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香港受多项经济因素影响,包括全球经济步伐放缓、数字经济腾飞、北上消费热潮,和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措施恢复等,有新商户进入市场的同时,亦令各行各业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部分商户最终选择结业,相关的消费投诉亦随之增加。消费者委员会去年接获的整体投诉数字破4万宗,共录得40,839宗投诉,连续第三年上升,较2023增加20%。
为准确反映居港消费者的投诉,从前年起,所有投诉分析均撇除了涉及内地消费者,投诉以香港作商业登记,但主要营运据点并非在港的内地网上购物平台相关的投诉。故撇除相关投诉后,消委会在2024年共接获 37,590宗投诉,较2023年的 31,294宗增加20%,所涉及金额亦大幅上升33%,达港币10亿元($1,072,154,197)。其升幅主要与年内发生两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大批消费者的投诉有关,包括2月球星美斯缺阵表演赛(1,476宗,涉及金额逾1千万元),及9月舒适堡全线突然结业(截至2024年底录得5,619宗,涉及金额近2亿元),亦导致去年与「服务」相关的投诉占比上升,达69%(2023年为61%),与「货品」有关的投诉相对便略为减少,占31%(2023年为39%)。若进一步撇除这两宗事件所引起的投诉,2024年消委会共接获30,495宗投诉,较2023年微跌3%,涉及金额约8.6亿元($864,556,425),按年上升8%,主要涉及2宗大额的物业买卖投诉(分别涉及逾9,700万元及逾6,100万元。)
网购已成为不少消费者的生活日常,若撇除与内地网上购物平台相关的投诉,涉及网购的投诉去年达13,701宗,按年增加8%,占整体投诉36%,较前年的41%为低,涉及金额则大幅上升34%,至逾5,800万元。
整体上,在去年的37,590宗投诉之中,有14%均与服务质素有关,达到 5,431宗,较前年大幅增加34%;涉及货品质素的亦上升17%,达3,225宗,占整体投诉的9%,涉及金额逾3,700万元。此两类投诉(共8,656宗)占整体投诉的23%,损害了本港一直引以为傲的「购物天堂」、「好客之都」的美誉。各行各业必须从速改善服务及产品质素,加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有效刺激本地市民及旅客的消费意欲,振兴经济。
投诉榜首5位
食肆及娱乐连续三年居投诉榜榜首
涉及食肆及娱乐的投诉,连续三年居榜首,全年相关投诉达5,810宗,较前年(3,913宗)大幅上升48%,涉及金额逾1,520万元,当中约25%(1,476宗)为2月球星美斯缺阵表演赛相关投诉,令体育赛事相关投诉在此类别中占最多,达1,559宗,飊升35倍;其次为食肆,较前年上升17%(1,369宗);有关外卖送餐平台的投诉于2022及2023年均超过1千宗,去年再增至1,146宗,上升8%。由于美斯事件占较高比例,投诉性质亦以营商手法占最多(1,806宗,升188%)。
撇除个别事件(包括美斯事件及舒适堡结业),涉及食肆及娱乐的投诉仍然居榜首,全年有4,335宗,仍较前年上升11%,总额逾466万元,而涉及服务质素的投诉占最多(1,223宗,升79%),其次是价格/收费争议(921宗,升31%)。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货品质素的投诉(289宗)亦大幅上升63%,而涉及结业的投诉(70宗)更急增106%,但升幅已较前年放缓(240%)。
去年特区政府重点推广盛事经济,众多外地歌手及表演团体纷纷来港,以不同形式与「粉丝」见面。涉及公开表演的投诉去年有626宗,较前年减少28%。其中一队台湾乐队的户外演唱会因遇上暴雨而取消其中1 场,与退款安排相关的投诉有94宗;一个户外音乐节亦因为恶劣天气下的安排混乱引发30宗投诉;一队韩国女团演唱会,主办单位于粉丝福利抽奖名单公布后单方面对名单作出更改的安排亦引起48宗投诉。
舒适堡结业令健身中心投诉跃升至第2位 涉及金额近1.49亿为首5位中最高
舒适堡去年9月突然全线结业,消委会共接获5,619宗投诉,当中79%涉及健身合约(4,421宗),令有关健身中心的投诉由前年十大不入跃升至去年的第2位,共4,901宗,大幅增加逾8倍,涉及金额近1.49亿元。投诉主要涉及结业(4,496宗),大幅飙升101倍,其次为更改/终止合约(180宗,微跌3%),有关营商手法的投诉则下跌20%(99宗),情况较前年(升77%)有所改善。
