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
运动数据
由3位试用者佩戴各款测试样本进行不同活动,包括静态、低强度步行、高强度跑步及踩单车,量得的数据与同时使用的精密仪器取得的数据作比较。
- 心率:全部样本都有量度心率(心跳速度)的功能。样本表现颇参差,评分由2点至5点,大部分样本于不同的活动量得的心率数据都颇准确,偏差少于8%,惟「Polar」Ignite 2(#20)、「荣耀Honor」Watch ES(#25)及「小米」Mi Watch超值版(#27)的表现较差,于个别活动情况下量度心率的偏差都超过15%,影响整体量度心率的准确性,仅获2点评分。
- 距离:测试分2部分进行,包括于空旷及部分未能接收GPS卫星讯号的迂回路线上跑步2公里,及在空旷地方步行900米。有内置GPS感应器的样本在测试时都会启动此功能,以增加准确度,步行测试则于不同时间重复测试一次,以比较其准确性。大部分样本估算距离偏差均不超过10%,颇为准确,获4至5点评分,而没有配备GPS的「小米」Mi Smart Band 6(#33)的步行及跑步距离偏差高达40%,表现逊色,只得2.5点的较低评分。
- 步数:分别于步行、跑步、模拟日常生活情况下数算步数,再与放在脚上的计步器数据比较。全部样本估算步行及跑步步数的准确度都不错,偏差不超过10%,尤其于跑步时,由于手脚摆动幅度较大而且明显,因此偏差更低,惟部分样本估算模拟日常生活的步数准确度的差异则较大,当中「Polar」(#18、#19及#23)的偏差达73%至97%,相信是该等样本把轻微的手部动作都推算为步数,因而影响整体评分,仅获3或3.5点评分。
- 高度/高度变动:全部运动手环样本都没有配备高度计(altimeter),智能手表样本中亦有9款(#1、#5、#6、#15、#16、#22、#23、#25及#26)不设此功能,其余可测量高度的样本(包括#19及#20能于活动时显示高度的2款样本)都进行高度测试。测试于3处不同高度的环境量度身处的高度,另外于一个总长6.4公里,起伏41米的赛道上踩单车,记录当中的高度变化。结果显示,各样本的表现悬殊,评分由1.5点至5点,以「Apple」(#8及#12)、「华为Huawei」GT 2 Pro 运动版(#9)、「小米」Mi Watch运动版(#10)及「Fossil」(#24)测量高度及高度变动的偏差分别不超过7%及3%,同获5点评分;而「Polar」Grit X(#18)的测量高度偏差达48%,只得1.5点评分,「Amazfit」GTS 2 mini(#14)借助GPS数据以测量及推算高度及高度变化,试验人员指测量时GPS讯号的接收曾经两度中断,偏差分别达28%及18%,故只得2点评分。
智能功能
全部样本连接智能手机后,都可提供各种智能功能。
- 电话通话:当有来电时,「Apple」(#8及#12)均能发出清晰通知,并且容易接听或拒接,获5点的高评分。
- 即时通讯及社交媒体:当收到SMS短讯、Whatsapp、Twitter或Facebook讯息时,全部样本发出的震动提示都颇清晰,分别获4.5点或5点的高评分。
- 语音助理:12款样本设有语音助理,可用语音查问时间和天气,以及查问位置及方向引导。测试以英语进行,当中9款表现不俗而获4点或以上的较高评分,惟「华为Huawei」Watch 3 活力款(#17)则出现较多无法辨认语音指令的情况,只得1.5点评分。
- 操控手机:测试样本能否操控手机进行拍摄及播放音乐。结果显示,除「Apple」(#8、#12)及「三星Samsung」(#11)的拍摄操作较全面外,其余样本都较难或无法操控手机进行拍摄,但#8/#12及#11分别都没有于Android及iOS智能手机提供相应拍摄功能,评分受影响。有6款样本不能或较难操控手机的音乐播放功能,只得1点的低评分,其余样本都可操控音乐播放,整体6款(#7、#8、#10、#12、#22及#33)较易操控,获3点评分。
电池充电后可用1.6至21天
全部样本均内置可充电池,充电至全满需时1.1至3.9小时,充满电后可使用时间差异甚大,由1.6至21天不等;「Garmin」Forerunner 55(#1)充满电后可连续使用3星期,而充满电仅需1.4小时,获5点的最高评分,「Apple」Watch Series 6(#12)的电量只能维持约1天半,差不多隔天便要充电2小时,只得1.5点的低评分。
使用方便程度
- 设定:根据下载程式、配对装置、设立帐号、手动或自动同步资料、操作引导、个性化设置的容易程度来评分;样本整体的操控都不困难,获3.5至5点评分,不少达4.5点评分或以上。
- 运动时使用:评审项目包括运动时佩戴是否舒适及观看屏幕是否方便;样本整体表现不俗,「Garmin」(#1、#2、#4、#7)及「三星Samsung」(#11)运动时佩戴舒适,屏幕讯息容易观看,获5点的高评分,#22、#27、#29、#31、#33及#34则只获2点评分,主要是运动过程中,距离完成目标或运动进度的显示不足。
- 一般使用:根据在微弱灯光及强光下的屏幕表现、一般日常操作、手势操控等众多项目评分;样本整体表现亦不俗,当中「Fitbit」(#5、#6)、「Garmin」Venu 2(#7)及「Apple」Watch Series 6(#12)表现理想,获5点评分。
应用程式
主要评审相关应用程式中与运动功能有关的设计,包括运动数据是否容易阅读及理解、更新运动数据的速度及频率、可否自行设定版面、设定个人目标等。各样本表现整体参差,评分由2至4.5点评分,「Garmin」(#1、#2、#4、#7)及「三星Samsung」(#11)具有较完备的个性化功能,可轻易设定个人目标及获得良好的竞赛体验,获4.5点的较高评分,「Mobvoi」Ticwatch Pro 3 GPS(#21)则于阅读/理解及自设版面2个项目失分较多,仅获2点评分。
制造质量
检视样本的制造工艺及屏幕的防刮花能力等。大部分样本的表现都不俗,获4.5点或以上的高评分,惟「Polar」Vantage M2(#19)及「Fitbit」Inspire 2(#30)的屏幕较易刮花,分别只获3.5及3点评分。
整体样本的功能丰富
功能多元性根据连接及运动功能来评分。连接功能主要评审样本是否内置GPS、Wi-Fi及NFC(近场通讯),可否连接Android及iOS智能手机、PC及Mac电脑等;运动功能根据样本可量度运动数据的种类、可否自动侦察活动性质等来评分。大部分样本获4点或以上评分,表现不俗。
网络安全及私隐
检视样本于数据加密、韧体(firmware)升级的提供、数据权限要求的合理性、密码设定、无线网络的连接、传送资料会否被轻易窃取及样本有否提供重设功能以清除所有个人资料等。全部样本都表现理想,获4.5点或以上评分。