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5款智能手錶及手環 估算運動數據表現高下立判

35款智能手錶及手環 估算運動數據表現高下立判

45年前《選擇》月刊創刊號率先測試手錶,其實時計產品從早期的機械式掛錶,發展至腕錶,例如石英錶和電子錶,款式以至功能日趨多樣化。及至近年流行的智能手錶及手環更大大超越純粹用來看時間的功能,用途愈來愈豐富,包括估算運動數據及監測身體狀況、收發即時通訊、提供語音助理,以及使用相關的應用程式等。本會最新測試的35款產品,除價格差距甚大之外,估算運動數據的準確度,以及電池的可使用時間亦有甚大差異。

測試結果

運動數據

由3位試用者佩戴各款測試樣本進行不同活動,包括靜態、低強度步行、高強度跑步及踩單車,量得的數據與同時使用的精密儀器取得的數據作比較。

 

  • 心率:全部樣本都有量度心率(心跳速度)的功能。樣本表現頗參差,評分由2點至5點,大部分樣本於不同的活動量得的心率數據都頗準確,偏差少於8%,惟「Polar」Ignite 2(#20)、「榮耀Honor」Watch ES(#25)及「小米」Mi Watch超值版(#27)的表現較差,於個別活動情況下量度心率的偏差都超過15%,影響整體量度心率的準確性,僅獲2點評分。

 

  • 距離:測試分2部分進行,包括於空曠及部分未能接收GPS衞星訊號的迂迴路線上跑步2公里,及在空曠地方步行900米。有內置GPS感應器的樣本在測試時都會啟動此功能,以增加準確度,步行測試則於不同時間重複測試一次,以比較其準確性。大部分樣本估算距離偏差均不超過10%,頗為準確,獲4至5點評分,而沒有配備GPS的「小米」Mi Smart Band 6(#33)的步行及跑步距離偏差高達40%,表現遜色,只得2.5點的較低評分。

 

  • 步數:分別於步行、跑步、模擬日常生活情況下數算步數,再與放在腳上的計步器數據比較。全部樣本估算步行及跑步步數的準確度都不錯,偏差不超過10%,尤其於跑步時,由於手腳擺動幅度較大而且明顯,因此偏差更低,惟部分樣本估算模擬日常生活的步數準確度的差異則較大,當中「Polar」(#18、#19及#23)的偏差達73%至97%,相信是該等樣本把輕微的手部動作都推算為步數,因而影響整體評分,僅獲3或3.5點評分。

 

  • 高度/高度變動:全部運動手環樣本都沒有配備高度計(altimeter),智能手錶樣本中亦有9款(#1、#5、#6、#15、#16、#22、#23、#25及#26)不設此功能,其餘可測量高度的樣本(包括#19及#20能於活動時顯示高度的2款樣本)都進行高度測試。測試於3處不同高度的環境量度身處的高度,另外於一個總長6.4公里,起伏41米的賽道上踩單車,記錄當中的高度變化。結果顯示,各樣本的表現懸殊,評分由1.5點至5點,以「Apple」(#8及#12)、「華為Huawei」GT 2 Pro 運動版(#9)、「小米」Mi Watch運動版(#10)及「Fossil」(#24)測量高度及高度變動的偏差分別不超過7%及3%,同獲5點評分;而「Polar」Grit X(#18)的測量高度偏差達48%,只得1.5點評分,「Amazfit」GTS 2 mini(#14)借助GPS數據以測量及推算高度及高度變化,試驗人員指測量時GPS訊號的接收曾經兩度中斷,偏差分別達28%及18%,故只得2點評分。

智能功能

全部樣本連接智能手機後,都可提供各種智能功能。

 

  • 電話通話:當有來電時,「Apple」(#8及#12)均能發出清晰通知,並且容易接聽或拒接,獲5點的高評分。

 

  • 即時通訊及社交媒體:當收到SMS短訊、Whatsapp、Twitter或Facebook訊息時,全部樣本發出的震動提示都頗清晰,分別獲4.5點或5點的高評分。