若撇除有关舒适堡结业的投诉,去年健身中心的投诉共480宗,按年微跌4%,当中涉及结业的亦有75宗,较前年上升70%。
流动数据服务需求增 电讯服务投诉排行第3位
电讯服务整体投诉微跌3%,由前年的第2位跌至去年的第3位,共录得3,071宗。当中涉及互联网服务的投诉最多(839宗),占此类别投诉的27%,亦较前年增加21%。消费者不论在日常生活、北上消费、外游等各方面都依赖流动数据服务,随着需求增加,涉及流动数据服务的投诉(742宗),亦大幅上升54%,当中约3成与内地或海外的数据漫游有关。此外,有关短讯/多媒体短讯的投诉(21宗)大增91%,主要涉及收费问题。整体上,电讯服务投诉主要涉及价格/收费争议,共1,092宗,较前年少20%;其次为更改/终止合约和服务质素,分别有851宗和686宗投诉,分别较前年上升13%及25%。
美容服务投诉升至第4位 涉及金额逾9千万元
美容服务由前年的第5位,升至去年的第4位,共录得2,929宗投诉,较前年大增97%,涉及金额亦急升155%至逾9,300万元,当中41%(1,198宗)涉及舒适堡的美容合约,因此投诉性质亦以结业为最多(1,629宗,升逾12倍)。
若撇除有关舒适堡结业的投诉,去年美容服务的投诉共有1,731宗,但仍较前年多17%,以水疗/按摩服务占最多(490宗),较前年上升66%,主要与一间连锁按摩店于年初全线结业有关(233宗)。其次为一般皮肤护理服务(389宗,升17%);与医学美容相关的激光/彩光美容服务及整形/注射/侵入性疗程的投诉,分别有264宗和99宗,亦较前年分别增加24%及19%;纤体/减肥服务的投诉(61宗)亦增加13%。投诉性质仍以结业最多(431宗,升262%);其次为服务质素(382宗,升38%),当中约5成与「预约有困难」及「效果不佳」有关;涉及营商手法的投诉(377宗)则下跌19%。
外游频繁航空交通需求殷切 旅游事务位列第5
去年旅游业已全面复常,因此相关投诉亦较2023年减少8%,但仍达2,915宗。在芸芸旅游服务中以机票服务的投诉占最多,有1,444宗,较前年少17%;其次为航空公司服务,共441宗,上升23%。在此两类投诉当中(撇除针对旅行社/网上平台的投诉),有57%涉及传统航空公司(905宗),与廉航相关的则占43%(684宗),比例与前年相若。疫情后,消费者到外地旅游时倾向追求购物活动之外的真实、沉浸式旅行体验,或会选择参加当地一天团,去年涉及海外观光/体验的投诉大幅上升151%(180宗),投诉中以涉及更改/终止合约(64宗)及延期/没有提供的投诉(37宗)占最多 。另一方面,复常后检疫酒店亦已正常运作,因此与预订酒店相关的投诉下跌24%至345宗。
投诉中以涉及更改/终止合约(1,001宗)和价格/收费争议的投诉(631宗)占最多,加上涉及服务质素的投诉(588宗),合共占相关投诉76%。
网购投诉逾1.3万宗 金额持续上升至近6千万元
数字经济在本港迅速发展,网购亦成为生活日常,而相关投诉去年继续增加8%至13,701宗,涉及金额更按年增加34%,逾5,800万元。网购的投诉个案占全年总投诉36%,较前年的41%为低。跟整体投诉一样,因美斯缺阵事件,涉及食肆及娱乐的网购投诉最多(3,835宗,上升71%),排名与前年最多的旅游事务对调(2,185宗,下跌8%)。第3位是有关衣饰的投诉(703宗),较前年多12%,有关电器的投诉(684宗)亦按年升10%,位列第4,可见网购投诉首4位的排名与整体投诉的排行榜有所不同。
整体投诉/排名 | 网购投诉/排名 | |
食肆及娱乐 | 5,810/第1位 | 3,835/第1位 |
旅游事务 | 2,915/第5位 | 2,185/第2位 |
衣饰 | 1,213/第7位 | 703/第3位 |
电器 | 2,227/第6位 | 684/第4位 |
投诉性质方面,与前年相比仍以延期/没有送货/遗失占最多(3,119宗),按年减少17%;更改/终止合约的投诉亦下跌12%至2,535宗。至于涉及营商手法的投诉,因美斯缺阵事件导致大幅增加126%至2,060宗;涉及结业的投诉(189宗),更飙升722%,主要与两间生活用品代购网店于年内结业有关 (合共166宗)。
主题分析
服务质素投诉升逾3成 从速改善保香港好客口碑
