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5款氣墊粉底安心之選 沒檢出受關注化學物質兼防腐效能好

5款氣墊粉底安心之選  沒檢出受關注化學物質兼防腐效能好

氣墊粉底素以透薄的裸妝效果為賣點,設計上亦方便快速上妝補妝,人氣持久不墜。林林總總的氣墊粉底,品質如何?其化學成分是否安全?是否存在衞生問題?


測試了巿面上30款氣墊粉底,每盒售價由$45至$700。測試發現3款的鎘含量超出德國指引規限,另有多達14款樣本檢出微量鉛,過量攝入有機會影響胎兒發展,而4款樣本檢出對羥基苯甲酸酯類防腐劑,有機會干擾荷爾蒙分泌,另有4款樣本防腐效能欠佳。
 

測試項目及結果

重金屬測試參考2016年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辦公室(German Federal Office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對6種重金屬所訂的指引規限,包括銻(antimony)、砷(arsenic)、鎘(cadmium)、鉛(lead)、水銀(mercury)和可溶鎳(soluble nickel)。

 

防腐劑則參考歐盟《化妝品條例》的要求,包括游離甲醛(free formaldehyde)、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簡稱M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簡稱CMIT)及9種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當中包括methylparaben(甲酯)、ethylparaben(乙酯)、propylparaben(丙酯)、butylparaben(丁酯)、isoproylparaben(異丙酯)、isobutylparaben(異丁酯)、benzylparaben(芐酯)、pentylparaben(戊酯)及phenylparaben(苯酯)。又檢測樣本是否含有甲醇(methanol)、乙醇(ethanol)或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等酒精成分。

 

微生物測試參考內地2015年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規定,檢測未開封樣本所含有的細菌菌落總數(total bacterial count)和酵母菌及霉菌數量(yeasts and mould count),以及是否含有耐熱大腸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 bacteria)、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及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微生物檢測可顯示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是否受到污染,以反映生產加工過程中的衞生狀況是否令人滿意。

 

防腐效能測試(preservative efficacy test),又稱挑戰測試(challenge test),是檢視化妝品所用防腐劑的效能。由於化妝品經常直接接觸人體皮膚,使用時少不免會受到環境和人體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化妝品一般會於配方中加入化學防腐劑,令產品免受微生物污染的影響。在歐洲,化妝品在推出巿場前必須符合防腐效能測試。測試參考《歐洲藥典》的方法,分別在每款樣本植入已知菌種濃度的3種細菌(包括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2種真菌(黑麴菌Aspergillus brasiliensis及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然後將植入菌種的樣本置於恆溫恆濕的培養環境,分別於14天和28天取出樣本,稀釋及置於培養環境後,計算每種菌在不同時間的菌量減少的數值是否符合《歐洲藥典》的要求。

3款樣本鎘超出德國指引規限

鎘是自然存在於地殼和天然礦物質的金屬元素,也是致癌物質。受污染的泥土或水中生長的植物、動物、魚類和雙貝類水產生物會攝取到鎘,再透過食物鏈遷移,能積累於生物或人體內。長時期經空氣、食物或水攝入低劑量鎘,可令鎘積聚於腎臟或致腎臟疾病和令骨骼脆弱。

 

透過皮膚吸收的鎘一般只屬微量,鎘化合物也不是化妝品的原材料,但一些無機(inorganic)的原材料例如氧化鋅(zinc oxide)、矽石(silica)或雲母(mica)等可能天然含鎘化合物,或可透過嘴唇附近攝入。德國監察當地化妝品含重金屬的情況後,於2016年收緊了化妝品中鎘的指引規限,認為鎘低於0.1ppm才可接受為不可避免的重金屬(technically unavoidable heavy metals),而內地《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對鎘的規限為5ppm。

 

測試結果顯示6款樣本檢出鎘,當中「雪花秀」(#24)、「Laneige」(#25)及「Dior」(#26)樣本檢出的鎘含量超出德國指引規限(0.1ppm),由0.29ppm至0.51ppm,其餘3款「Tom Ford」(#16)、「Innisfree」(#19)及「Etude House」(#21)檢出的鎘含量由0.057ppm至0.092ppm,低於德國指引規限。

14款樣本檢出微量鉛

鉛有毒性,對神經系統、血液、肝臟和腎臟皆有影響。鉛可經呼吸管道或飲食進入人體,雖可排出體外,但部分仍有機會積聚於體內,當含量達到某個程度,可能造成鉛中毒。香港醫學會會董及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提示,鉛可經由母體傳至胎兒體內,影響胎兒日後的智力、精神和情緒發展。因此,懷孕婦女須慎選化妝品和護膚品。

 

14款樣本檢出鉛,濃度由0.32ppm至0.91ppm,低於德國的指引規限2ppm。餘下的樣本均沒有檢出鉛。

4款樣本檢出對羥基苯甲酸酯類防腐劑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s)化合物類似雌激素,或會干擾人體正常的荷爾蒙分泌,這類防腐劑曾被指可能增加患乳癌的風險有關連,不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和歐洲經研究和審視多項資料後,認為消費者毋須過份擔心,仍准許部分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用作化妝品的防腐劑及設含量規定。

 

