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同獲1級「2匹」分體機供暖製冷能效最高可差距逾兩成半 倡提高能源標籤評級標準助節能減碳

  • 2025.04.15

一年四季要保持穩定室溫,愈來愈多冷氣機同時具備製冷及供暖功能。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12款「兩匹」變頻式分體冷氣機樣本,當中5款為冷暖空調機,全部製冷及供暖能源效益級別雖然均標示為1級,惟測試發現樣本間的能源效率頗為參差。以製冷季節性表現系數(CSPF)計算,同組別的樣本中,製冷能源效率最高者比最低者全年省電達27.4%。供暖方面,5款冷暖空調機樣本間的供暖季節性表現系數(HSPF),最高者比最低者亦省電10%。此外,有4款樣本的製冷量或供暖量未達所聲稱水平,其中製冷量最大差距為2.6%,供暖量最大差距則為1.4%,但仍在標籤計劃及國際慣常做法容許的10%公差範圍內。消委會期望廠商加強品質監控,並建議機電工程署檢視現行能源標籤評級標準,鼓勵業界提升產品能效水平,推出更多更節能的產品,協助消費者實踐可持續消費。

是次測試的12款「兩匹」變頻式分體機,有5款為冷暖空調機樣本,售價介乎$9,980至$20,580,其餘7款淨冷型冷氣機樣本的售價則介乎$9,888至$12,840。12款樣本聲稱的製冷量由5.000千瓦至5.310千瓦,而當中5款冷暖空調機樣本聲稱的供暖量則由5.334千瓦至6.000千瓦。設計上,有10款為普通分體式設計,其餘2款分別屬「纖巧型」或「窗口式」室外機設計。測試委託本港獨立實驗所進行,參考國際標準,檢測樣本的製冷量、供暖量[1]、能源效率、噪音水平、送風量、抽濕效果、安全程度及使用方便程度。

8款製冷量及供暖量跟聲稱吻合  惟有4款樣本稍遜於聲稱

不論是製冷或供暖,相信是消費者選購時最關注的考慮因素。12款樣本在最大負荷狀態運行下量得的製冷量介乎5.078千瓦至5.526千瓦,其中10款量得的數值較其聲稱數值高出1.5%至5.8%,獲得5點評分;2款樣本量得的製冷量則較其聲稱數值分別低2.4%及2.6%,獲4點評分。至於供暖方面,5款冷暖空調機樣本量得的供暖量介乎5.271千瓦至6.163千瓦,當中3款量得的數值較其聲稱數值高出1.0%至2.7%,獲得5點評分,另外2款樣本量得的供暖量則較聲稱數值低1.2%及1.4%,獲4點評分。雖然該4款樣本量得的製冷或供暖量差異仍在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及國際慣常做法所容許的10%公差範圍內,但相比其他樣本表現稍遜,消委會提醒有關廠商加強品質監控,以確保產品表現符合標示。

同獲1級製冷能效可差距27.4% 供暖能效可差距10%

冷氣機的CSPF反映其製冷能源效率,數值愈高代表較省電。是次測試的12款樣本涵蓋冷暖空調機和淨冷型冷氣機,其中7款淨冷型樣本按不同室外機設計亦分為3類。然而,即使已考慮功能及設計上的主要分別,同一組別內各樣本的CSPF數值仍可相差很大。CSPF數值最高的樣本達6.535,而最低的則為4.746,製冷能源效率最高的樣本較最低的全年省電達27.4%[2],而該2款樣本同屬淨冷型冷氣機(非「纖巧型」/「窗口式」室外機)組別。

供暖方面,HSPF數值愈高,表示能源效率愈高。5款冷暖空調機樣本的HSPF數值介乎4.722至5.247,供暖能源效率最高樣本較最低樣本全年省電10.0%[3]

參考國際標準的耗電量計算方法、能源標籤計劃採用的氣溫及時間分布數據,以及是次測試結果,以每度電$1.7計算,假設每年製冷180天、每天12小時,估算每年電費介乎$1,184至$1,630;供暖(僅適用於冷暖空調機)則假設每年25天、每天12小時,每年電費約$100至$117。

