,分別有264宗和99宗,亦較前年分別增加24%及19%;纖體/減肥服務的投訴(61宗)亦增加13%。投訴性質仍以結業最多(431宗,升262%);其次為服務質素(382宗,升38%),當中約5成與「預約有困難」及「效果不佳」有關;涉及營商手法的投訴(377宗)則下跌19%。

外遊頻繁航空交通需求殷切  旅遊事務位列第5   

去年旅遊業已全面復常,因此相關投訴亦較2023年減少8%,但仍達2,915宗。在芸芸旅遊服務中以機票服務的投訴佔最多,有1,444宗,較前年少17%;其次為航空公司服務,共441宗,上升23%。在此兩類投訴當中(撇除針對旅行社/網上平台的投訴),有57%涉及傳統航空公司(905宗),與廉航相關的則佔43%(684宗),比例與前年相若。疫情後,消費者到外地旅遊時傾向追求購物活動之外的真實、沉浸式旅行體驗,或會選擇參加當地一天團,去年涉及海外觀光/體驗的投訴大幅上升151%(180宗),投訴中以涉及更改/終止合約(64宗)及延期/沒有提供的投訴(37宗)佔最多 。另一方面,復常後檢疫酒店亦已正常運作,因此與預訂酒店相關的投訴下跌24%至345宗。

投訴中以涉及更改/終止合約(1,001宗)和價格/收費爭議的投訴(631宗)佔最多,加上涉及服務質素的投訴(588宗),合共佔相關投訴76%。

網購投訴逾1.3萬宗  金額持續上升至近6千萬元

數字經濟在本港迅速發展,網購亦成為生活日常,而相關投訴去年繼續增加8%至13,701宗,涉及金額更按年增加34%,逾5,800萬元。網購的投訴個案佔全年總投訴36%,較前年的41%為低。跟整體投訴一樣,因美斯缺陣事件,涉及食肆及娛樂的網購投訴最多(3,835宗,上升71%),排名與前年最多的旅遊事務對調(2,185宗,下跌8%)。第3位是有關衣飾的投訴(703宗),較前年多12%,有關電器的投訴(684宗)亦按年升10%,位列第4,可見網購投訴首4位的排名與整體投訴的排行榜有所不同。

整體投訴/排名

網購投訴/排名

食肆及娛樂

5,810/第1位

3,835/第1位

旅遊事務

2,915/第5位

2,185/第2位

衣飾

1,213/第7位

703/第3位

電器

2,227/第6位

684/第4位

投訴性質方面,與前年相比仍以延期/沒有送貨/遺失佔最多(3,119宗),按年減少17%;更改/終止合約的投訴亦下跌12%至2,535宗。至於涉及營商手法的投訴,因美斯缺陣事件導致大幅增加126%至2,060宗;涉及結業的投訴(189宗),更飆升722%,主要與兩間生活用品代購網店於年內結業有關 (合共166宗)。

主題分析

服務質素投訴升逾3  從速改善保香港好客口碑

「美食之都」和「好客之道」一向是香港的金漆招牌,然而在去年的37,590宗投訴之中,有14%均與服務質素相關,達到 5,431宗,較前年大幅增加34%,涉及金額近1.2億元。當中以涉及食肆及娛樂服務的最多,按年大增79%至1,223宗,佔此類別的投訴的23%。不少投訴個案均與酒樓食肆、快餐店及外賣平台的服務有關,分別有488 宗、250宗及185宗。本港飲食業近年人手極為短缺,業界估計長期欠缺3至4萬名從業員,難以維持應有的服務水平,大大影響了本地消費者或訪港旅客的餐飲體驗。去年消委會共接獲3,321宗來自旅客的投訴,當中亦以涉及食肆及娛樂服務的最多,共817宗,按年升13%,其中305宗涉及美斯事件。近年不論是內地或海外旅客的旅遊模式均轉為享受深度遊,除了喜歡光顧有特色的食肆,亦有人專程來港參與盛事。去年底更恢復深圳居民來港「一簽多行」,定必吸引更多旅客訪港,各行各業都必須好好把握機遇,提升服務質素,例如善用科技協助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加強前線員工的培訓,才能吸引旅客及市民留港消費。

