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油價位處於全世界油價排行榜前列位置,可謂貴絕全球。消費者委員會一直關注及監察本港汽車燃油價格對消費者的影響,於2020年發表的本港車用燃油價格監察分析報告中指出,本港汽油牌價有「加多減少」、高度一致及欠缺透明等現象。儘管本港電動車數目於近年急增,汽油車仍佔私家車近9成佔有率,加上油價高企,不少車主長期在「捱貴油」。基於消費者持續關注本地車用汽油零售價格上升,以及油公司日趨複雜的折扣優惠,消委會再度進行研究,以長達5年半(2018年至2023年第2季)的數據,檢視國際布蘭特原油價格、本地無鉛車用汽油進口價、汽油牌價及扣除門市折扣後的零售價4組數據之間的變動及差距,再參考其他相關資料加以分析,總結出以下4大現象:
- 牌價及零售價與進口價差距不斷擴大 繼續「加多減少」
整體來說,由2018年至2023年第2季,國際布蘭特原油價格、汽油進口價、牌價及零售價的整體走勢相近,但調整幅度差異頗大。在5年半間,牌價及零售價分別大增75.9%及57.7%,遠超於進口價的20.8%升幅,令兩者與進口價之間的差距持續擴大。各間油公司的平均牌價及零售價與進口價的差距,在2018年初分別為每公升$5.55及$4.19;其後差距逐步擴大,平均牌價與進口價的差距最大達每公升$12.33,平均零售價與進口價的差距亦達每公升$9.51,兩者均增加逾120%。
由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每月進口價由每公升$5.92下跌至每公升$5.31,減幅為10.3%,然而,5間油公司的汽油牌價於這半年間卻一直維持不變,反映牌價沒有跟隨進口價的變動而下調。
此外,「加多減少」現象在5年半間持續。以每一年的牌價與進口價的累計變動作比較,兩者之間差距最大的為2022年。該年每公升汽油進口價累計減少了$0.03,然而,牌價卻不減反累計增加了$2.79,換言之油公司加價時每公升「加多」了$2.82。其次為2019年,每公升進口價累計增加了$0.51,牌價卻累計增加了$2.30,油公司加價時每公升「加多」了$1.79。至於「減少」的情況,分別在2018年及2020年出現。以2020年為例,每公升汽油進口價累計下跌了$1.20,牌價卻只累計調低了$0.10,油公司減價時每公升「減少」了$1.10。
- 油公司牌價相同日數增 連續半年一模一樣
消委會分析數據發現,在5年半之間,5間油公司汽油牌價相同的日數比率不斷上升,除2018年為72.3%(264天)之外,其餘年份均超過8成。在2019年,牌價一致的日數比率較之前一年增加了14.5個百分點,達86.8%(317天),2020年更進一步升至87.7%(321天)。相關比率於2021年稍為回落至81.1%(296天),但於2022年重拾升軌,其中於第4季及2023年第1季期間,5間油公司汽油牌價完全沒有變動,牌價最少連續182天保持一致。(牌價保持一致日子為2022年9月28日至2023年4月3日。)
數據亦顯示,不論是加或減,5間油公司調整價格的模式非常類似,當中兩間油公司在較多情況下首先調整牌價,其他油公司一般會於數天內將牌價調整到一致的水平,各間油公司之間的競爭並不明顯。
- 門市折扣雖增 但實際支出最高升近4成
在這5年半期間,油公司向消費者提供的平均門市折扣表面上有所增加,由2018年的介乎每公升$0.90至$2.01不等,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介乎$1.87至$5.60。其中兩間油公司提供較高門市折扣的日數整體比率亦較過往有所上升,分別由2018年的2%及8%,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29%及28%。
儘管5間油公司的門市折扣金額自2018年均有所增加,但相對牌價與進口價的差額不斷擴大,消費者入油支出實際上愈來愈高。於2023年上半年,購買每公升汽油的實際支出較5年半前增加了13.1%至38.8%。消委會亦觀察到,有3間油公司持續地在一周中的固定日子提供較高折扣,而且他們所選定較高折扣的日子互不重疊,並一致不會於星期日提供較高折扣,令消費者感覺有固定的規律。
- 成功投得較多油站用地的油公司 提供更高折扣
除了汽油的產品成本之外,汽油零售價亦可能受著通脹、運輸成本、薪酬開支及油站地價等因素影響。其中政府批出的油站用地地價在近年亦有所上升。同時消委會亦發現,有部分油公司在成功投得較多油站用地後,亦能提供較高門市折扣,反映油站地價與油公司向顧客提供的折扣優惠水平並不一定存在必然關係。
儘管消委會希望深入了解本港油價高企的原因,但因數據屬商業敏感資料,消委會掌握有限,難以準確分析行業的成本變化和壓力,從而評估差距拉闊是否合理。一如既往,消委會促請油公司加強披露成本資料,讓市場能有效監察其營運情況。
簡化優惠提高透明度 直接減價惠民生
雖然各間油公司向消費者提供林林總總的折扣優惠,然而消委會發覺部分優惠的宣傳手法有混淆消費者之嫌,例如聲稱的每公升折扣金額,事實上已包括將賺得會員積分的相當價值,同時此等條款細則卻以極小字體顯示,令消費者難以察覺或容易忽略。此外,部分油站同時豎立多個不同類型和適用於不同條件的折扣廣告板,容易令駕駛人士眼花繚亂。即使消費者入油前先到油公司網站查看油價,消委會亦發現有部分油公司網站的資訊更新情況並不理想,油價資料更新或會出現滯後,消費者因此難以獲取準確資訊。
消委會再次重申各大油公司應直接調低牌價,以務實的方式回應消費者訴求,令他們直接受惠。此外,油公司亦應向消費者提供簡單、清晰、易明的折扣優惠,亦需以清晰易明的展示方法,在其網站、社交平台及流動應用程式公開及同步更新資訊,讓消費者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消費者亦要多加留意及仔細比較不同優惠,入油前可先參考消委會「油價資訊通」網頁,多作「格價」務求精明入油。
此外,消委會提出政府可探討增加對行業的監管,包括研究強制油公司開放價格資料的可行性,例如把相關要求加入於油站用地的租約條款。政府亦可考慮引入措施規範油公司公布價格及折扣的方式,例如展示推廣字眼及圖片的標準,以及油公司需要同步在其可行的宣傳渠道更新相關資訊。
消委會認為油公司作為大型企業,應有能力披露更多成本和銷售數據,提高資訊透明度,以釋除公眾對行業長久以來的種種疑慮。由於汽油價格涉及民生利益,高油價將加重市民的負擔,消委會期望政府及油公司採取有力的措施提升,增加社會監督市場的能力。
「2023年車用燃油價格監察分析」報告全文:
https://www.consumer.org.hk/tc/advocacy/study-report/autofuel_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