 

  • 語音助理:12款樣本設有語音助理,可用語音查問時間和天氣,以及查問位置及方向引導。測試以英語進行,當中9款表現不俗而獲4點或以上的較高評分,惟「華為Huawei」Watch 3 活力款(#17)則出現較多無法辨認語音指令的情況,只得1.5點評分。

 

  • 操控手機:測試樣本能否操控手機進行拍攝及播放音樂。結果顯示,除「Apple」(#8、#12)及「三星Samsung」(#11)的拍攝操作較全面外,其餘樣本都較難或無法操控手機進行拍攝,但#8/#12及#11分別都沒有於Android及iOS智能手機提供相應拍攝功能,評分受影響。有6款樣本不能或較難操控手機的音樂播放功能,只得1點的低評分,其餘樣本都可操控音樂播放,整體6款(#7、#8、#10、#12、#22及#33)較易操控,獲3點評分。

電池充電後可用1.6至21天

全部樣本均內置可充電池,充電至全滿需時1.1至3.9小時,充滿電後可使用時間差異甚大,由1.6至21天不等;「Garmin」Forerunner 55(#1)充滿電後可連續使用3星期,而充滿電僅需1.4小時,獲5點的最高評分,「Apple」Watch Series 6(#12)的電量只能維持約1天半,差不多隔天便要充電2小時,只得1.5點的低評分。

使用方便程度

  • 設定:根據下載程式、配對裝置、設立帳號、手動或自動同步資料、操作引導、個性化設置的容易程度來評分;樣本整體的操控都不困難,獲3.5至5點評分,不少達4.5點評分或以上。

 

  • 運動時使用:評審項目包括運動時佩戴是否舒適及觀看屏幕是否方便;樣本整體表現不俗,「Garmin」(#1、#2、#4、#7)及「三星Samsung」(#11)運動時佩戴舒適,屏幕訊息容易觀看,獲5點的高評分,#22、#27、#29、#31、#33及#34則只獲2點評分,主要是運動過程中,距離完成目標或運動進度的顯示不足。

 

  • 一般使用:根據在微弱燈光及強光下的屏幕表現、一般日常操作、手勢操控等眾多項目評分;樣本整體表現亦不俗,當中「Fitbit」(#5、#6)、「Garmin」Venu 2(#7)及「Apple」Watch Series 6(#12)表現理想,獲5點評分。

應用程式

主要評審相關應用程式中與運動功能有關的設計,包括運動數據是否容易閱讀及理解、更新運動數據的速度及頻率、可否自行設定版面、設定個人目標等。各樣本表現整體參差,評分由2至4.5點評分,「Garmin」(#1、#2、#4、#7)及「三星Samsung」(#11)具有較完備的個性化功能,可輕易設定個人目標及獲得良好的競賽體驗,獲4.5點的較高評分,「Mobvoi」Ticwatch Pro 3 GPS(#21)則於閱讀/理解及自設版面2個項目失分較多,僅獲2點評分。

製造質量

檢視樣本的製造工藝及屏幕的防刮花能力等。大部分樣本的表現都不俗,獲4.5點或以上的高評分,惟「Polar」Vantage M2(#19)及「Fitbit」Inspire 2(#30)的屏幕較易刮花,分別只獲3.5及3點評分。

整體樣本的功能豐富

功能多元性根據連接及運動功能來評分。連接功能主要評審樣本是否內置GPS、Wi-Fi及NFC(近場通訊),可否連接Android及iOS智能手機、PC及Mac電腦等;運動功能根據樣本可量度運動數據的種類、可否自動偵察活動性質等來評分。大部分樣本獲4點或以上評分,表現不俗。

網絡安全及私隱

檢視樣本於數據加密、韌體(firmware)升級的提供、數據權限要求的合理性、密碼設定、無線網絡的連接、傳送資料會否被輕易竊取及樣本有否提供重設功能以清除所有個人資料等。全部樣本都表現理想,獲4.5點或以上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