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洗手冷知識】拆解4個洗手常見迷思

【洗手冷知識】拆解4個洗手常見迷思

疫情反覆,我們要時刻保持高度衞生意識,其中洗手更是日常防疫習慣的重中之重。本文將為大家破解關於洗手的4個常見迷思,讓消費者能以正確方法保持雙手清潔!

文章內容

不少人都相信,抗菌洗手液較一般洗手液更有效殺滅細菌,幫助預防疾病傳播。事實又是怎樣?本會檢測了市面上20款一般洗手液及15款聲稱具除菌、防菌、抗菌或殺菌功能的洗手液,發現部分一般洗手液的抗菌表現亦頗為理想,殺滅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效能都達99.5%或以上。相反,某些標示「能殺滅/消滅99.9%病菌/細菌/手部細菌」、「kills 99.9% of germs」等的樣本,表現較其聲稱遜色,有樣本殺滅大腸桿菌的效能更只有約30%。

 

實際上,標榜具殺菌或抗菌效能的洗手液可能添加了殺菌或抗菌成分,而理論上該些成分需要在適當濃度和作用時間下,才可能有效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但在短暫的洗手過程中,該些成分或未發揮殺滅作用已被清水沖走,所以抗菌洗手液與一般洗手液比較,未必能帶來額外的健康好處。

 

此外,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2016年的資料指出,當地抗菌洗護產品的生產商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說明19種特定抗菌成分(包括最常用的三氯生和三氯卡班)供長期每日使用屬於安全。而歐盟新興及新鑒定健康風險科學委員會(SCENIHR)在2008年的報告亦提出,抗菌化合物的使用增加,與細菌的耐藥性頻率增加不無關係。

 

消費者應記住,洗手的目的是去除污垢和減少皮膚上微生物的數量至安全程度,其實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充分搓揉和沖洗。用一般洗手液(plain soap)配合清水洗手,是避免病菌傳播和預防疾病最重要及可行的步驟。

 

坊間愈來愈多輕輕一按就能擠出泡沫的洗手液,形成豐富泡沫的關鍵,在於其泡沫泵頭(foam pump),當洗手液經過泵頭時,會被注入大量空氣,因而產生泡沫。然而,多泡其實與潔淨效能未必有直接關係。若以重量計算,一般經過泡沫泵頭所擠出的洗手液分量,甚至會較傳統款式的泵頭少。

 

同時,更有海外研究提出,泡沫狀洗手液可能影響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模式。因為與傳統洗手液比較,使用者以泡沫狀洗手液潔淨雙手時,搓揉雙手的時間一般較短,或有機會影響除菌表現。

 

使用過多洗手液洗手,或洗手過度頻密,有機會過度去除皮膚上天然的油脂屏障,以致增加出現刺激皮膚和乾燥等問題的機會,甚至造成損傷,反而難以有效去除皮膚表面某些致病菌,所以洗手太頻密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若然敏感人士使用了含有防腐劑如MIT(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CM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甚至可釋出甲醛成分的洗手液,就更易產生皮膚過敏或刺激反應。

 

消費者宜在洗手後選用適當的潤手霜,亦有助預防及減輕由清潔用品所引起的乾燥和刺激問題。

 

洗手時水溫過高,可能會有損皮膚,建議消費者用室溫水或微溫水較好。

 

正確洗手之道

即使選用殺菌效能表現最好的洗手液樣本,若果洗手方法和步驟不當,仍然無法達到預期的除菌效果。好好記住以下的正確步驟:

 

洗手前,先除下戒指和首飾,以便徹底清潔雙手。沾濕雙手後,緊記用洗手液搓揉最少20秒,並不要忽略手指公、手腕、指縫和指甲縫隙(尤其配有人工指甲或指甲過長,容易藏污納垢)等位置。最後用清水徹底沖去洗手液,再吹乾或抹乾雙手。之後最好搽上潤手霜,避免皮膚繃緊。

 

特別一提,如家中有人患病,消費者可考慮使用一般洗手液洗手後,再用酒精搓手液加強殺菌效果,以及減低交叉感染的機會。記緊每次照顧病患前後都要徹底洗手外,還要保持家居清潔,如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家具表面及用品,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預防傳染病傳播。

 

了解更多,請參閱【513期《選擇》月刊 多款洗手液驗出可致敏防腐劑或污染物 殺菌效能高下懸殊】

延伸閱讀:抗疫工具效能總結

除了常洗手,戴口罩和勤消毒亦是抗疫日常的一大部分。《適應新常態:3種抗疫工具效能最新總結》就為大家帶來不同抗疫工具的最新效用總結,助大家有效防疫!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