「Cle de Peau」(#5)、「Kose」(#15)、「Miniso」(#28)及「Max Factor」(#29)樣本檢出對羥基苯甲酸酯甲酯,含量由0.075%至0.14%,而「Miniso」(#28)及「Max Factor」(#29)並同時檢出對羥基苯甲酸酯丙酯,含量分別是0.041%及0.059%,上述4款樣本檢出的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及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均符合歐洲的相關要求(0.4%及0.14%)。餘下的樣本均沒有檢出這類防腐劑。

14款樣本檢出乙醇

乙醇(ethanol)和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有多種用途,可作收歛劑、防腐劑或溶劑,可減輕化妝品的黏膩感,兩者均可與水、油相容,屬化妝品准許使用的成分,內地和歐洲均未有訂定相關上限。乙醇和異丙醇常用於消毒酒精或酒精搓手液,然而如長時間大量接觸,易令皮膚變得乾燥,部分人士可能對酒精過敏,因此特別關注所用產品是否含有乙醇或異丙醇。

 

測試顯示14款樣本檢出乙醇,濃度由0.012%至7.2%,當中檢出乙醇量最高的「Shu uemura」(#12)同時檢出含0.011%異丙醇。餘下樣本均沒有檢出乙醇或異丙醇。

4款樣本對黑麴菌防腐不足

防腐效能測試結果顯示,「Bobbi Brown」(#27)、「Miniso」(#28)、「Max Factor」(#29)及「Estee Lauder」(#30)樣本在植入黑麴菌後14天,菌量減少的對數(log reduction)未能符合《歐洲藥典》大於或等於1(即減少90%)的要求,另外4種菌則符合相關的要求。餘下26款樣本所植入的5種菌種的減少對數全部符合相關要求。

 

由於黑麴菌在生活環境中幾乎無處不在,空氣、泥土和植物中都可能存在,黑麴菌不但可以長出大量孢子(spores),孢子亦可存活多時,一旦落在富營養但防腐效能不足的化妝品中,有機會快速生長,或令產品變質。

用防黑麴菌不足的氣墊粉底會影響健康嗎?

caption

陳厚毅醫生表示,黑麴菌屬真菌,無處不在,正常人體若使用防腐不足的產品,一般不會損害健康。然而,若是免疫系統有問題、肺部疾病患者、年紀大及抵抗力有問題或接受癌症治療的人士,經呼吸系統吸入黑麴菌,則受真菌感染的風險較高,可能導致黑麴病(Aspergillosis)。部分人士可能對孢子產生過敏反應,例如哮喘病患者,有機會令氣管過敏,引致咳嗽等。不過,一般人受真菌感染的風險較低。

 

產品若受微生物污染增生而影響品質,一般肉眼看不見,消費者需留意產品本身的顏色有否改變,搽上後顏色效果是否與之前不同。皮膚若沒有傷口,使用了一般問題不大;若皮膚有細微的傷口或搽上後覺得皮膚刺痛或出現痕癢則要小心。若產品已過期或出現霉菌,都不應使用。

 

所有樣本均沒有檢出銻、砷、水銀和可溶鎳。樣本也沒有檢出游離甲醛、檢測的7種對羥基苯甲酸酯類、CMIT或MIT防腐劑,以及有毒的甲醇。所有樣本檢測的細菌菌落總數、霉菌及酵母菌、耐熱大腸菌群、金黃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均符合內地《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的要求。

本會已將鎘含量超過德國指引規限的樣本資料交予海關跟進。

海關表示一般在香港市面出售供私人使用的消費品包括化妝品,如不受其他特定法例規管,其產品安全均受《消費品安全條例》規管。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消費品必須符合「一般安全規定」,即相關製造商、進口商及供應商有責任確保其供應的消費品達到合理的安全程度。

本會檢視樣本的標籤資料及內附說明,包括所用語言、成分及使用期限等,發現「Missha」(#6)、「The History of Whoo」(#9)、「Fancl」(#10)及「TonyMoly」(#11)樣本並沒有詳細列明全部成分資料,消費者無法根據產品標籤得知其成分而作適當的選擇。

 

26款詳細列明成分的樣本中,11款標示含1種或多於1種歐洲列為可致敏的香料成分,包括limonene、citronellol、linalool或geraniol等,容易對香料或皮膚過敏的人士宜細閱標籤成分,避開自己關注或可能引致過敏的物質。

 

label

用中文及英文標示使用注意事項,消費者會較易明白而不誤用。

注意事項方面,6款樣本沒有用中文及英文標示相關事項,10款樣本甚至沒有提供這方面的資料,例如只供外用或避免接觸眼睛等注意事項,消費者或因而誤用。

除「Kose」(#15)沒有標示使用期限外,其餘樣本多數標示開封後使用期,例如12個月或24個月,製造日期方面則只有少數標示。氣墊粉底的含量一般低於20克,消費者應可在限期前用完,但使用時要注意產品的清潔和密封程度,免受微生物污染。

 

本港現時未有針對化妝品或護膚品的安全規例,其實不少地區例如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及內地等,對化妝品和護膚品都有相當嚴格的規管,包括必須詳列所用的成分、使用期限和適當的使用注意事項等,本會呼籲有關的政府部門參考內地或其他國家,為化妝品及護膚品訂立安全規例,以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本會亦提醒供應商應在產品上詳細標示成分,提供足夠的產品資料供消費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