倡進一步提高冷氣機的能源標籤評級標準

全部樣本的能源效益標籤均為1級,然而測試結果顯示,即使同組別樣本製冷或供暖能源效率仍有明顯差距,反映廠商在技術上確實有能力和空間設計能源效率更高和具經濟效益的產品。在現行的能源效益標籤評級標準下,截至今年3月中,有高達78%分體機型號的製冷能效屬1級(對比只有30%窗口機的製冷能效屬1級),供暖方面更高達99%分體機型號屬1級。消委會建議機電工程署研究進一步提高冷氣機的能源標籤評級標準,以鼓勵供應商引入更高能效的產品,幫助消費者節能減碳,支持可持續消費。

使用「抽濕」模式或有助提升抽濕效果

根據在標準環境下測試的結果,於「製冷」模式並設定在最高風速檔,5款冷暖空調機樣本在最大負荷時分別有18%至31%的製冷量起了抽濕作用,而7款淨冷型冷氣機樣本則為15%至24%;在半負荷操作狀態下,5款冷暖空調機樣本分別有2%至8%的製冷量起了抽濕作用,而7款淨冷型冷氣機樣本則為不足1%至4%。消費者若需要使用冷氣機抽濕,可考慮使用「抽濕」模式或調低風速,或有助空氣中的水份在冷氣機內凝結成水點,提升抽濕效果。

是次測試亦參考國際標準,對樣本進行基本安全檢測,當中3款樣本的電源線經100牛頓的力量拉扯25次後出現移位,幅度未能符合標準的要求,其餘樣本都通過安全檢測。機電工程署表示雖然有關樣本未能完全符合安全標準的要求,但在正常使用下不會構成安全問題。

保用期最短僅1年 促業界延長保障減少浪費

冷氣機屬耐用產品,選購時宜仔細考慮其保養安排及續保成本。12款型號的新機全機保用期由1年至3年,當中7款僅提供1年全機保用期。至於冷氣機內較耐用的壓縮機,保用期普遍為5年,惟兩款只提供1年保用期。全部型號於新機保用期內均為市區用戶提供免費上門基本檢查服務,若非人為損壞,一般可獲豁免維修人工費及零件費。惟保用期過後,如需上門檢查,市區收費由$410至$950不等。續保方面,除1款不提供續保外,其餘型號的全機續保年費由$680至$1,650,可相差逾1.4倍。此外,若分體式冷氣機的室外機需維修而涉及「搭棚」工程,相關費用一般須由消費者自付。部分供應商有提供額外收費的「搭棚」費用保障計劃,消費者可按需要並先了解詳情,以考慮是否參加。消委會呼籲供應商盡量提供較長的產品保用期及較便宜的續保年費及維修費,鼓勵消費者維修仍可繼續使用的產品,減少浪費,為環保出力。

相較於暖爐或暖風機易被雜物遮蓋或絆倒,冷暖空調機因安裝於高處,故一般更安全且節省空間,且能源效率較高,長遠使用更省電;惟冷暖空調機機價一般亦較昂貴,並需專業安裝,消費者應按家居環境及需求選擇合適供暖電器。同時可留意以下使用及保養貼士:

  • 開冷氣時宜設定24°C至26°C,開暖氣則設定16°C至18°C,以節省能源;夏天可拉上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室內,關閉門窗以保持室內溫度;
  • 電風扇的耗電量遠低於冷氣機,開啟製冷功能時配合電風扇,便可調高冷氣機的溫度設定,減少耗電;
  • 善用時間掣,預設關機時間,避免長時間運行或忘記關機;在關掉電源後,不應立即重開;
  • 夏季時每兩周清洗隔塵網、進氣口及出風口,防止氣流受阻,影響效能;深層清潔冷氣機牽涉拆卸及裝嵌零件,建議安排代理商或專業的冷氣機清潔公司進行。

 

訂閱全文: https://ccchoice.org/582-air-con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


[1] 製冷與供暖功能測試均參考國際標準進行,其中製冷測試設定室內溫度27°C、相對濕度48%,室外35°C 、相對濕度41%;供暖測試則設定室內溫度20℃、相對濕度58%,室外7°C 、相對濕度87%,試驗條件與大部分先進地區的冷氣機測試標準或當地的冷氣機能源效益標籤計劃相同或非常接近。

[2] 假設各樣本全年從室內抽出的總熱量相同

[3] 假設各樣本全年從室外帶入室內的總熱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