「美食之都」和「好客之道」一向是香港的金漆招牌,然而在去年的37,590宗投诉之中,有14%均与服务质素相关,达到 5,431宗,较前年大幅增加34%,涉及金额近1.2亿元。当中以涉及食肆及娱乐服务的最多,按年大增79%至1,223宗,占此类别的投诉的23%。不少投诉个案均与酒楼食肆、快餐店及外卖平台的服务有关,分别有488 宗、250宗及185宗。本港饮食业近年人手极为短缺,业界估计长期欠缺3至4万名从业员,难以维持应有的服务水平,大大影响了本地消费者或访港旅客的餐饮体验。去年消委会共接获3,321宗来自旅客的投诉,当中亦以涉及食肆及娱乐服务的最多,共817宗,按年升13%,其中305宗涉及美斯事件。近年不论是内地或海外旅客的旅游模式均转为享受深度游,除了喜欢光顾有特色的食肆,亦有人专程来港参与盛事。去年底更恢复深圳居民来港「一签多行」,定必吸引更多旅客访港,各行各业都必须好好把握机遇,提升服务质素,例如善用科技协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加强前线员工的培训,才能吸引旅客及市民留港消费。
产品质素要有保证 巩固消费信心燃亮经济
本港另一美誉是「购物天堂」,一向以货真价实,质素有保证而吸引海内外消费者尽情享受购物乐趣。然而,去年涉及货品质素的投诉上升17%至3,225宗,占整体投诉的9%,涉及金额逾3,700万元,当中以电器最多,有 660宗,占20%,而涉及衣饰质素的有374宗、通讯设备有145宗、家俬及家俱有290宗、钟表及珠宝有98宗、摄影器材有30宗。消费者购买耐用品一般预计可以用上至少数年时间,然而若产品质素不似预期,便会大失所望,特别是价格较高的消费品,更预期要有完善的维修及保养服务,以延长产品的寿命和价值。去年有关维修及保养服务的投诉有1,359宗,当中有45%(606宗)涉及电器,约1成涉及通讯设备(143宗),涉及钟表及珠宝的则有55宗。
若销售过程涉及不良营商手法,更会严重打击消费信心及本港声誉。去年在旅客的投诉中,涉及钟表及珠宝的投诉增加56%至137宗,当中有36宗涉及内地有中介表示在本港两间珠宝店购物后可申请贷款,但由于购物单据被中介取去,投诉人向珠宝店退货不果而寻求消委会协助。至于旅客投诉有关药物及中草药的个案,去年有583宗(升20%),当中有关货品质素的有36宗(升157%),涉及垢病多年的「斤变両」、「両变钱」、「磨粉」及「切片」等不良营商手法的投诉有293宗(升22%)。此等「劏客」歪风既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更严重破坏本港零售业及旅游业的商誉,业界必须马上采取行动遏止,而消委会将继续与执法机关通力合作,以保障市民和旅客的合法权益。
健身美容业不良营商手法减少
健身与美容业的害群之马一直令业界蒙羞,透过传媒的广泛报道和持续教育工作,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渐见加强,令诱迫消费者进行大额预缴等恶行难以得逞。若撇除有关舒适堡结业的投诉,去年健身中心的投诉共480宗,当中涉及不良营商手法的投诉(99宗)回落20%,其中仍以具威吓性的营业行为、虚假或误导性商品说明、以及误导性遗漏较多,合共占35宗投诉;涉及服务质素的投诉(70宗)亦只微升1%,然而消费者必须继续保持警觉,以免堕入消费陷阱。
至于美容业,在去年1,731宗投诉之中,有377宗与营商手法有关,较前年减少19%,但涉及服务质素的却上升38%至382宗;更改/终止合约的投诉亦升7%至260宗。近年医学美容盛行,「少女针」、「女神针」及各式高能量疗程的宣传铺天盖地,惟质素及相关从业员的专业资格却未必有保证。去年激光/彩光美容服务(264宗)及整形/注射/侵入性疗程(99宗)的投诉,较前年分别增加24%及19%。消委会一向高度关注医学美容疗程涉及的风险和倡议相关规管,若疗程过程中出现问题,有机会对消费者造成长远及难以抚平的身心创伤。另外,消费者要深思是否真正有进行医美疗程的需要,若决定进行相关疗程,亦要小心审视服务供应商的质素,如涉及入侵性疗程,必须确保由注册医生或具相关专业资格的从业员负责。
回顾
消委会金禧年连串活动 推动「精明消费 燃亮经济」
过去50年,消委会一直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最强后盾。为与众同乐欢贺金禧,消委会于去年举办了一连串活动,包括3月份的「消费者权益周」,当中为期两天的「消费权益嘉年华」吸引逾4千名市民参与,赢取精心设计的50周年纪念品之余,亦增进对消费者8大权益的认识。