產品質素要有保證  鞏固消費信心燃亮經濟

本港另一美譽是「購物天堂」,一向以貨真價實,質素有保證而吸引海內外消費者盡情享受購物樂趣。然而,去年涉及貨品質素的投訴上升17%至3,225宗,佔整體投訴的9%,涉及金額逾3,700萬元,當中以電器最多,有 660宗,佔20%,而涉及衣飾質素的有374宗、通訊設備有145宗、傢俬及傢俱有290宗、鐘錶及珠寶有98宗、攝影器材有30宗。消費者購買耐用品一般預計可以用上至少數年時間,然而若產品質素不似預期,便會大失所望,特別是價格較高的消費品,更預期要有完善的維修及保養服務,以延長產品的壽命和價值。去年有關維修及保養服務的投訴有1,359宗,當中有45%(606宗)涉及電器,約1成涉及通訊設備(143宗),涉及鐘錶及珠寶的則有55宗。

若銷售過程涉及不良營商手法,更會嚴重打擊消費信心及本港聲譽。去年在旅客的投訴中,涉及鐘錶及珠寶的投訴增加56%至137宗,當中有36宗涉及內地有中介表示在本港兩間珠寶店購物後可申請貸款,但由於購物單據被中介取去,投訴人向珠寶店退貨不果而尋求消委會協助。至於旅客投訴有關藥物及中草藥的個案,去年有583宗(升20%),當中有關貨品質素的有36宗(升157%),涉及垢病多年的「斤變両」、「両變錢」、「磨粉」及「切片」等不良營商手法的投訴有293宗(升22%)。此等「劏客」歪風既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更嚴重破壞本港零售業及旅遊業的商譽,業界必須馬上採取行動遏止,而消委會將繼續與執法機關通力合作,以保障市民和旅客的合法權益。

健身美容業不良營商手法減少

健身與美容業的害群之馬一直令業界蒙羞,透過傳媒的廣泛報道和持續教育工作,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漸見加強,令誘迫消費者進行大額預繳等惡行難以得逞。若撇除有關舒適堡結業的投訴,去年健身中心的投訴共480宗,當中涉及不良營商手法的投訴(99宗)回落20%,其中仍以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虛假或誤導性商品說明、以及誤導性遺漏較多,合共佔35宗投訴;涉及服務質素的投訴(70宗)亦只微升1%,然而消費者必須繼續保持警覺,以免墮入消費陷阱。

至於美容業,在去年1,731宗投訴之中,有377宗與營商手法有關,較前年減少19%,但涉及服務質素的卻上升38%至382宗;更改/終止合約的投訴亦升7%至260宗。近年醫學美容盛行,「少女針」、「女神針」及各式高能量療程的宣傳鋪天蓋地,惟質素及相關從業員的專業資格卻未必有保證。去年激光/彩光美容服務(264宗)及整形/注射/侵入性療程(99宗)的投訴,較前年分別增加24%及19%。消委會一向高度關注醫學美容療程涉及的風險和倡議相關規管,若療程過程中出現問題,有機會對消費者造成長遠及難以撫平的身心創傷。另外,消費者要深思是否真正有進行醫美療程的需要,若決定進行相關療程,亦要小心審視服務供應商的質素,如涉及入侵性療程,必須確保由註冊醫生或具相關專業資格的從業員負責。

回顧

消委會金禧年連串活動  推動「精明消費  燃亮經濟」

過去50年,消委會一直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最強後盾。為與眾同樂歡賀金禧,消委會於去年舉辦了一連串活動,包括3月份的「消費者權益周」,當中為期兩天的「消費權益嘉年華」吸引逾4千名市民參與,贏取精心設計的50周年紀念品之餘,亦增進對消費者8大權益的認識。

金禧年的重頭戲必定是4月25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50周年誌慶酒會。主禮嘉賓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致辭時,肯定消委會多年來的工作及努力,強調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安心的消費環境,有助推動經濟發展。多名司局長和部門首長、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消委會多位歷任主席、現屆和歷屆委員和總幹事,以及各地消保組織代表等近千位來賓聚首一堂,金禧聚財幸運豬亦首度亮相,一同慶賀消委會的金禧年和送上祝福。

《選擇》月刊免費睇   衣食住行消費資訊盡在指間

為方便市民可以隨時隨地掌握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費資訊,主席陳錦榮先生在50周年誌慶酒會上宣布《選擇》月刊由2025年1月2日全面免費開放網上版這個全城同歡的喜訊。1976年推出的《選擇》月刊一直是消委會的核心工作之一,為迎合大眾搜尋資料及閱讀模式的轉變,消委會早於2019年已開始著手研究全面免費開放《選擇》月刊。在2024年迎來消委會成立50周年之時,亦把握這個最佳時機落實「全城免費睇」這個重要的里程碑。

由2025年開始,每期《選擇》月刊於出版日(即新聞發布會當日)的中午迅即上載至消委會網站供市民免費閱覽。此外,《選擇》月刊仍會印刷限量紙本,以贈閱形式發送到長者中心、社區組織、公共圖書館,及14個領展商場等,以照顧不同社群的需要。消委會將繼續以無限創意,秉持「入屋」的手法,為消費者提供消費資訊。

4大建議加強規範家居裝修行業  助消費者建舒適美滿安樂窩

家居裝修牽涉很多複雜繁瑣的程序,裝修行業入行門檻又低,業界充斥著不同質素的營運者,服務質素難以有保證。本港未有專門規管家居裝修行業營商方面的法律框架,導致出現不良營商手法的機會較高。有見及此,消委會進行了《倡規範家居裝修 建舒適美滿之家》研究,檢視了在典型家居裝修旅程的4個階段中,消費者普遍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商戶質素參差、有些甚至建議或認可不合規的裝修工程,以及資訊透明度低等,從而提出4大建議,包括由商戶提供標準報價單範本、設立政府認可的認證制度、採用具成本效益和高效率的另類爭議解決機制,以及加強消費者教育,以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和對他們的保障,同時改善行業整體質素。

消費無疆界  與鄰近地區簽定合作協議加強消費者保障

隨著網購急速發展及跨境消費活動不斷增加,現今的消費活動已打破地域界限。4月份粵港兩地的消費者委員會在本港簽署《深化粤港區域市場一體化消費維權合作協議》,進一步建立兩地保障消費權益合作機制,包括讓消費者在粤港任何一地遇到消費糾紛時,可向有關商戶所在地或消費者居住地的消委會投訴,而投訴可由有關商戶實際經營地的消委會受理。

消委會與泰國消委會10月份亦在本港簽訂跨境消費爭議合作協議書,建立兩地訊息及投訴個案互通機制,解決兩地消費者以往因為言語不通、消費者已返回居住地及司法管轄區不同,而未能處理的消費糾紛。這是消委會第4度與亞洲地區的消保組織簽訂同類協議,攜手為區內的消費者締造更有保障、更安心的消費環境。

全新「智醒消費學堂」培養精明消費新一代

全新中學生教育計劃「智醒消費學堂」以多元、有趣的形式向中學生灌輸理性消費、可持續消費和綠色生活、消費和社區關懷三大主題的重要資訊。首階段的3項活動包括「消費‧智專研」專題研習比賽、「消費‧智惜碳」網上問答比賽,以及「消費‧智Fun享」IG帖子創作比賽,共吸引了141間中學、逾25,000位學生參加,當中有18間中學更是首次參加消委會的教育活動,令人非常鼓舞,首屆頒獎典禮於7月份圓滿舉行。第二階段「消費‧智傳人」大使計劃將於2025/26學年推出,並將委任過去得獎的同學擔任消費大使,帶領學弟學妹完成各項活動,達到薪火相傳的目的。

展望

消委會半個世紀以來,在瞬息萬變的消費環境下一直緊貼關鍵議題,辨識新挑戰、風險及機遇,以具前瞻性的方法為消費者把關,以多元手法捍衛消費者的權益。隨著人口老化,推動銀髮市場、開拓樂齡產品及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是重要策略發展。除了銀髮族的福祉,當然亦要為未來的世代創造一個更健康的地球,消委會將以不同方式提高公眾對環保和資源節約的認識,幫助消費者作出精明選擇,攜手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