金禧年的重头戏必定是4月25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50周年志庆酒会。主礼嘉宾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致辞时,肯定消委会多年来的工作及努力,强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心的消费环境,有助推动经济发展。多名司局长和部门首长、行政会议成员及立法会议员、消委会多位历任主席、现届和历届委员和总干事,以及各地消保组织代表等近千位来宾聚首一堂,金禧聚财幸运猪亦首度亮相,一同庆贺消委会的金禧年和送上祝福。
《选择》月刊免费睇 衣食住行消费资讯尽在指间
为方便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资讯,主席陈锦荣先生在50周年志庆酒会上宣布《选择》月刊由2025年1月2日全面免费开放网上版这个全城同欢的喜讯。1976年推出的《选择》月刊一直是消委会的核心工作之一,为迎合大众搜寻资料及阅读模式的转变,消委会早于2019年已开始着手研究全面免费开放《选择》月刊。在2024年迎来消委会成立50周年之时,亦把握这个最佳时机落实「全城免费睇」这个重要的里程碑。
由2025年开始,每期《选择》月刊于出版日(即新闻发布会当日)的中午迅即上载至消委会网站供市民免费阅览。此外,《选择》月刊仍会印刷限量纸本,以赠阅形式发送到长者中心、社区组织、公共图书馆,及14个领展商场等,以照顾不同社群的需要。消委会将继续以无限创意,秉持「入屋」的手法,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资讯。
倡4大建议加强规范家居装修行业 助消费者建舒适美满安乐窝
家居装修牵涉很多复杂繁琐的程序,装修行业入行门槛又低,业界充斥着不同质素的营运者,服务质素难以有保证。本港未有专门规管家居装修行业营商方面的法律框架,导致出现不良营商手法的机会较高。有见及此,消委会进行了《倡规范家居装修 建舒适美满之家》研究,检视了在典型家居装修旅程的4个阶段中,消费者普遍会遇到的问题,例如商户质素参差、有些甚至建议或认可不合规的装修工程,以及资讯透明度低等,从而提出4大建议,包括由商户提供标准报价单范本、设立政府认可的认证制度、采用具成本效益和高效率的另类争议解决机制,以及加强消费者教育,以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和对他们的保障,同时改善行业整体质素。
消费无疆界 与邻近地区签定合作协议加强消费者保障
随着网购急速发展及跨境消费活动不断增加,现今的消费活动已打破地域界限。4月份粤港两地的消费者委员会在本港签署《深化粤港区域市场一体化消费维权合作协议》,进一步建立两地保障消费权益合作机制,包括让消费者在粤港任何一地遇到消费纠纷时,可向有关商户所在地或消费者居住地的消委会投诉,而投诉可由有关商户实际经营地的消委会受理。
消委会与泰国消委会10月份亦在本港签订跨境消费争议合作协议书,建立两地讯息及投诉个案互通机制,解决两地消费者以往因为言语不通、消费者已返回居住地及司法管辖区不同,而未能处理的消费纠纷。这是消委会第4度与亚洲地区的消保组织签订同类协议,携手为区内的消费者缔造更有保障、更安心的消费环境。
全新「智醒消费学堂」培养精明消费新一代
全新中学生教育计划「智醒消费学堂」以多元、有趣的形式向中学生灌输理性消费、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消费和社区关怀三大主题的重要资讯。首阶段的3项活动包括「消费・智专研」专题研习比赛、「消费・智惜碳」网上问答比赛,以及「消费・智Fun享」IG帖子创作比赛,共吸引了141间中学、逾25,000位学生参加,当中有18间中学更是首次参加消委会的教育活动,令人非常鼓舞,首届颁奖典礼于7月份圆满举行。第二阶段「消费・智传人」大使计划将于2025/26学年推出,并将委任过去得奖的同学担任消费大使,带领学弟学妹完成各项活动,达到薪火相传的目的。
展望
消委会半个世纪以来,在瞬息万变的消费环境下一直紧贴关键议题,辨识新挑战、风险及机遇,以具前瞻性的方法为消费者把关,以多元手法捍卫消费者的权益。随着人口老化,推动银发市场、开拓乐龄产品及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是重要策略发展。除了银发族的福祉,当然亦要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更健康的地球,消委会将以不同方式提高公众对环保和资源节约的认识,帮助消费者作出精明选择,携手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